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吴志新:《积分办法》修订助力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武志新2017年9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积分办法》),有力推动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和管理需求,2020年6月15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积分办法》(修订),进一步明确了2021年及以后“双积分”的管理要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实施情况回顾:积分政策在加快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在客观评价“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效果之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积分政策的目的和定位,以便我们在评价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时更有针对性。我认为现阶段“双积分”政策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方面,传统能源汽车数量庞大,持续推动传统能源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提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替代增量部分。从“双积分”政策的制度设计来看,旨在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积分政策实施前几年,由于过渡期不要求新能源积分比例等原因,看到市场上积分供大于求,导致积分价格偏低。有媒体据此认为积分政策没有取得成效,这是片面的。对积分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国家节能减排的贡献、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对产业技术进步的促进等方面。,而且从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可以说积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1.推动国家节能减排。2019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6万辆,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国产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为5.53升/百公里,比2012年下降24.5%。据测算,自2012年实施企业平均油耗管理以来,累计减少成品油消耗32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05万吨,为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促进工业和技术进步。积分法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压、直喷、先进传动、启停等常规节能技术占比快速上升,2019年已上升至58.78%、56.54%、68.75%、63.58%,基本接近国外应用情况;另一方面,米勒循环、三缸发动机、48V、混合动力等节能新技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三缸发动机车型产量接近140万辆,48V轻混产品规模迅速扩大,更高效的第二代48V技术也将加速推进。3.加快汽车企业转型。《积分办法》实施以来,内外资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新产品研发,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明显加快。除了一汽等自主企业通过引进红旗E-HS3电动车应该符合积分外,部分外资企业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划提前了1-2年。比如大众采用MEB全新纯电动平台技术的ID系列电动车,将于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正式量产。此外,“积分法”还催生了一批内外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广汽丰田、大众、江淮合作电动车引入广汽iA5车型。二、修订解读:紧扣新形势新变化,精准调整监管要求(一)调整新能源积分考核指标,鼓励发展先进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指标包括积分比例要求和单车得分,也是决定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积分办法(修订)》在2019年、2020年现行积分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2021-2023年14%、16%、18%的积分比例要求,整体降低单车分值约20%-30%,为行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据初步测算,要想在2023年前实现全行业整体达标,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比需要达到13%。考虑到后续积分比例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望确保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的实现。积分办法(修订版)除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提升,还坚持推进技术创新的导向,在车型基准积分的基础上,对车型技术要求进行考核,通过新能源积分的鼓励和倾斜,引导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更注重整车的集成度,通过引入功耗调节系数,鼓励企业发展低能耗汽车,避免企业为了拿高分而盲目堆电池的情况。(二)增加引导汽车节能新举措,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汽车仍将占据相当大的份额,需要加强对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的引导。值得注意的是,积分法(修订)重点完善了节能汽车发展的引导措施,明确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导向。一是增加了低油耗车优惠核算措施。传统汽车油耗达到当年标准要求的,在计算2021-2023年企业新能源汽车标准值时,低油耗汽车核算量折算为0.5、0.3、0.2倍。一般来说,实现低油耗汽车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需要通过发动机小型化、电气化等多种措施来达到低油耗的条件。给予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优惠,对企业技术进步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二是将企业传统车辆的油耗水平与……的方式联系起来推进新能源点。积分办法(修正案)创新性地将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与传统汽车燃料消耗量挂钩,提出从2021年起,传统燃油汽车实际燃料消耗量与企业标准值之比不高于123%的,允许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按照50%的比例结转。通过设置“有条件”的方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结转,既体现了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互促进的初衷,又满足了积分交易灵活性的需要。三是加强对替代燃料汽车的引导。积分法(修订版)除传统燃油汽车外,还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丰富了我国汽车燃料使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油耗。(三)考虑疫情影响,为2019年、2020年积分管理调整留有余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季度,我国整体汽车销量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3%和56.4%,对汽车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积分合规性的影响和存在的不确定性,《积分办法》(修订版)为2019年和2020年积分管理的调整留有余地,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有利于减轻企业政策负担,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恢复。三。影响评估:新版政策对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1.对行业的影响:双目标考核倒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单纯依靠传统汽车降耗或单纯依靠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行业节能目标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行业内传统燃油车平均油耗年均下降不到2%。基于此,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要超过25%,才能达到4L/100km(相当于NEDC工况)的行业节能目标。如果新能源汽车达不到预期,就会对传统汽车提出更高的要求来降低消耗。比如,2025年新能源汽车比例仅达到15%时,传统汽车油耗年均降幅需要达到4.6%,才能实现国家节能目标。为引导企业联合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法(修订版)旨在通过引入低油耗汽车优惠核算措施、传统汽车油耗水平与新能源积分结转法挂钩等灵活机制,调整行业结构,改善发展不均衡状况。预计在新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也将改变以往“新能源汽车单向合规”的局面,加快引进气缸关闭、米勒循环、可变压缩比、48V、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先进节能技术。2.对企业的影响:丰富电动汽车的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积分政策的要求下,各企业将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看到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在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今年1-5月,他们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1%,未来将有更多企业的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随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综合电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将呈现量和质并重的局面。此外,修正案中新能源汽车的分级标准是强化了功耗要求,弱化了里程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推出合适的产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产品选择。3.对积分交易的影响:政策调整将稳定交易预期,积分将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积分交易机制是积分措施的核心。保证积分在行业内的顺利交易,充分发挥积分的价值,将直接推动企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客观政策要求(如2018年无积分比例要求)和产业发展超预期,出现了积分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低价抛售积分。《积分办法》(修正案)通过收紧积分比例要求,避免了行业内积分供大于求的情况,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方式,稳定积分交易预期。预计2020年后,积分市场供需将日趋稳定,积分交易行为将回归正常。随着“双积分”合规成本的增加,积分交易价格也将快速提升,预计2020年后价格将超过2000元/分钟。建议汽车企业在处理“双积分”达标时,平衡积分购买与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系,以促进整个行业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积分法作为国内的制度创新,需要根据行业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保证积分政策的长期稳定实施,促进积分交易的顺利进行,建议今后继续完善积分管理的经济措施,为企业积分交易提供指导。同时,积分管理政策的长期发展方向也需要与各阶段的政策管理目标相匹配。建议主管部门提前研究,给行业稳定预期。