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的车型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对里程的焦虑。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充换电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成为现阶段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瓶颈。今年2月,国家首次将充电桩建设列为“新基础设施”七大领域之一,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最近两个月,北京、上海、天津、三亚等城市陆续出台充电桩建设方案。同时,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国家标准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也在大力推动新技术应用的发展。工信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将于今年发布。一时间,政策的鼓励和技术的推动,让更多的资本和上下游企业加大了对充电桩行业的投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车桩比例和充电服务便利性,十分必要和紧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宋在日前举行的2020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创新峰会上这样表示。
根据此前《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的规划,我国分散式充电桩的目标是到2020年超过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接近1:1。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17.4万辆,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121.9万个。车桩比从2016年的4.6:1下降到3.4:1,但仍远未达到1:1的目标。其中,上述规划中的目标还包括,到2020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达到50万个,新增用户专用充电桩超过430万个。去年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桩总数分别为51.6万个和70.3万个,而私人桩的目标完成率仅为16.3%,与现有计划相差360万个。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彦华预测,到2030年,石油汽车和有轨电车的成本将接近。“如果这样的条件成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会成倍增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几乎达到2000万辆,充换电基础设施缺口巨大。”一方面,充电桩数量少。她指出,目前充电设施的发展主要有四个难点:充电时间长、找桩难、建桩难、盈利难。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鹏的调查显示,37%的用户在寻找充电桩的过程中需要3公里以上。45%的充电站每月服务不到50辆车。“使用效率不高,站内使用效率不高,用户抱怨没地方充电。这两者是相对矛盾的。”同时,用户在私人社区建桩困难,充换电服务商盈利模式单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车/桩联网技术驱动充电桩“新基础设施”为了解决用户找桩难的痛点,刘鹏团队目前正在做的充电桩实时数字地图,采用了“以车定桩”的方式,比传统的充电更细致、更精确……乐运营服务app。“充电桩闲置,但不一定能用。如果车不走,说明车位没了,不能充电。基于这些信息,从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信息,某个区域有多少个桩,有多少个桩正在充电,有多少个桩充电后没有移动,形成一个实时的充电地图,供用户使用。”刘鹏介绍,目前他们可以做到五分钟更新一次动态数据库,这个产品有很多“增值服务”的可能性。通过数据分析,分析出用户平时的充电时间,是否会停,停多长时间,并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充电服务,从而与运营商、出行公司、车企对接。
事实上,将充电桩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科技紧密结合,构建车-桩-电网-互联网-多重增值服务的智能充电网络,已经成为行业新趋势。电信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祥说得很清楚,充电桩解决不了汽车群体充电或者大规模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因为充电桩无序充电规模大,电网受不了,高峰时段充电个人钱包也受不了。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充电的角度建立充电网络的技术体系。”TELD制造的充电网络可以物理连接几十个、几百个充电桩,并进行智能改造,形成充电微电网群。微网群可以选择低谷充电,高峰售电。“我们将根据客户的需求、汽车的需求、电池的容量和电网的剩余容量,有序地进行充放电,以承接大型电动汽车的发展。”据了解,TEL自2014年成立以来,用户数已达270万,累计充电量达47亿千瓦时。90%的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都下载过TEL,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用户积累。余德祥希望电信能够建立中国最安全的汽车充电网络,他也希望有更多愿意在这方面投资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换电还在探索无线充电只适合高端机型。但是,充电模式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唯一的供能模式。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都在尝试换电的模式。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也处于探索阶段。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电动汽车电站306座,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去年,北京新建了约90座发电站,是往年总数的近三倍。2020年,北京将新增约100座电站。同样,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的电站数量也将增加。但相对于收费模式,目前的换电行业还是太小了。与此同时,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它表现出使用方便、节省空间、安全性高、环境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热点。
目前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通过测试,并成功应用在宝马i8上。中国的无线充电技术正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一汽、BAIC、广汽、SAIC、比亚迪都进行了研发,中兴新能源和宇通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无线测试充电站。“自动充电结合L2.5以上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是非常完美的组合场景。自动充电我们一直认为无线充电是实现自动充电的最佳方式……。北京明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哲这样说道。据了解,主要为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吉利等车企提供无线充电产品。”以前大家都认为无线充电是通过空气介质传输的,转换效率比有线低,但是低的很有限。无线充电的额定转换效率可高于91%。如果停车有偏差,抵消效率基本在88%、89%以上。转换效率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能量损失和整个系统的热值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无线充电的成本比较高,一些车企只选择在高端车型上配备。然而,汪哲认为无线充电是有线充电的良好补充,是完全可行的。行业呼吁增加奖励和补贴的政策。跨境企业进入万亿市场。事实上,受益于“新基建”的政策鼓励,面对充电桩建设的巨大缺口,社会资本也在加入。TELD和国家电网公司等充电桩运营商已经宣布了新的投融资和未来投资规划。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华为等跨界公司也纷纷进入充电桩行业。根据CCID研究院最近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将达到6420万辆。如果按照车桩比为1:1的数据估算,2021-2030年的10年间,需要新增充电桩约6300万个,预计将形成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虽然今年政策层面全国各地都有意见,但许彦华还是希望政府能加大奖励和补偿力度。“要解决电力接入成本由国家承担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方案应该把电力接入成本纳入全国范围的奖励补偿政策,应该给全国补贴。”同时,她建议地方政府将充换电场纳入城市规划,尤其是老校区和没有私桩的小区,在周边做有益的规划。“未来充换电行业将构建智能能源局域网,车辆和能源将深度绑定,深度参与能源网络的变革。同时,运营商将有机会深耕能源领域,‘充电+’将是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许彦华认为,随着更多投资者、汽车公司和运营商的参与,“充电圈”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6月23日,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与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开通线上申报渠道,简化申报奖励审核及验证流程。
1900/1/1 0:00:00上月,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发布消息称,为解决部分市民和单位出售、报废车辆后,由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在规定时限内申请更新指标的问题,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个人和单位申请更新指标的时限进行顺延。
1900/1/1 0:00:00“调解结果出来了,按照法院仲裁调解书,6月30号公司要给我们发放全部工资。
1900/1/1 0:00:00根据交强险上险量数据,2020年5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为66万辆,同比下跌1932。
1900/1/1 0:00:00半导体制造商英伟达周二表示,已与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达成协议,向其2024年生产的汽车提供芯片和软件平台,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1900/1/1 0:00:00根据外媒Teslarati报道,特斯拉正在扩大Skunkworks(臭鼬工厂)实验室的场地,以增加电池试点生产线,进而提高电池产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