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车市的影响终于量化了,也就是上半年各大车企的财务数据。近日,随着国内外主要上市车企今年上半年财务状况的披露,各车企和集团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已经明朗。你可以想象,在疫情的影响下,销售停止,工厂停工,企业继续在R&D投资,但是收入明显减少,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记得有车企高管说过,当车市淘汰一半的时候,真正残酷的竞争才开始。也许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所有车企和行业从业者都处在漩涡之中。没有无辜的雪花。根据中国已披露财务数据的15家上市车企来看,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不足为奇。例如,汽车巨头SAIC的收入下降了24.6%,自主巨头吉利汽车的收入下降了22.58%。是的,在车市低迷、转型、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下,龙头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当然还有一些弱势品牌,比如北汽蓝谷、力帆、众泰。形势更加严峻,营收同比下降70%左右。毫无疑问,营收大幅下滑的车企自然是销量受影响最大的。毕竟作为车企,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在于汽车销售。所以也可以看到北汽蓝谷(1.47万辆,-77.44%)、海马(6529辆,-54.74%)、力帆(1527辆,-93.06%)、众泰(1417辆,-97.78%)这样的车企。不过,也有几家车企是幸运的。在市场和行业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稳定他们的增长并不容易。例如,虽然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销量下降了16%左右,但由于商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日系车企的逆势增长,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稳定了收入增长,实现了罕见的4.39%的增长。另一家增长的乘用车公司是长安汽车,上半年以9.73%的营收增长领跑上市车企。毫无疑问,长安的成长与高销量有很大关系。长安汽车上半年增速虽然只有1.33%,但在双位数下滑的市场中也是非常抢眼的数据。从分析来看,长安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与长安汽车近两年的蛰伏期有关。同期低基数对比,不仅是自主品牌表现低迷,长安最大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市场表现也不佳。好在今年长安自主品牌在PLUS车型的带动下实现了销量的高增长。与此同时,长安福特逐渐走向复苏的轨道,销量开始回升,推动了长安汽车的整体提升。另外两家收入和销量增长的公司是福田汽车和江铃汽车。前者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17.6%,后者增长3.33%。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家车企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救护车订单,使得这两家专用车制造和销售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账面业绩。力帆/众泰还能撑多久?如果说营收和销售是市场最直接的反馈,那么净利润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能力。从15家上市车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来看,下滑的自然是大多数,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基本远高于营收和销量的下滑幅度。当然,很多车企都有亏损。利润下滑的背后不仅是疫情对销售的影响,还有来自市场竞争和淘汰的压力,以及新四化改造的投入。例如,SAIC的净利润下降了40%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基本成了……e集团拖累最大,领跌主流车企,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净利润亏损6亿。还有东风和广汽集团,虽然营收和销量下滑幅度不高,甚至东风集团还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腰斩水平。不仅如此,再看看力帆、江淮、众泰、北汽蓝谷等。这些车企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即出现亏损。力帆亏损近26亿元,同比暴跌173.99%,陷入被吉利抄底的谜团;北汽蓝谷亏损18.63亿元,同比减少2814.98%,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以及新品牌ARCFOX的大力投入;众泰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降256.08%。其品牌如马骏和大麦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今年以来,众泰汽车在协会的销量一直不见踪影。此外,海马、江淮也亏损10亿元以上,同比暴跌2倍左右。前者通过出售房屋和资产自救,后者则深度绑定大众,期望获得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JAC的新产品已经逐渐转向思豪品牌,这也意味着JAC乘用车未来将逐渐成为JAC的弃儿,思豪品牌可能是JAC乘用车未来的主流。当然,即使市场这么差,也有车企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好消息。没错,上面提到的有两家,一家是江铃汽车,净利润增长252.98%;另一个是长安汽车,净利润增长216%。这也就不难理解,前者因为救护车和商用车的订单,发展状态一直很好。而长安汽车则有点投机取巧。翻阅其年报不难发现,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还有20多亿亏损,这对长安来说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然而,华晨从投资中获益最大。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近14.5亿元,销量仍减半,但净利润却高达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在暴涨的豪华车市场,华晨继续紧紧抱着宝马的大腿。然而,辉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随着外资股比的放开,宝马当然不想和别人多分一块蛋糕。事实上,在“亏损”中寻求机会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车企业绩困境。全球跨国车企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甚至不如中国车企。