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北京市发布“2022新基建”方案,将新建5万充电桩/100个换电站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日,北京市发布《加快北京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北京市将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以上)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个左右。充电桩促进人、车、桩、网协调发展,制定充电桩优化布局方案,在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到2022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座左右。车联网将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L4级以上)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边缘云、区域云、中央云三层架构的云控制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与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三年内铺设300公里联网道路,建设3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水平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导向,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行为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燃料电池电池打造中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城市。以下为政策全文:北京市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1。基本目标和原则围绕“新网络、新元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基础扎实、数据融合智能、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靠的城市。整体构建遵循以下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社会投资者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参与的政企协调机制。-场景驱动,协同建设使用。以应用为导向,聚焦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培育生态。发挥集约化、智能化建设优势,夯实基础保障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型业态发展,构建精细化产业链生态系统。——安全可控创新发展。鼓励协同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系统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创新公共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二、重点任务(1)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1.5G网络。扩大5G基站规模,加大5G基站在选址、功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20年新增5G基站1.3万个,总数超过3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加快5G独立组网核心网的建设和商用。加强5G专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特殊场景和特定领域参与5G专网投资、建设和运营。深入推进“1551”工程,推进5G+VR/AR虚拟购物、5G+直播、5G+电竞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冬奥会场馆5G改造,丰富“5G+”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如5G射频芯片及器件检测和可靠性平台、5G+AIoT器件开放创新平台、5G+超高清制作、播出和分发平台,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5G产业链tem,培育一批5G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千兆固定网络。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建设,以光网万物互联的愿景实现“一个一亿”的目标,即具备用户体验百兆以上、家庭接入百兆以上、企业业务10兆以上的网络能力。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推动3D电影、超高清视频、网络游戏、VR、AR等高带宽内容发展,建设千兆固网智能家居综合应用示范社区,推动千兆固网应用落地,力争2020年新增5万千兆用户。(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委新闻办、市经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委宣传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3。卫星互联网。推进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建设、运营服务和应用发展,推动北京中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探索发射保险补贴政策金融支持,围绕星箭总装集成和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涵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和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优化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丰台区政府、海淀区政府、石景山区政府)4。车联网。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以上)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边缘云、区域云、中央云三层架构的云控制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与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三年内铺设300公里联网道路,建设3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水平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导向,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行为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局交管局、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5。工业互联网。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类应用试点,支持半导体、汽车、航空等行业累计建设20个以上标识分析二级节点。推进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集成应用……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培育2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20家左右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形成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营造产业集聚生态,加快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试点园区建设,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6。政府专网。提高政府专网的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在集约、开放、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扩展、增强、优化和升级,建设先进、互联、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充分利用政府光缆网络和政府外网传输网络资源,为高清视频会议、高清图像监控等流媒体业务提供高速可靠的专用传输通道,保证通信质量。提高1.4G专网覆盖,提升宽带数字集群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机要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二)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7。新数据中心。遵循总量控制,注重质量提升,推动数据中心从存储到计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有数据中心绿色改造,鼓励高端替代,数据中心企业增减联动、重组整合,推动规模小、效率低的分散数据中心向集约高效转变。努力加强网络建设,推动网络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8。云边缘设施。推动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进。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液冷等绿色先进技术在特定边缘数据中心的试点应用,加快形成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研究制定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范和规划,促进云侧设施协调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9。大数据平台。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强以“筑牢基础”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强化高价值社会数据“统一采集共享、单独采集、统一使用”,探索数据交换、合作开发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建设北京大脑应用系统。编制完善公共数据目录,统一数据接入标准,完善目录区块链运行和审核机制,推进多层次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加强城市代码、“健康宝”、电子签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多方安全计算、移动公共服务等共性组件的集约化建设,为各部门提供基础计算能力、共性组件、共享数据等整合资源能力服务,持续赋能区、街、镇等基层单位,逐步延伸大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建设完善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汇聚政务、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3000余条数据,支撑……y交通、教育、医疗、金融、能源、工业、电信、城市运营等行业,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基地,有条件通过培训、竞赛等形式开放高价值多模态融合数据。