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将继续支持主管部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武志新2017年9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积分办法》),有力推动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和管理需求,2020年6月15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积分办法》(修订),进一步明确了2021年及以后“双积分”的管理要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实施情况回顾:积分政策在加快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在客观评价“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效果之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积分政策的目的和定位,以便我们在评价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时更有针对性。我认为现阶段“双积分”政策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方面,传统能源汽车数量庞大,持续推动传统能源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提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替代增量部分。从“双积分”政策的制度设计来看,旨在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积分政策实施前几年,由于过渡期不要求新能源积分比例等原因,看到市场上积分供大于求,导致积分价格偏低。有媒体据此认为积分政策没有取得成效,这是片面的。对积分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国家节能减排的贡献、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对产业技术进步的促进等方面。,而且从这些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可以说积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1.推动国家节能减排。2019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6万辆,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国产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为5.53升/百公里,比2012年下降24.5%。据测算,自2012年实施企业平均油耗管理以来,累计减少成品油消耗32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05万吨,为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促进工业和技术进步。积分法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压、直喷、先进传动、启停等常规节能技术占比快速上升,2019年已上升至58.78%、56.54%、68.75%、63.58%,基本接近国外应用情况;另一方面,米勒循环、三缸发动机、48V、混合动力等节能新技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三缸发动机车型产量接近140万辆,48V轻混产品规模迅速扩大,更高效的第二代48V技术也将加速推进。3.加快汽车企业转型。《积分办法》实施以来,内外资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新产品研发,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明显加快。除了一汽等自主企业通过引进红旗E-HS3电动车应该符合积分外,部分外资企业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划提前了1-2年。比如大众采用MEB全新纯电动平台技术的ID系列电动车,将于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正式量产。此外,“积分法”还催生了一批内外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广汽丰田、大众、江淮合作电动车引入广汽iA5车型。二、修订解读:紧扣新形势新变化,精准调整监管要求(一)调整新能源积分考核指标,鼓励发展先进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指标包括积分比例要求和单车得分,也是决定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积分办法(修订)》在2019年、2020年现行积分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2021-2023年14%、16%、18%的积分比例要求,整体降低单车分值约20%-30%,为行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据初步测算,要想在2023年前实现全行业整体达标,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比需要达到13%。考虑到后续积分比例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望确保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的实现。积分办法(修订版)除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提升,还坚持推进技术创新的导向,在车型基准积分的基础上,对车型技术要求进行考核,通过新能源积分的鼓励和倾斜,引导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更注重整车的集成度,通过引入功耗调节系数,鼓励企业发展低能耗汽车,避免企业为了拿高分而盲目堆电池的情况。(二)增加引导汽车节能新举措,促进节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汽车仍将占据相当大的份额,需要加强对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的引导。值得注意的是,积分法(修订)重点完善了节能汽车发展的引导措施,明确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导向。一是增加了低油耗车优惠核算措施。传统汽车油耗达到当年标准要求的,在计算2021-2023年企业新能源汽车标准值时,低油耗汽车核算量折算为0.5、0.3、0.2倍。一般来说,实现低油耗汽车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需要通过发动机小型化、电气化等多种措施来达到低油耗的条件。给予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优惠,对企业技术进步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二是将企业传统车辆的油耗水平与……的方式联系起来推进新能源点。积分办法(修正案)创新性地将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与传统汽车燃料消耗量挂钩,提出从2021年起,传统燃油汽车实际燃料消耗量与企业标准值之比不高于123%的,允许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按照50%的比例结转。通过设置“有条件”的方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结转,既体现了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互促进的初衷,又满足了积分交易灵活性的需要。三是加强对替代燃料汽车的引导。积分法(修订版)除传统燃油汽车外,还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丰富了我国汽车燃料使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油耗。(三)考虑疫情影响,为2019年、2020年积分管理调整留有余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季度,我国整体汽车销量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3%和56.4%,对汽车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冲击。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积分合规性的影响和存在的不确定性,《积分办法》(修订版)为2019年和2020年积分管理的调整留有余地,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有利于减轻企业政策负担,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恢复。三。影响评估:新版政策对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1.对行业的影响:双目标考核倒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单纯依靠传统汽车降耗或单纯依靠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行业节能目标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行业内传统燃油车平均油耗年均下降不到2%。基于此,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要超过25%,才能达到4L/100km(相当于NEDC工况)的行业节能目标。如果新能源汽车达不到预期,就会对传统汽车提出更高的要求来降低消耗。比如,2025年新能源汽车比例仅达到15%时,传统汽车油耗年均降幅需要达到4.6%,才能实现国家节能目标。为引导企业联合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法(修订版)旨在通过引入低油耗汽车优惠核算措施、传统汽车油耗水平与新能源积分结转法挂钩等灵活机制,调整行业结构,改善发展不均衡状况。预计在新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也将改变以往“新能源汽车单向合规”的局面,加快引进气缸关闭、米勒循环、可变压缩比、48V、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先进节能技术。2.对企业的影响:丰富电动汽车的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积分政策的要求下,各企业将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看到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在加速推出新能源产品。今年1-5月,他们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1%,未来将有更多企业的新能源产品投放市场。随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综合电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专用平台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将呈现量和质并重的局面。此外,修正案中新能源汽车的分级标准是强化了功耗要求,弱化了里程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推出合适的产品……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产品选择。3.对积分交易的影响:政策调整将稳定交易预期,积分将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积分交易机制是积分措施的核心。保证积分在行业内的顺利交易,充分发挥积分的价值,将直接推动企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客观政策要求(如2018年无积分比例要求)和产业发展超预期,出现了积分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部分企业低价抛售积分。《积分办法》(修正案)通过收紧积分比例要求,避免了行业内积分供大于求的情况,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结转方式,稳定积分交易预期。预计2020年后,积分市场供需将日趋稳定,积分交易行为将回归正常。随着“双积分”合规成本的增加,积分交易价格也将快速提升,预计2020年后价格将超过2000元/分钟。建议汽车企业在处理“双积分”达标时,平衡积分购买与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系,促进整个行业新能源汽车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积分法作为国内的制度创新,需要根据行业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保证积分政策的长期稳定实施,促进积分交易的顺利进行,建议今后继续完善积分管理的经济措施,为企业积分交易提供指导。同时,积分管理政策的长期发展方向也需要与各阶段的政策管理目标相匹配。建议主管部门提前研究,给行业稳定预期。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将继续支持主管部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大众丰田红旗E-HS3红旗江淮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哪吒汽车助力CSGO反恐精英Blast Premier 2020春季决赛举行

