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0中国汽车论坛 | 付炳锋:硬核技术是更深的竞争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0年8月13日至15日,“中国汽车论坛2020”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本次论坛以“新变化、新挑战、新理念——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寻求突围之道,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掌控宏观产业形势,分析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在8月14日下午举行的“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分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Idea, Audi, Volkswagen, Discovery, Tesla

傅:谢谢赵院长的主持。太棒了。以前是做技术的,现在离技术有点远。10年前我从事技术工作。现在大家都在说技术和应用体验的关系。我觉得是技术应用的辩证法。听起来这个辩证法已经被赵老师完整的解释过了。从技术到应用,从应用到产业和技术。

我觉得今天这个技术论坛特别好。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实物,分享到这里。而且这些听的嘉宾也特别用心,边听边思考。我把自己放在一个观众的位置上,我在听,在思考。

接下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我简单说一下刚才听到的,有一些大家关心的看法。我来和你分享一下。

第一,关于地方发展。刚才,大众和奥迪的R&D总监说,他把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R&D带到了中国市场。听了这个,感觉特别开心。十年前,当我在R&D订婚时,我想去欧洲。我不想多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搞技术的,都有切身体会。搞技术的,一个月要飞一次,感觉什么都是别人的。但今天,世界顶级企业已经将其R&D与我们当地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并将其奉献给当地客户。还有一点,就像我今天上午在大会上说的,由于这样的结合,国际豪华品牌和中国本土技术的融合,我相信中国的汽车工业一定是未来世界的制高点,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能够引领世界,起到引领作用。现在美国也在做好自动驾驶,欧洲也在做好电动汽车。我觉得这个新能源的机会已经来了。今天有很多公司都是零部件,整车很有活力。希望能找到这个机会。你一定有机会。只要突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一定有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奥迪刚刚讲了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问题,而今天早上欧洲汽车协会讲了最近欧洲电动车在疫情下的高速增长(100%的增长),我们120万辆走的比较好,因为疫情的各种原因下降了一点。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很自然的情况。

欧洲在做电动汽车的时候,是1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们这里做的不多。法国和北欧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大西洋把水送到了山上,电从山上流下来,不花钱,很便宜。所以欧洲很多车企已经在做电动车了,我相信这个电动车时代欧洲需要的法规定义和应用场景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这里风刮得很大,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走了很多路。

这一轮比赛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我也相信现在国内的电动车、电池、三大动力的发展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我们的应用场景和对汽车的深刻理解还是有差距的。刚才几位嘉宾说这两年一直在追求里程,因为大家都是……nxious,所以他们追求里程,但是没有人客观的说明你是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包括财政部的鼓励政策,里程和技术没有直接关系。

我在财政部说,他拿出一份调查材料说:“你看,我们现在所有的车都到了400多公里,所以要补400多公里。”我说那是三年前,你在那里写的文档,大家都是按这个开发的。这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发展不是按照市场来做的,而是当政策的导向性很强的时候,就是政策的导向性。

未来,电动车的未来一定是市场需求驱动的。为什么现在欧洲更好?欧洲在制造电动汽车时也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最早的时候,法国制造非常小的电动汽车。众所周知,这是10多年前开始的。但是今天,欧洲的电动汽车是高端的。当他们打中国的时候,现在很少有人能应付。和蔚来差不多,直接和特斯拉撞了。

现在谁能接受电池成本?高端车所以,今天早些时候做电动车的很多企业,现在都纠结了。这是怎么回事?我的电池费用谁来承担?有没有电池库帮我们跑?我现在正在做。这是关于目前电动车的纠结,是我个人的观点。

刚才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和硬件有什么关系?最近一直在补课。我和蔡先生在一起谈过几次,我们都知道他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提到,这个事情需要行业内一起做,才能解决。

今天早上介绍的时候,电动车的心脏已经发生了变化,血液不是油,是电,神经系统有了更多的智能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

记得万部长在谈技术创新和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反复强调汽车越来越便宜,越来越简单。我们不能因为技术复杂而把车做得非常复杂,然后献给我们的客户。今天论坛上的观点不完全一样,有欧洲的思维,中国也有我们的思维。解释什么?关于软硬件的分析,客户如何通过软硬件的分析,真正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这款车,实现自己的使用功能?