(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10。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持“算力、算法、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北京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库。推动高端智能芯片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超高速计算能力。加强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平台的研发、开源和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支持建设高效智能的大规模柔性数据生产服务平台,推进重点行业1000个以上人工智能数据集建设,形成智能高效的数据生产和资源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11。区块链服务平台。培育区块链科技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形成R&D创新和产业应用的高地。建立北京区块链重点企业名单,做好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搭建政府区块链支撑服务平台,为全市各部门提供“统一管理、共享”的区块链应用支撑服务。围绕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信用等重点领域,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行业数据交易、监管安全、整合应用效果。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和跨境数字贸易的区块链应用,提高各类交易和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政府政务服务局)12。数据交易设施。研究盘活数据资产的机制,推进多模态数据的汇聚融合,构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分类体系,探索数据确权、价值评估和安全交易的方式方法。推动建立数据特区和数据专区,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数据访问权、融合结果、多方安全计算、有序分级开放等新型交易方式和模式,率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展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三)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13。常用支持软件。打造高可用、高性能的操作系统,从技术、应用、用户三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支持数据库用户生态建设,推动数据库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支持设计仿真、EDA、CAE等工业领域关键工具软件开发,培育一批拳头产品,保障产业链安全。加强高端ERP、运维支撑等管理运营软件产品研发,优化大型企业智能办公流程。布局金融、电信等行业云计算软件,支持超大规模集群应用,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等行业专用软件,加快短视频、直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型互联网应用产品研发,培育成长时刻……数字经济。(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14。科学仪器。聚焦高通量扫描电镜、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显微镜、质谱仪、分子泵等科学仪器短板领域,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平台优势和企业创新作用,攻克材料、工艺、可靠性等一批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核心器件瓶颈。推动高端分析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物性测试仪器等子领域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隐形冠军和专业化新型企业,优化科学仪器产业生态。(责任单位: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15。领航服务生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生态优势,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试点依存度较高的领域,推进科技成果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研发,鼓励聚焦主导产业,建设共享生产线等新型试点服务平台,打造共享制造业态。依托重点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企业和科技开发实体为行业提供中试服务,推动北京各类创新载体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构建大网络、多平台的中试服务生态圈。近日,北京市发布《加快北京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北京市将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以上)运行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个左右。充电桩促进人、车、桩、网协调发展,制定充电桩优化布局方案,在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到2022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座左右。车联网将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L4级以上)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边缘云、区域云、中央云三层架构的云控制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与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三年内铺设300公里联网道路,建设3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水平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导向,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行为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燃料电池电池打造中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城市。以下为政策全文:北京市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1。基本目标和原则围绕“新网络、新元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基础扎实、数据融合智能、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靠的城市。整体构建遵循以下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社会投资者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参与的政企协调机制。-场景驱动,协同建设使用。以应用为导向,聚焦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培育生态。发挥集约化、智能化建设优势,夯实基础保障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型业态发展,构建精细化产业链生态系统。——安全可控创新发展。鼓励协同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系统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创新公共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二、重点任务(1)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1.5G网络。扩大5G基站规模,加大5G基站在选址、功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20年新增5G基站1.3万个,总数超过3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加快5G独立组网核心网的建设和商用。加强5G专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特殊场景和特定领域参与5G专网投资、建设和运营。深入推进“1551”工程,推进5G+VR/AR虚拟购物、5G+直播、5G+电竞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建设,推进冬奥会场馆5G改造,丰富“5G+”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如5G射频芯片及器件检测和可靠性平台、5G+AIoT器件开放创新平台、5G+超高清制作、播出和分发平台,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5G产业链tem,培育一批5G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千兆固定网络。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建设,以光网万物互联的愿景实现“一个一亿”的目标,即具备用户体验百兆以上、家庭接入百兆以上、企业业务10兆以上的网络能力。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推动3D电影、超高清视频、网络游戏、VR、AR等高带宽内容发展,建设千兆固网智能家居综合应用示范社区,推动千兆固网应用落地,力争2020年新增5万千兆用户。(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委新闻办、市经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委宣传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3。卫星互联网。推进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建设、运营服务和应用发展,推动北京中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探索发射保险补贴政策金融支持,围绕星箭总装集成和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涵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和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优化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丰台区政府、海淀区政府、石景山区政府)4。车联网。