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文件表明:特斯拉计划在其德州奥斯汀新工厂生产电池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未来,车辆将是“第三生活空间”,使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和生活化。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车辆将成为一个移动的生存空间。各种可以通过车内外交互实现的功能,必然意味着大量的数据和智能计算,芯片将是汽车核心技术生态循环的基石。

BMW, Tesla, Chang 'an, Hongqi, LI

北京车展期间,人工智能芯片公司Horizon在现场发布了全新的AI芯片Journey 3,可以支持L2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等应用。此外,地平线还宣布即将推出Journey 5,可与特斯拉HardWare 3 autopilot平台竞争。汽车AI芯片大战打响。“第三空间”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驾驶场景:上车后,启动车辆,智能驾驶舱进入工作状态,你下命令说目的地,导航系统已经为你规划好路线;行驶过程中,车内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娱乐系统会自动开启,播放你喜欢的音乐。对了,如果有老人小孩,车上会有定制服务,比如看动画片,听京剧。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会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第三空间”,这个转变的过程也会导致产业链的变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一辆汽车有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地平线总经理余凯表示:“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一台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车载人工智能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核心设备和数字引擎。”

常规芯片已经不适合未来的汽车。简单来说,在汽车电子发展的早期,往往采用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芯片和传感器一一对应,没有太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普通功能芯片只适用于发动机控制、电池管理、娱乐控制等局部功能。智能网联汽车需要随时处于交互状态。无论是与司机和乘客的交互,还是与外部环境甚至云端数据中心的交互,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操作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还是图片和视频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对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AI芯片的需求也在增加。对车载AI芯片有什么要求?原总工程师程表示:“汽车是物联网的综合组成部分,对功耗、计算能力、安全性和成本的要求都高于消费芯片。‘汽车级芯片’是芯片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张玉凤进一步分析说,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汽车级芯片非常重要。汽车级芯片的标准远高于消费级芯片,15年或20万公里的寿命要求也远大于消费电子产品。“即使面对120℃以上的高温或超低温,车辆也是不允许停车的,所以汽车级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会有很高的要求。”从汽车电子架构方面来看,汽车将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集中式架构发展。当汽车上加入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时,电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个汽车会被划分为动力总成、车辆安全、车身电子、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几个域,每个域都由多核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芯片集中控制。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各种车辆数据将被收集和融合,汽车电子架构将更加集中。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甚至GPS、轮速传感器的数据都会在同一个计算中心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处理后的数据对于整车的自动驾驶是最优的。

Bosch提出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路径是分布式(模块化→集成)、域集中式(域控制集中式→跨域集成)和集中式(车载计算机→车载-云计算)。这也意味着车载AI芯片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认为,全球芯片巨头纷纷涉足汽车行业,推出具有AI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随着智能驾驶普及率的提高,主控芯片的市场规模有望在传统功能芯片之外快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40亿美元。东吴证券研究所预计,AI芯片自行车价值将从2019年的100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000美元+;中国汽车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1亿美元,未来6年复合增长率为46.4%;到2030年将达到177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长率28.1%。

在车载芯片领域,“圈子行动”就有这样一个车载AI芯片的潜在市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竞争。从特斯拉到华为、英特尔、英伟达,再到传统半导体巨头恩智浦、英飞凌,以及国内新锐企业地平线、寒武纪,都纷纷涌入车载AI芯片市场,试图分一杯羹。企业也有自己的玩法。地平线副总裁、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凤总结道,“主机厂与芯片公司的整体战略合作是车企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宝马和英特尔的Mobileye合作,戴姆勒拥抱英伟达。很多国内的OEM厂商也会加速和地平线这样有算法能力的芯片公司绑定。”

在宝马与英特尔的Mobileye合作中,英特尔负责处理数据,Mobileye贡献独有的EyeQ5视觉处理器,宝马提供车载平台。据悉,三方共同开发了基于宝马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的自动驾驶概念车,并将于2021年推出量产车型。除了宝马,一汽、红旗、长城、长安等公司也与英特尔达成了合作,相信更多的英特尔处理器会出现在不同车企的产品中。2018年7月,英伟达宣布联手戴姆勒和博世,共同研发L4和L5无人驾驶汽车。其自动驾驶汽车的AI大脑将基于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Pegasus开发。英伟达的目标是制造新车。不久前,英伟达和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李的下一代产品将搭载英伟达芯片。