众所周知,过去日系车和欧系车在很多发展理念上是不一样的。日系车更贴近顾客,我会给你顾客关心的东西。欧洲要我奉献一辆我认为很高级的车,所以他会把车里面的东西做得很复杂。今天,想想吧。智能时代来了,那个技术好复杂。如果都像过去一样混在一起,这个成本谁来出?顾客愿意买单吗?这个事情还是值得业内技术人员深思的,尤其是你在做技术开发的时候。车要更简单,更便宜,软硬件要能插拔。这些需要搞技术创新的专家做他们的工作,不能把它搞得很复杂。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迭代周期完全不同。汽车的开发周期是3-5年,有生命周期的延续。但是,软件的迭代需要三个月。我原以为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现在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软件的功能需要升级,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升级了。现在我们的手机挺好的。升级后告诉你我这次升级了什么,告诉你。在未来,汽车将是同样的概念。

所以,至于硬件和软件,要最大限度的分析,把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留下来,作为大家共享的东西,剩下的可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将带来未来服务生态的改变。买车的时候买了这样的东西。等到一年后,我的软件升级到了另一个。硬件的嫁接增加了功能,让我们的客户在享受未来智能时代的时候,每一年,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那时候我们不需要准备很多零配件,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升级插电。这也是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明显转变……未来使用汽车的概念。

先说“辩论法”,另一个是关于运油车和有轨电车的关系。现在有些人知道电池的技术,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觉得很不安全。它火了,外面有很多技术交流。相信电池技术一定会突破现在大家担心的里程焦虑、超重、成本高等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往里面砸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了,肯定会克服的。最后,有轨电车和油罐车的平衡在于能源结构。

世界上40%的石油来自中国。汽车消耗多少?如果汽车停烧一天油,全部用电,油会怎么样?说到那种极端状态,一定是能源结构的平衡。所以很多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有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坚持的道路。未来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定位的空间。

还有一点,技术创新日新月异,频繁的变化,包括刚才小鹏这么华丽的创新,也能吸引很多客户。这里我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技术竞争一定是硬核技术。当你的技术可以很快被别人模仿,很容易实现的时候,你就要加快迭代,这是一种竞争的策略。如果你的技术是硬核,你有更深的竞争力,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是你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我要说的。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2020年8月13日-15日,“中国汽车论坛2020”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本次论坛以“新变化、新挑战、新理念——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寻求突围之道,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掌控宏观产业形势,分析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在8月14日下午举行的“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分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Idea, Audi, Volkswagen, Discovery, Tesla

傅:谢谢赵院长的主持。太棒了。以前是做技术的,现在离技术有点远。10年前我从事技术工作。现在大家都在说技术和应用体验的关系。我觉得是技术应用的辩证法。听起来这个辩证法已经被赵老师完整的解释过了。从技术到应用,从应用到产业和技术。

我觉得今天这个技术论坛特别好。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实物,分享到这里。而且这些听的嘉宾也特别用心,边听边思考。我把自己放在一个观众的位置上,我在听,在思考。

接下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我简单说一下刚才听到的,有一些大家关心的看法。我来和你分享一下。

第一,关于地方发展。刚才,大众和奥迪的R&D总监说,他把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R&D带到了中国市场。听了这个,感觉特别开心。十年前,当我在R&D订婚时,我想去欧洲。我不想多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搞技术的,都有切身体会。搞技术的,一个月要飞一次,感觉什么都是别人的。但今天,世界顶级企业已经将其R&D与我们当地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并将其奉献给当地客户。还有一点,就像我今天上午在大会上说的,由于这样的结合,国际豪华品牌和中国本土技术的融合,我相信中国的汽车工业一定是未来世界的制高点,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能够引领世界,起到引领作用。现在美国的自治也做得很好……开车,而且欧洲也是电动车做的不错。我觉得这个新能源的机会已经来了。今天有很多公司都是零部件,整车很有活力。希望能找到这个机会。你一定有机会。只要突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一定有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奥迪刚刚讲了电动车的电池安全问题,而今天早上欧洲汽车协会讲了最近欧洲电动车在疫情下的高速增长(100%的增长),我们120万辆走的比较好,因为疫情的各种原因下降了一点。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很自然的情况。

欧洲在做电动汽车的时候,是1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们这里做的不多。法国和北欧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大西洋把水送到了山上,电从山上流下来,不花钱,很便宜。所以欧洲很多车企已经在做电动车了,我相信这个电动车时代欧洲需要的法规定义和应用场景是我们无法企及的。这里风刮得很大,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走了很多路。

这一轮比赛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我也相信现在国内的电动车、电池、三大动力的发展是比较先进的,但是我们的应用场景和对汽车的深刻理解还是有差距的。刚才几位嘉宾说这两年一直在追求里程,因为大家着急,所以追求里程,但是没有人客观的解释你是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包括财政部的鼓励政策,里程和技术没有直接关系。