不用说,除了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所有车企营收都出现了20-30%左右的下滑,利润更是严峻。例如,雷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高达73亿欧元,同比下降462.05%,戴姆勒亏损高达19亿欧元,同比下降348.6%。汽车巨头大众集团上半年亏损12亿欧元,同比下降117.46%。此外,美国车企通用和福特分别亏损4.64亿和8.76亿美元,跌幅超过一倍。只有宝马、现代汽车、PSA集团、沃尔沃汽车和特斯拉的净利润为正。除特斯拉利润增长外,上述车企净利润均同比减半。虽然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不错,但是从日系车公布的财年季度数据来看,下滑和亏损也是极其正常的现象。2020财年第一季度(4-6月),丰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74%,至1588亿日元,为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丰田实现营业收入4.6007万亿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营业利润亏损139亿日元,同比减少98%。本田第一财季营收为2.1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46.9%。运营亏损1136.9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2524亿日元。归母净亏损808.7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1723亿日元。日产也是如此。2020财年第一财季(4-6月),日产全球销量下滑48%,营收亏损约2856亿日元。这是日产11年来首次在第一财季出现亏损。在亏损中,各大车企都在寻求新的活力,削减预算,节约开支,开源节流。比如宝马推出紧缩计划,宣布裁员6000人,将3.4万名员工调整为短期工作,而戴姆勒更是力度大,裁员规模扩大到3万人;奥迪计划到2025年裁员9500人。当然,在钱包缩水的情况下,汽车集团深知钱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时期更要注重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配置选择。毫无疑问,新四化是他们选择All in的领域,电气化和智能化两大趋势肯定是最花钱的领域,尤其是ABB,今年上半年宣布投资新能源产品和电池。虽然营收利润只是一个指标,但背后反映的财力和抗风险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对于车企和行业来说,上半年的情况已成定局。销量、营收、利润下滑已经不是新闻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从下半年残酷的竞争中恢复过来。那么问题来了。下半年,各大车企会采取哪些方式来弥补上半年的赤字?还是有新的并购浪潮?相信在疫情肆虐的车市,还会有更多我们不曾遇见的故事。疫情对车市的影响终于量化了,也就是上半年各大车企的财务数据。近日,随着国内外主要上市车企今年上半年财务状况的披露,各车企和集团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已经明朗。你可以想象,在疫情的影响下,销售停止,工厂停工,企业继续在R&D投资,但是收入明显减少,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记得有车企高管说过,当车市淘汰一半的时候,真正残酷的竞争才开始。也许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是一个新的开始,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所有车企和行业从业者都处在漩涡之中。没有无辜的雪花。根据中国已披露财务数据的15家上市车企来看,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不足为奇。例如,汽车巨头SAIC的收入下降了24.6%,自主巨头吉利汽车的收入下降了22.58%。是的,在车市低迷、转型、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下,龙头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当然还有一些弱势品牌,比如北汽蓝谷、力帆、众泰。形势更加严峻,营收同比下降70%左右。毫无疑问,营收大幅下滑的车企自然是销量受影响最大的。毕竟作为车企,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在于汽车销售。所以也可以看到北汽蓝谷(1.47万辆,-77.44%)、海马(6529辆,-54.74%)、力帆(1527辆,-93.06%)、众泰(1417辆,-97.78%)这样的车企。不过,也有几家车企是幸运的。在市场和行业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稳定他们的增长并不容易。例如,虽然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销量下降了16%左右,但由于商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日系车企的逆势增长,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稳定了收入增长,实现了罕见的4.39%的增长。另一家增长的乘用车公司是长安汽车,上半年以9.73%的营收增长领跑上市车企。毫无疑问,长安的成长与高销量有很大关系。长安汽车上半年增速虽然只有1.33%,但在双位数下滑的市场中也是非常抢眼的数据。从分析来看,长安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与长安汽车近两年的蛰伏期有关。同期低基数对比,不仅是自主品牌表现低迷,长安最大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市场表现也不佳。好在今年长安自主品牌在PLUS车型的带动下实现了销量的高增长。与此同时,长安福特逐渐走向复苏的轨道,并且……ales开始回暖,推动了长安汽车的整体提升。另外两家收入和销量增长的公司是福田汽车和江铃汽车。前者上半年汽车销量增长17.6%,后者增长3.33%。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家车企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就是救护车订单,使得这两家专用车制造和销售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账面业绩。力帆/众泰还能撑多久?如果说营收和销售是市场最直接的反馈,那么净利润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能力。从15家上市车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来看,下滑的自然是大多数,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基本远高于营收和销量的下滑幅度。当然,很多车企都有亏损。利润下滑的背后不仅是疫情对销售的影响,还有来自市场竞争和淘汰的压力,以及新四化改造的投入。例如,SAIC的净利润下降了40%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基本成为集团最大的拖累,引领主流车企下滑,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净利润亏损6亿。