地平线也在建立广泛的朋友圈。基于其车载AI芯片,Horizon拥有长安、红旗、奥迪、Ideality、Fretek、佛吉亚、SK Telecom和Tier1企业合作伙伴等OEM厂商。长安UNI-T(参数|询价)已搭载地平线征途2芯片。“我们可以实现眼球追踪、分级疲劳检测、多模态嘴唇识别、驾驶员行为识别、智能情感捕捉和手势识别等主动交互功能。”张玉凤表示,“用户的直观体验是判断车载AI芯片优劣的最关键。地平线和长安一起实现了很多创新功能。”车载芯片公司也需要建立广泛的朋友圈,只有有越来越多的OEM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在汽车芯片产业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通过各自的优势实现能力互补。”张玉凤说。三强多层次竞争格局下谁有机会?多年来,传统汽车芯片市场一直被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巨头垄断。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汽车芯片的市场格局逐渐改变,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市场大战已经打响。除了传统半导体公司的进入,初创企业也在不断进入汽车芯片市场。据统计,超过30家国内初创企业正在开发汽车芯片。目前汽车AI芯片领域呈现三强多层次格局。业内认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FSD芯片是自主研发和使用的,处于引领产业发展的地位,可以归为自主水平。擅长GPU的英伟达和背靠英特尔的Mobileye可以归为第一梯队。华为技术强大,构建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可以归于1.5梯队,很快就会冲刺到第一梯队。国产AI芯片,如新视野、寒武纪等,处于第二梯队。传统汽车电子制造商和其他潜在进入者处于第三梯队。

车载AI芯片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汽车行业竞争的制高点……。特斯拉、英伟达、Mobileye给国内芯片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发展高计算、开放的车载芯片是未来的重中之重。“Mobileye技术领先,但相对封闭;Nvidia一般是开放的,但是功耗大,成本高。双方各有优势,但也有不足。地平线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很可能是Mobileye在中国的有力竞争对手。”芯片行业研究专家张强对汽车之家表示,中国芯片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未来1-2年内华为、地平线等公司将有机会加入市场竞争。

张玉凤表示:“地平线定位为Tier2供应商,通过汽车级AI芯片赋能行业。2020年,地平线将新增30多家合作伙伴,预装定点项目将达到两位数。希望2022年该系列芯片的年出货量能达到一百万。”编辑总结:车载AI芯片是汽车智能化改造的关键。从特斯拉自研芯片到英特尔收购Mobileye,再到英伟达多方布局,足见车载AI芯片的战略地位。汽车AI芯片市场潜力巨大,但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面对第一梯队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需要加倍努力,拓宽朋友圈,加强开放,才能赢得先机。未来,车辆将是“第三生活空间”,使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和生活化。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车辆将成为一个移动的生存空间。各种可以通过车内外交互实现的功能,必然意味着大量的数据和智能计算,芯片将是汽车核心技术生态循环的基石。

BMW, Tesla, Chang 'an, Hongqi, LI

北京车展期间,人工智能芯片公司Horizon在现场发布了全新的AI芯片Journey 3,可以支持L2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等应用。此外,地平线还宣布即将推出Journey 5,可与特斯拉HardWare 3 autopilot平台竞争。汽车AI芯片大战打响。“第三空间”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驾驶场景:上车后,启动车辆,智能驾驶舱进入工作状态,你下命令说目的地,导航系统已经为你规划好路线;行驶过程中,车内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娱乐系统会自动开启,播放你喜欢的音乐。对了,如果有老人小孩,车上会有定制服务,比如看动画片,听京剧。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会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第三空间”,这个转变的过程也会导致产业链的变化。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一辆汽车有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地平线总经理余凯表示:“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一台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车载人工智能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核心设备和数字引擎。”