加快建设可支持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以上)的高可靠、低时延专网,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区车路协同信息设施建设和改造。构建边缘云、区域云、中央云三层架构的云控制平台,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实时协同感知与控制,服务区级交通管理与调度,支持智能交通管控、路政、消防等区域级公共服务。三年内铺设300公里联网道路,建设300多平方公里示范区。以高水平自动驾驶环境建设为导向,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智慧物流和智慧行为为主要应用场景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局交管局、市科委、市通信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5。工业互联网。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类应用试点,支持半导体、汽车、航空等行业累计建设20个以上标识分析二级节点。推进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集成应用……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培育2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20家左右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形成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营造产业集聚生态,加快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试点园区建设,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6。政府专网。提高政府专网的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在集约、开放、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扩展、增强、优化和升级,建设先进、互联、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充分利用政府光缆网络和政府外网传输网络资源,为高清视频会议、高清图像监控等流媒体业务提供高速可靠的专用传输通道,保证通信质量。提高1.4G专网覆盖,提升宽带数字集群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机要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二)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7。新数据中心。遵循总量控制,注重质量提升,推动数据中心从存储到计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有数据中心绿色改造,鼓励高端替代,数据中心企业增减联动、重组整合,推动规模小、效率低的分散数据中心向集约高效转变。努力加强网络建设,推动网络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水平的提高。(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8。云边缘设施。推动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进。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液冷等绿色先进技术在特定边缘数据中心的试点应用,加快形成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研究制定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范和规划,促进云侧设施协调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9。大数据平台。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强以“筑牢基础”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强化高价值社会数据“统一采集共享、单独采集、统一使用”,探索数据交换、合作开发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建设北京大脑应用系统。编制完善公共数据目录,统一数据接入标准,完善目录区块链运行和审核机制,推进多层次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加强城市代码、“健康宝”、电子签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多方安全计算、移动公共服务等共性组件的集约化建设,为各部门提供基础计算能力、共性组件、共享数据等整合资源能力服务,持续赋能区、街、镇等基层单位,逐步延伸大数据平台支撑能力。建设完善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汇聚政务、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3000余条数据,支撑……y交通、教育、医疗、金融、能源、工业、电信、城市运营等行业,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基地,有条件通过培训、竞赛等形式开放高价值多模态融合数据。(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10。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持“算力、算法、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北京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库。推动高端智能芯片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超高速计算能力。加强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平台的研发、开源和应用,开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支持建设高效智能的大规模柔性数据生产服务平台,推进重点行业1000个以上人工智能数据集建设,形成智能高效的数据生产和资源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11。区块链服务平台。培育区块链科技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形成R&D创新和产业应用的高地。建立北京区块链重点企业名单,做好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搭建政府区块链支撑服务平台,为全市各部门提供“统一管理、共享”的区块链应用支撑服务。围绕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信用等重点领域,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行业数据交易、监管安全、整合应用效果。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和跨境数字贸易的区块链应用,提高各类交易和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政府政务服务局)12。数据交易设施。研究盘活数据资产的机制,推进多模态数据的汇聚融合,构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分类体系,探索数据确权、价值评估和安全交易的方式方法。推动建立数据特区和数据专区,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数据访问权、融合结果、多方安全计算、有序分级开放等新型交易方式和模式,率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展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三)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13。常用支持软件。打造高可用、高性能的操作系统,从技术、应用、用户三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支持数据库用户生态建设,推动数据库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支持设计仿真、EDA、CAE等工业领域关键工具软件开发,培育一批拳头产品,保障产业链安全。加强高端ERP、运维支撑等管理运营软件产品研发,优化大型企业智能办公流程。布局金融、电信等行业云计算软件,支持超大规模集群应用,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等行业专用软件,加快短视频、直播、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型互联网应用产品研发,培育成长时刻……数字经济。(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14。科学仪器。聚焦高通量扫描电镜、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显微镜、质谱仪、分子泵等科学仪器短板领域,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科学仪器平台优势和企业创新作用,攻克材料、工艺、可靠性等一批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核心器件瓶颈。推动高端分析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物性测试仪器等子领域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隐形冠军和专业化新型企业,优化科学仪器产业生态。(责任单位: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15。领航服务生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生态优势,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试点依存度较高的领域,推进科技成果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研发,鼓励聚焦主导产业,建设共享生产线等新型试点服务平台,打造共享制造业态。依托重点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企业和科技开发实体为行业提供中试服务,推动北京各类创新载体提升中试服务能力,构建大网络、多平台的中试服务生态圈。(责任单位: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16。共享开源平台。依托新创园,提升底层软硬件协同研发能力,构建“两中心三平台”新创应用生态圈。支持建设支持多终端、多平台部署的大规模开源培训平台和高性能推理引擎,形成面向行业应用、覆盖多个领域的行业级开源模型库。鼓励企业开发运营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支持基于共享平台的共享软件、智能算法、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创新,推动形成协同研发和快速迭代创新生态。推进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北斗+”集成应用生态圈。(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顺义区政府)17。工业园区生态学。以市场为导向,夯实园区发展基础。鼓励园区建设,优化协同创新服务设施,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领域、高质量的服务。