我在财政部说,他拿出一份调查材料说:“你看,我们现在所有的车都到了400多公里,所以要补400多公里。”我说那是三年前,你在那里写的文档,大家都是按这个开发的。这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发展不是按照市场来做的,而是当政策的导向性很强的时候,就是政策的导向性。

未来,电动车的未来一定是市场需求驱动的。为什么现在欧洲更好?欧洲在制造电动汽车时也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最早的时候,法国制造非常小的电动汽车。众所周知,这是10多年前开始的。但是今天,欧洲的电动汽车是高端的。当他们打中国的时候,现在很少有人能应付。和蔚来差不多,直接和特斯拉撞了。

现在谁能接受电池成本?高端车所以,今天早些时候做电动车的很多企业,现在都纠结了。这是怎么回事?我的电池费用谁来承担?有没有电池库帮我们跑?我现在正在做。这是关于目前电动车的纠结,是我个人的观点。

刚才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和硬件有什么关系?最近一直在补课。我和蔡先生在一起谈过几次,我们都知道他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提到,这个事情需要行业内一起做,才能解决。

今天早上介绍的时候,电动车的心脏已经发生了变化,血液不是油,是电,神经系统有了更多的智能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

记得万部长在谈技术创新和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反复强调汽车越来越便宜,越来越简单。我们不能因为技术复杂而把车做得非常复杂,然后献给我们的客户。今天论坛上的观点不完全一样,有欧洲的思维,中国也有我们的思维。解释什么?关于软硬件的分析,客户如何通过软硬件的分析,真正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这款车,实现自己的使用功能?

众所周知,过去日系车和欧系车在很多发展理念上是不一样的。日系车更贴近顾客,我会给你顾客关心的东西。欧洲要我奉献一辆我认为很高级的车,所以他会把车里面的东西做得很复杂。今天,想一想……智能时代来了,那个技术好复杂。如果都像过去一样混在一起,这个成本谁来出?顾客愿意买单吗?这个事情还是值得业内技术人员深思的,尤其是你在做技术开发的时候。车要更简单,更便宜,软硬件要能插拔。这些需要搞技术创新的专家做他们的工作,不能把它搞得很复杂。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迭代周期完全不同。汽车的开发周期是3-5年,有生命周期的延续。但是,软件的迭代需要三个月。我原以为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现在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软件的功能需要升级,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升级了。现在我们的手机挺好的。升级后告诉你我这次升级了什么,告诉你。在未来,汽车将是同样的概念。

所以,至于硬件和软件,要最大限度的分析,把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留下来,作为大家共享的东西,剩下的可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将带来未来服务生态的改变。买车的时候买了这样的东西。等到一年后,我的软件升级到了另一个。硬件的嫁接增加了功能,让我们的客户在享受未来智能时代的时候,每一年,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那时候我们不需要准备很多零配件,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升级插电。这也是发展理念和未来用车理念的一个明显变化。

先说“辩论法”,另一个是关于运油车和有轨电车的关系。现在有些人知道电池的技术,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觉得很不安全。它火了,外面有很多技术交流。相信电池技术一定会突破现在大家担心的里程焦虑、超重、成本高等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往里面砸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了,肯定会克服的。最后,有轨电车和油罐车的平衡在于能源结构。

世界上40%的石油来自中国。汽车消耗多少?如果汽车停烧一天油,全部用电,油会怎么样?说到那种极端状态,一定是能源结构的平衡。所以很多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有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坚持的道路。未来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定位的空间。

还有一点,技术创新日新月异,频繁的变化,包括刚才小鹏这么华丽的创新,也能吸引很多客户。这里我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技术竞争一定是硬核技术。当你的技术可以很快被别人模仿,很容易实现的时候,你就要加快迭代,这是一种竞争的策略。如果你的技术是硬核,你有更深的竞争力,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里面没有对错,只是你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我要说的。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标签:理念奥迪大众发现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2020中国汽车论坛 | 曹斌:本土化软件赋能中国汽车品牌力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

1900/1/1 0:00:00
蒋冰:宇通,为美好出行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

1900/1/1 0:00:00
杨学良:吉利汽车致力文化融合 将品牌向高端化突破

网易汽车8月14日报道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付炳锋:新变局、新挑战、新思路,迈向汽车产业新征程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

1900/1/1 0:00:00
2020中国汽车论坛 | 杨学良:中国汽车品牌的高端化突破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

1900/1/1 0:00:00
2020中国汽车论坛 | 唐腾: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规划思路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