无畏精英,叱咤登场。2020年6月15日6月21日,今夏热血青年们绝对不能错过的电竞赛事哪吒汽车CSGO反恐精英BlastPremierSpringFinal春季决赛隆重登场。

1900/1/1 0:00:00
华为、阿里相继入场,充电桩市场格局将会怎样变化?

作者:小谦,图片来自“特定授权”最近,在“新基建”的指引下,充电桩很“热”,行业和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反响,在新基建政策公布后的5个交易日内,同花顺的充电桩板块指数累计上涨了725。

1900/1/1 0:00:00
星恒4824锂电池挑战赛5站直播,单次续航里程127.5公里,再刷新记录!

自星恒amp台铃超远里程挑战赛启动以来,搭载星恒48V24Ah的台铃电动车,在全国各地开始了续航大比拼。

1900/1/1 0:00:00
EV晨报 | “双积分”管理办法修订;特斯拉电池日暂定9月15日;新宝骏E300系列将上市

1、工信部修订“双积分”管理办法明确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历时近一年、两度公开征求意见,“双积分”管理办法终于尘埃落定。

1900/1/1 0:00:00
我国将加强充电设施建设 千亿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出现

国家能源局22日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有序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合理配套送出电源,优化调度,提高通道运行效率和非化石能源发电输送占比。

1900/1/1 0:00:00
我国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将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构建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完善标准规范,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