围绕新创、5G+8K、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合作园区。(责任单位: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结构18。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国家实验室和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多领域、多类型、协同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对北京已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快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空间环境与地基综合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聚焦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十四五”期间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19。前沿科研平台。突出前沿引领和交叉融合,构建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的研究平台体系,推动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研究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试验平台等首批交叉研究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加快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脑科学、量子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应用数学研究所等新R&D机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委、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怀柔科学城管委会)20。工业创新的公共平台。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作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创建1-2个集成电路、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在集成电路、氢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创建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谋划创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推进和完善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1。成果转化推广平台。支持建设一批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中试、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推动孵化器改革完善,加强评估指导。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一批协会和联盟促进机构,服务和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五)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22。智能政务应用。深化“网上一办事”改革,升级网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统一招标受理,推进全流程电子网上政务服务。到2020年底,市级80%、区级70%按政务服务申请在线完成。我们将建立和完善电子许可证、电子印章和……电子文件系统,支持电子印章在企业的推广使用,拓展“亮证”应用场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市民的无纸化办公。加快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进信用承诺和容差受理、分类监管应用。拓展“北京通”APP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化、自助化、智能化办公。依托市民服务热线数据,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马上处理投诉”中的应用,建设在线客服及引导、家政、用户个人空间和城市“好差评”等系统。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智能政务服务大厅。构建城市大脑,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服务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局、市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3。智慧城市应用。聚焦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升城市智能感知和运营支撑水平。实施智慧交通推进行动计划,开展交通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推进1148个智能光控路口和2851个信号灯升级改造,优化100个重要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组织实施10个道路信号灯绿波带建设,到2022年实现城区重点路口全覆盖。促进人、车、桩、网协调发展,制定充电桩优化布局方案,在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到2022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座左右。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和动态共享数据库。建设“一库一图一端一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实现城区街道三级执法联动。完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提高视频监控覆盖面和智能巡查能力。加快智能场馆、智能冬奥村、“一个APP”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冬奥”。加快冬奥会云转播中心建设,推进8K超高清在冬奥会和测试赛中的应用。(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局、市城管委、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发改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4。智慧民生应用。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扩大便民服务智能终端覆盖面。支持智慧停车、智慧门禁、智慧养老等智慧社区应用和平台建设。建设全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推动在线医疗咨询向互联网医院升级,发展可穿戴等新型医疗设备应用。进一步扩大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范围,推进医学检查项目、医学影像检查和影像资料互认。建设和完善连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数据报告系统”。支持线上线下智慧影院建设,提升优秀文化作品传播能力。支持教育机构开展云直播broadca等在线教育……还有云课堂。推进“VR全景智慧旅游地图”、“北京一键游”等智慧旅游项目,鼓励景区推出云游、云观服务。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础,发行民生卡,逐步实现多卡融合,推动“健康宝”的深入应用。建设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控系统。(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局、市科委、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5。智慧工业的应用。推进“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推进现代流通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加大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商业物流设施中的应用,支持相关信息支撑设施建设,发展共同配送、非接触配送等新型终端配送模式。建设金融公共数据区,支持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认融资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支持车桩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用户、车辆、运维的动态全局最优匹配。建设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支持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探索建设高技术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运行监测、政策咨询、规划评估、要素对接等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6。增强传统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航空、电网、水务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场景应用,率先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运营场景的跨界融合,形成全智能基础设施应用生态链,打造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国家标杆示范。着力打造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平台,充分发挥数据支撑和扩容作用,实现传统基础设施业务供需精准对接、要素高质量重组和多主体创新,为行业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大发展机遇和更广阔市场空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7。增强中小企业的能力。实施国家“上云,用数字赋能智慧”行动,支持龙头互联网平台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建设教育、医疗、餐饮、零售、制造、文化、商业、家政服务等子行业云。建设一批面向细分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和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上云,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双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并为中小企业打造数字化赋能生态系统。(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六)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28。基本的安全设施。