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家专门做微型车的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杀得四面楚歌,接连吞并了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等拥有不可抗拒财力的著名家族。直到2014年收购克莱斯勒之前,它已经是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商。1999年,法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雷诺购买了日产36.8%的股份,两家公司相互持股,组成雷诺-日产汽车联盟。在“成本杀手”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带领下,日产仅用两年时间就扭亏为盈,联盟业绩大幅增长,完成了“复兴计划”的奇迹。
FCA和雷诺,两家关系不大,甚至发展路径不同的汽车公司,在2019年不期而遇。他们希望以史诗般的合作,共同创造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奇迹。然而,2019年注定无法重现汽车行业的大繁荣。如果说上世纪的一次次并购源于山河的生机与活力,那么今天的合作代表了什么?表面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虽然谈判还没有最后敲定,但他们的意图已经表露无遗。当全球发展受到不平衡的阻碍时,寻求合作和交换所需商品似乎是最有效的计划。更何况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像磁极的北极和南极,很难不产生“电磁感应”。
在FCA的第一季度财报中,产销下滑、利润下滑并不意外,但令人意外的是,第一季度超过90%的利润来自北美市场。该集团对道奇和Jeep品牌的依赖程度很高,但在欧洲和亚洲仍然陷入了哑火的困境。更有甚者,为了避免本应因违反欧盟排放新规而触发的20亿欧元的触发,他们向特斯拉支付了数亿欧元“买分”。虽然这种“饮鸩止渴”是集团为“后来知道”付出的最低代价,但更可怕的是没有希望。除了大杰龙混动版,极有存在感,带来了聊胜于无的一丝曙光。FCA在新能源领域最早的爆发恐怕要等到2020年。
反过来,100%纯血统的欧洲车企雷诺也有避之不及的痛点。虽然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在欧洲电动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公司,但其他产品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仍然像一棵枯树,难以拓展海外市场。更有甚者,成本杀手戈恩的倒台,让雷诺和日产这两家分属不同地区的企业产生了不可弥补的隔阂。内忧外患之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并不为过。前景:高附加值,世界一流。如果算上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难免会被这场“世界级合作”之战吓到。合并后预计年销量870万辆,实现电动车技术、豪华品牌、SUV、皮卡、轻型商用车的全面技术覆盖。这样的数据自然能脱颖而出。
有趣的是,FCA披露的提案中明确指出,合并后实体的董事会最初将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是独立董事,菲克集团和雷诺集团将各自通过4名董事拥有相同的代表权,日产也将有一名提名人。三方的股份比例交织在一起,日产和三菱有望组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联盟,每年销售超过1500万辆汽车。感谢……菲克集团和雷诺集团的rger、日产和三菱也将受益于该联盟的成员资格,预计每年将积累10亿欧元的额外协同效应。这样的“汽车轮子”恐怕只能和巅峰时期的通用相比了。
还有一个板块值得关注。FCA披露的合并提议趋于理性。除了上述优势互补、市场覆盖全面的品牌组合,菲克集团的自动驾驶能力和雷诺集团十多年的电动汽车技术经验,包括完善的汽车金融业务,可以完美融合,可以拓宽市场,实现股东的高增值作用。据FCA集团预测,合并协议生效后,采购成本将降低40%,R&D成本将降低30%,制造和工装成本将降低20%。协同效应会表现在第一年的净现金流为中性,第二年起的净现金流为正。在这一系列利好数据的背后,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戈恩时代扭转乾坤的光芒。其实困难重重,障碍重重。
但事实上,合作并购的“潜在隐患”并未消除。“四海同盟”解体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另一个不起眼的特点几乎是两国同盟“外强中干”的确凿证据。即使你看了所有关于FCA和雷诺合作的媒体报道,也很难找到关于中国市场的“寥寥数语”。虽然这是两家公司最棘手的“心病”,但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又怎能忽视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
如果你对汽车圈有很深的了解,你一定会回想起“在中国,为了中国”的口号一次次响彻天空,但挥舞旗帜的人群中并不包括FCA和雷诺。2018年,全球车企战略重心向中国转移,广汽菲克突然走下坡路。全年12个月销量均同比下滑,总销量定格在125,181辆,同比下降38.99%。2019年,广汽菲克依然没有摆脱销量下滑的局面。前4个月销量为26623辆,同比下降45.13%,几乎减半,成为FCA利润下滑的“主要驱动力”。