还有东风和广汽集团,虽然营收和销量下滑幅度不高,甚至东风集团还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腰斩水平。不仅如此,再看看力帆、江淮、众泰、北汽蓝谷等。这些车企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即出现亏损。力帆亏损近26亿元,同比暴跌173.99%,陷入被吉利抄底的谜团;北汽蓝谷亏损18.63亿元,同比减少2814.98%,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以及新品牌ARCFOX的大力投入;众泰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降256.08%。其品牌如马骏和大麦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今年以来,众泰汽车在协会的销量一直不见踪影。此外,海马、江淮也亏损10亿元以上,同比暴跌2倍左右。前者通过出售房屋和资产自救,后者则深度绑定大众,期望获得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JAC的新产品已经逐渐转向思豪品牌,这也意味着JAC乘用车未来将逐渐成为JAC的弃儿,思豪品牌可能是JAC乘用车未来的主流。当然,即使市场这么差,也有车企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好消息。没错,上面提到的有两家,一家是江铃汽车,净利润增长252.98%;另一个是长安汽车,净利润增长216%。这也就不难理解,前者因为救护车和商用车的订单,发展状态一直很好。而长安汽车则有点投机取巧。翻阅其年报不难发现,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还有20多亿亏损,这对长安来说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然而,华晨从投资中获益最大。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近14.5亿元,销量仍减半,但净利润却高达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在暴涨的豪华车市场,华晨继续紧紧抱着宝马的大腿。然而,辉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随着外资股比的放开,宝马当然不想和别人多分一块蛋糕。事实上,在“亏损”中寻求机会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车企业绩困境。全球跨国车企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甚至不如中国车企。不用说,除了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所有车企营收都出现了20-30%左右的下滑,利润更是严峻。例如,雷诺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高达73亿欧元,同比下降462.05%,戴姆勒亏损高达19亿欧元,同比下降348.6%。汽车巨头大众集团上半年亏损12亿欧元,同比下降117.46%。此外,美国车企通用和福特分别亏损4.64亿和8.76亿美元,跌幅超过一倍。只有宝马、现代汽车、PSA集团、沃尔沃汽车和特斯拉的净利润为正。除特斯拉利润增长外,上述车企净利润均同比减半。虽然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不错,但是从日系车公布的财年季度数据来看,下滑和亏损也是极其正常的现象。2020财年第一季度(4-6月),丰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74%,至1588亿日元,为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丰田实现营业收入4.6007万亿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营业利润亏损139亿日元,同比减少98%。本田第一财季营收为2.1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46.9%。运营亏损1136.9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2524亿日元。归母净亏损808.7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1723亿日元。日产也是如此。2020财年第一财季(4-6月),日产全球销量下滑48%,营收亏损约2856亿日元。这是日产11年来首次在第一财季出现亏损。在亏损中,各大车企都在寻求新的活力,削减预算,节约开支,开源节流。比如宝马推出紧缩计划,宣布裁员6000人,将3.4万名员工调整为短期工作,而戴姆勒更是力度大,裁员规模扩大到3万人;奥迪计划到2025年裁员9500人。当然,在钱包缩水的情况下,汽车集团深知钱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时期更要注重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配置选择。毫无疑问,新四化是他们选择All in的领域,电气化和智能化两大趋势肯定是最花钱的领域,尤其是ABB,今年上半年宣布投资新能源产品和电池。虽然营收利润只是一个指标,但背后反映的财力和抗风险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对于车企和行业来说,上半年的情况已成定局。销量、营收、利润下滑已经不是新闻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从下半年残酷的竞争中恢复过来。那么问题来了。下半年,各大车企会采取哪些方式来弥补上半年的赤字?还是有新的并购浪潮?相信在疫情肆虐的车市,还会有更多我们不曾遇见的故事。
据相关媒体报道,宝马将在美国裁员以适应新型冠状病大流行导致的业务放缓。一名发言人拒绝透露裁员人数,但指出裁员不会影响到该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大型组装工厂的业务。
1900/1/1 0:00:008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InventoryAlertIndex)显示,
1900/1/1 0:00:001、马斯克震撼发布脑机接口新设备北京时间6点40,马斯克召开Neuralink发布会,通过直播的方式展示脑机接口新设备。
1900/1/1 0:00:009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15的拆股计划在上周五收盘后已正式实施,拆分之后的股票在本周一开始交易,拆股后首日,特斯拉股价大幅上涨,市值已超过4600亿美元。
1900/1/1 0:00:00特斯拉和苹果公司的“拆股”计划正式完成,经分割调整后的股票将于今日正式交易。在盘前交易中,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双双走高。
1900/1/1 0:00:008月31日,蔚来官方发布公告披露了最新一次的股票增发规模与定价,据悉,此次蔚来发行规模达8850万股,承销商可超额增发132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