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支持操作系统安全、新一代身份认证、终端安全接入、智能病防护、密码、态势感知等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和完善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和应用、安全威胁精准识别、高效联动的多层次纵深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新闻办、市科委、海淀区政府、通州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9。工业应用安全设施。支持面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大数据等场景的安全设施改造升级,围绕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场景,将网络安全能力融入服务,形成部署灵活、功能自适应、云端协同的内生安全体系。鼓励企业深化场景安全,形成个性化安全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安全应用服务特色企业。(责任单位:市委新闻办、市经信局、市科委)30。新型安全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区块链、软件定义安全、安全虚拟化等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推动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系统,并整合形成统一的新型安全服务平台。支持建设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通报预警、应急处置、联合指挥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三。保障措施(一)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优惠信贷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和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用好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加强对全市重大新增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的保障。重点引进和培养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行业管理人才和引领基础设施新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军人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人才局)(二)围绕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维护管理等完善标准和规范。,支持研究制定企业和行业标准,推动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集成,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三)丰富应用场景,以“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社区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出示范项目。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组织创新和应用大赛,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支持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组织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新消费。(责任单位:市科委……sion、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适合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盒监管”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网信办)(责任单位: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16。共享开源平台。依托新创园,提升底层软硬件协同研发能力,构建“两中心三平台”新创应用生态圈。支持建设支持多终端、多平台部署的大规模开源培训平台和高性能推理引擎,形成面向行业应用、覆盖多个领域的行业级开源模型库。鼓励企业开发运营开源代码托管平台,支持基于共享平台的共享软件、智能算法、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创新,推动形成协同研发和快速迭代创新生态。推进国家北斗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北斗+”集成应用生态圈。(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顺义区政府)17。工业园区生态学。以市场为导向,夯实园区发展基础。鼓励园区建设,优化协同创新服务设施,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领域、高质量的服务。围绕新创、5G+8K、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合作园区。(责任单位: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科技平台基础设施建设18。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国家实验室和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多领域、多类型、协同发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对北京已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快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空间环境与地基综合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聚焦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十四五”期间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19。前沿科研平台。突出前沿和交叉融合,构建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的研究平台体系,推动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与诊断研究平台、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等首批交叉研究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以及ac……加快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脑科学、量子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应用数学研究所等新R&D机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委、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怀柔科学城管委会)20。工业创新的公共平台。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作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创建1-2个集成电路、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在集成电路、氢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创建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谋划创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推进和完善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1。成果转化推广平台。支持建设一批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中试、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推动孵化器改革完善,加强评估指导。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培育一批协会和联盟促进机构,服务和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五)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22。智能政务应用。深化“网上一办事”改革,升级网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统一招标受理,推进全流程电子网上政务服务。到2020年底,市级80%、区级70%按政务服务申请在线完成。建设完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系统,支持电子印章在企业推广使用,拓展“亮证”应用场景,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和公民无纸化办公。加快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进信用承诺和容差受理、分类监管应用。拓展“北京通”APP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化、自助化、智能化办公。依托市民服务热线数据,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马上处理投诉”中的应用,建设在线客服及引导、家政、用户个人空间和城市“好差评”等系统。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智能政务服务大厅。构建城市大脑,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服务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局、市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3。智慧城市应用。关注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升城市的智能感知和运营……支持级别。实施智慧交通推进行动计划,开展交通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推进1148个智能光控路口和2851个信号灯升级改造,优化100个重要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组织实施10个道路信号灯绿波带建设,到2022年实现城区重点路口全覆盖。促进人、车、桩、网协调发展,制定充电桩优化布局方案,在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到2022年,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少于5万个,建设电站100座左右。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和动态共享数据库。建设“一库一图一端一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实现城区街道三级执法联动。