困局之下,自然期待有人独孤求败力挽狂澜,但无法绕开的是菲克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仍在建设中的系统实力。必须看到的是,菲克主品牌Jeep在华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一条不规则的产品迭代线。郑杰“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吉普”的口号,一度将全盛时期的大切诺基、牧马人甚至吉普品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SUV细分市场不断下滑,消费模式快速变化的时候,Jeep的全球产品线并没有随着市场更新的步伐快速迭代。除了大指挥官的出现,更是表现出了对中国市场的一点敬畏。整体来看,在合适的细分市场依然没有新车可卖,更有甚者,在四化新浪潮下的大有可为的中国市场,它已经错过了很多战机。
显然,到目前为止,FCA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驱动引擎,在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车研发和引进、中国市场战略的推进、前瞻性技术发展等方面似乎都显得捉襟见肘,这意味着FCA的战略重点一直不准确。故意埋没了对集团贡献最大的主力市场后,尝到透支欲望的后果也是情理之中。
0
相比之下,关于……ult也一样。在充分占据电动汽车先发优势的同时,并没有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展拳脚。在“盟友”日产在华百万辆体系的大背景下,雷诺的存在感几乎可以视为“微不足道”,更不用说其用户基础和市场口碑了。
1
两家各有优势的汽车公司就像一辆车的动力和悬挂。虽然他们可以在驾驶和操控之间寻求平衡,但没有中国市场作为补药,极限自然不会高。用“抱团取暖”来扭转债台高筑的局面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从开源节流、优势互补的层面来寻求共赢,“世界级”的想象终将是海市蜃楼,终将是“脆弱”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家专门做微型车的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杀得四面楚歌,接连吞并了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等拥有不可抗拒财力的著名家族。直到2014年收购克莱斯勒之前,它已经是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商。1999年,法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雷诺购买了日产36.8%的股份,两家公司相互持股,组成雷诺-日产汽车联盟。在“成本杀手”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带领下,日产仅用两年时间就扭亏为盈,联盟业绩大幅增长,完成了“复兴计划”的奇迹。
FCA和雷诺,两家关系不大,甚至发展路径不同的汽车公司,在2019年不期而遇。他们希望以史诗般的合作,共同创造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奇迹。然而,2019年注定无法重现汽车行业的大繁荣。如果说上世纪的一次次并购源于山河的生机与活力,那么今天的合作代表了什么?表面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虽然谈判还没有最后敲定,但他们的意图已经表露无遗。当全球发展受到不平衡的阻碍时,寻求合作和交换所需商品似乎是最有效的计划。更何况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就像磁极的北极和南极,很难不产生“电磁感应”。
在FCA的第一季度财报中,产销下滑、利润下滑并不意外,但令人意外的是,第一季度超过90%的利润来自北美市场。该集团对道奇和Jeep品牌的依赖程度很高,但在欧洲和亚洲仍然陷入了哑火的困境。更有甚者,为了避免本应因违反欧盟排放新规而触发的20亿欧元的触发,他们向特斯拉支付了数亿欧元“买分”。虽然这种“饮鸩止渴”是集团为“后来知道”付出的最低代价,但更可怕的是没有希望。除了大杰龙混动版,极有存在感,带来了聊胜于无的一丝曙光。FCA在新能源领域最早的爆发恐怕要等到2020年。
反过来,100%纯血统的欧洲车企雷诺也有避之不及的痛点。虽然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在欧洲电动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公司,但其他产品水土不服的严重问题仍然像一棵枯树,难以拓展海外市场。更有甚者,成本杀手戈恩的倒台,让雷诺和日产这两家分属不同地区的企业产生了不可弥补的隔阂。内忧外患之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并不为过。前景:高附加值,世界一流。如果算上两家公司的业务规模……你难免会被这场“世界级合作”的战役吓到。合并后预计年销量870万辆,实现电动车技术、豪华品牌、SUV、皮卡、轻型商用车的全面技术覆盖。这样的数据自然能脱颖而出。
有趣的是,FCA披露的提案中明确指出,合并后实体的董事会最初将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是独立董事,菲克集团和雷诺集团将各自通过4名董事拥有相同的代表权,日产也将有一名提名人。三方的股份比例交织在一起,日产和三菱有望组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联盟,每年销售超过1500万辆汽车。得益于菲克集团和雷诺集团的合并,日产和三菱也将受益于该联盟的成员资格,预计每年将积累10亿欧元的额外协同效应。这样的“汽车轮子”恐怕只能和巅峰时期的通用相比了。
还有一个板块值得关注。FCA披露的合并提议趋于理性。除了上述优势互补、市场覆盖全面的品牌组合,菲克集团的自动驾驶能力和雷诺集团十多年的电动汽车技术经验,包括完善的汽车金融业务,可以完美融合,可以拓宽市场,实现股东的高增值作用。据FCA集团预测,合并协议生效后,采购成本将降低40%,R&D成本将降低30%,制造和工装成本将降低20%。协同效应会表现在第一年的净现金流为中性,第二年起的净现金流为正。在这一系列利好数据的背后,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戈恩时代扭转乾坤的光芒。其实困难重重,障碍重重。
但事实上,合作并购的“潜在隐患”并未消除。“四海同盟”解体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另一个不起眼的特点几乎是两国同盟“外强中干”的确凿证据。即使你看了所有关于FCA和雷诺合作的媒体报道,也很难找到关于中国市场的“寥寥数语”。虽然这是两家公司最棘手的“心病”,但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又怎能忽视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
如果你对汽车圈有很深的了解,你一定会回想起“在中国,为了中国”的口号一次次响彻天空,但挥舞旗帜的人群中并不包括FCA和雷诺。2018年,全球车企战略重心向中国转移,广汽菲克突然走下坡路。全年12个月销量均同比下滑,总销量定格在125,181辆,同比下降38.99%。2019年,广汽菲克依然没有摆脱销量下滑的局面。前4个月销量为26623辆,同比下降45.13%,几乎减半,成为FCA利润下滑的“主要驱动力”。
困局之下,自然期待有人独孤求败力挽狂澜,但无法绕开的是菲克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仍在建设中的系统实力。必须看到的是,菲克主品牌Jeep在华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一条不规则的产品迭代线。郑杰“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吉普”的口号,一度将全盛时期的大切诺基、牧马人甚至吉普品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SUV细分市场不断下滑,消费模式快速变化的时候,Jeep的全球产品线并没有随着市场更新的步伐快速迭代。除了t……大指挥官的出现,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一点敬畏。整体来看,在合适的细分市场依然没有新车可卖,更有甚者,在四化新浪潮下的大有可为的中国市场,它已经错过了很多战机。
显然,到目前为止,FCA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驱动引擎,在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车研发和引进、中国市场战略的推进、前瞻性技术发展等方面似乎都显得捉襟见肘,这意味着FCA的战略重点一直不准确。故意埋没了对集团贡献最大的主力市场后,尝到透支欲望的后果也是情理之中。
0
相比之下,雷诺也是一样。在充分占据电动汽车先发优势的同时,并没有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展拳脚。在“盟友”日产在华百万辆体系的大背景下,雷诺的存在感几乎可以视为“微不足道”,更不用说其用户基础和市场口碑了。
1
两家各有优势的汽车公司就像一辆车的动力和悬挂。虽然他们可以在驾驶和操控之间寻求平衡,但没有中国市场作为补药,极限自然不会高。用“抱团取暖”来扭转债台高筑的局面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从开源节流、优势互补的层面来寻求共赢,“世界级”的想象终将是海市蜃楼,终将是“脆弱”的。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7日透露,
1900/1/1 0:00:005月27日,维科技术600152发布公告称,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实施年产2Gwh锂离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并将募集资金1
1900/1/1 0:00:00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7日报道,24日,日本车企马自达宣布,对主力小型车“AXELA”全面改良,将车名统一为海外名“MAZDA3”并在日本国内发售。
1900/1/1 0:00:00据人民网报道,浙江安力能源有限公司目前正赶制钠盐电池订单产品,由该公司生产的国内首支钠盐电池将于6月份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
1900/1/1 0:00:004月拉开了Q2的序幕,造车新势力的头部效应也越发明显。在《4月新能源乘用车上牌量》一文中可以看到,小鹏、威马和蔚来形成了第一梯队,三者和后续队伍已经拉开了不小距离。
1900/1/1 0:00:00据报道,近日,“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相关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记者调查发现,该项目背后的青年汽车集团以及其负责人庞青年,近年来多次发生失信问题。此次也并非南阳首次招商引入有污点的企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