完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提高视频监控覆盖面和智能巡查能力。加快智能场馆、智能冬奥村、“一个APP”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冬奥”。加快冬奥会云转播中心建设,推进8K超高清在冬奥会和测试赛中的应用。(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局、市城管委、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市发改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4。智慧民生应用。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扩大便民服务智能终端覆盖面。支持智慧停车、智慧门禁、智慧养老等智慧社区应用和平台建设。建设全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和监管体系,推动在线医疗咨询向互联网医院升级,发展可穿戴等新型医疗设备应用。进一步扩大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范围,推进医学检查项目、医学影像检查和影像资料互认。建设和完善连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数据报告系统”。支持线上线下智慧影院建设,提升优秀文化作品传播能力。支持教育机构开展云直播、云课堂等在线教育。推进“VR全景智慧旅游地图”、“北京一键游”等智慧旅游项目,鼓励景区推出云游、云观服务。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础,发行民生卡,逐步实现多卡融合,推动“健康宝”的深入应用。建设城市生活必需品监控系统。(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局、市科委、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5。智慧工业的应用。推进“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推进现代流通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加大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商业物流设施中的应用,支持相关信息支撑设施建设,发展共同配送、非接触配送等新型终端配送模式。建立金融公共数据区,支持第一个贷款中心renewa的建设和运营……贷款中心和确认融资中心。支持车桩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用户、车辆、运维的动态全局最优匹配。建设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试点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支持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探索建设高技术产业服务平台,提供运行监测、政策咨询、规划评估、要素对接等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6。增强传统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航空、电网、水务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场景应用,率先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运营场景的跨界融合,形成全智能基础设施应用生态链,打造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国家标杆示范。着力打造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平台,充分发挥数据支撑和扩容作用,实现传统基础设施业务供需精准对接、要素高质量重组和多主体创新,为行业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大发展机遇和更广阔市场空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27。增强中小企业的能力。实施国家“上云,用数字赋能智慧”行动,支持龙头互联网平台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建设教育、医疗、餐饮、零售、制造、文化、商业、家政服务等子行业云。建设一批面向细分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和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上云,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双创基地智能化改造,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生态圈。(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六)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28。基本的安全设施。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支持操作系统安全、新一代身份认证、终端安全接入、智能病防护、密码、态势感知等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和完善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和应用、安全威胁精准识别、高效联动的多层次纵深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新闻办、市科委、海淀区政府、通州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9。工业应用安全设施。支持面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大数据等场景的安全设施改造升级,围绕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电子通信等场景,将网络安全能力融入服务……ce,形成一个具有灵活部署、自适应功能和云端协作的内生安全系统。鼓励企业深化场景安全,形成个性化安全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安全应用服务特色企业。(责任单位:市委新闻办、市经信局、市科委)30。新型安全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区块链、软件定义安全、安全虚拟化等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推动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系统,并整合形成统一的新型安全服务平台。支持建设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通报预警、应急处置、联合指挥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三。保障措施(一)强化要素保障,加大优惠信贷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和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用好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加强对全市重大新增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的保障。重点引进和培养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行业管理人才和引领基础设施新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军人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人才局)(二)围绕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维护管理等完善标准和规范。,支持研究制定企业和行业标准,推动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集成,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三)丰富应用场景,以“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社区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出示范项目。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组织创新和应用大赛,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支持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组织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新消费。(责任单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区政府) (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适合新业态、新模式的“沙盒监管”措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委网信办)

标签:北京大发现代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北京将推车险缴费实名制 谁投保谁交钱

日前,我们获悉,根据北京银保监局的指导意见,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向各财产险公司、中国银保信北京分公司下发关于《车险投保人实名缴费工作实务要点》的征求意见函,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推出长寿新电池 技术核心是减缓容量衰减速度

6月10日,宁德时代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推出新型长寿命电池,该款电池采用自修复长寿命技术,可实现16年超长寿命或200万公里行驶里程,成本相比当前电池增加不超过10。

1900/1/1 0:00:00
北汽新能源5月销量2106辆,低于乘联会预估数值

6月10日晚间,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发布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5月产销快报。

1900/1/1 0:00:00
重庆发布征求意见稿:扩大汽车消费 促进新能源发展

近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1900/1/1 0:00:00
5月上险数出炉 蔚来ES6蝉联纯电SUV销冠

6月10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2020年5月国内车市上险数据。数据显示,蔚来ES6五月上险数为2652台,居豪华中型SUV第八名。

1900/1/1 0:00:00
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GDP保持增长,美国下降6.1%

世界银行8日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认为,新冠疫情预计将导致2020年的全球经济萎缩52。这将是1870年以来的最大下滑。其中发达国家经济预计将萎缩70,新兴经济体则将萎缩2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