常规芯片已经不适合未来的汽车。简单来说,在汽车电子发展的早期,往往采用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芯片和传感器一一对应,没有太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普通功能芯片只适用于发动机控制、电池管理、娱乐控制等局部功能。智能网联汽车需要随时处于交互状态。无论是与司机和乘客的交互,还是与外部环境甚至云端数据中心的交互,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操作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还是图片和视频的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对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AI芯片的需求也在增加。对车载AI芯片有什么要求?原总工程师程表示:“汽车是物联网的综合组成部分,对功耗、计算能力、安全性和成本的要求都高于消费芯片。‘汽车级芯片’是芯片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张玉凤进一步分析说,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汽车级芯片非常重要。汽车级芯片的标准远高于消费级芯片,15年或20万公里的寿命要求也远大于消费电子产品。“即使面对120℃以上的高温或超低温,车辆也是不允许停车的,所以汽车级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会有很高的要求。”从汽车电子架构方面来看,汽车将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集中式架构发展。当汽车上加入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时,电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个汽车会被划分为动力总成、车辆安全、车身电子、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几个域,每个域都由多核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芯片集中控制。随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各种车辆数据将被收集和融合,汽车电子架构将更加集中。比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甚至GPS、轮速传感器的数据都会在同一个计算中心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处理后的数据对于整车的自动驾驶是最优的。

Bosch提出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路径是分布式(模块化→集成)、域集中式(域控制集中式→跨域集成)和集中式(车载计算机→车载-云计算)。这也意味着车载AI芯片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认为,全球芯片巨头纷纷涉足汽车行业,推出具有AI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随着智能驾驶普及率的提高,主控芯片的市场规模有望在传统功能芯片之外快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40亿美元。东吴证券研究所预计,AI芯片自行车价值将从2019年的100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000美元+;中国汽车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1亿美元,未来6年复合增长率为46.4%;到2030年将达到177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长率28.1%。

在车载芯片领域,“圈子行动”就有这样一个车载AI芯片的潜在市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竞争。从特斯拉到华为、英特尔、英伟达,再到传统半导体巨头恩智浦、英飞凌,以及国内新锐企业地平线、寒武纪,都纷纷涌入车载AI芯片市场,试图分一杯羹。企业也有自己的玩法。地平线副总裁、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凤总结道,“主机厂与芯片公司的整体战略合作是车企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宝马和英特尔的Mobileye合作,戴姆勒拥抱英伟达。很多国内的OEM厂商也会加速和地平线这样有算法能力的芯片公司绑定。”

在宝马与英特尔的Mobileye合作中,英特尔负责处理数据,Mobileye贡献独有的EyeQ5视觉处理器,宝马提供车载平台。据悉,三方共同开发了基于宝马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的自动驾驶概念车,并将于2021年推出量产车型。除了宝马,一汽、红旗、长城、长安等公司也与英特尔达成了合作,相信更多的英特尔处理器会出现在不同车企的产品中。2018年7月,英伟达宣布联手戴姆勒和博世,共同研发L4和L5无人驾驶汽车。其自动驾驶汽车的AI大脑将基于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Pegasus开发。英伟达的目标是制造新车。不久前,英伟达和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李的下一代产品将搭载英伟达芯片。

地平线也在建立广泛的朋友圈。基于其车载AI芯片,Horizon拥有长安、红旗、奥迪、Ideality、Fretek、佛吉亚、SK Telecom和Tier1企业合作伙伴等OEM厂商。长安UNI-T(参数|询价)已搭载地平线征途2芯片。“我们可以实现眼球追踪、分级疲劳检测、多模态嘴唇识别、驾驶员行为识别、智能情感捕捉和手势识别等主动交互功能。”张玉凤表示,“用户的直观体验是判断车载AI芯片优劣的最关键。地平线和长安一起实现了很多创新功能。”车载芯片公司也需要建立广泛的朋友圈,只有有越来越多的OEM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在汽车芯片产业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通过各自的优势实现能力互补。”张玉凤说。三强多层次竞争格局下谁有机会?多年来,传统汽车芯片市场一直被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巨头垄断。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加速,汽车芯片的市场格局逐渐改变,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市场大战已经打响。除了传统半导体公司的进入,初创企业也在不断进入汽车芯片市场。据统计,超过30家国内初创企业正在开发汽车芯片。目前汽车AI芯片领域呈现三强多层次格局。业内认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FSD芯片是自主研发和使用的,处于引领产业发展的地位,可以归为自主水平。擅长GPU的英伟达和背靠英特尔的Mobileye可以归为第一梯队。华为技术强大,构建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可以归于1.5梯队,很快就会冲刺到第一梯队。国产AI芯片,如新视野、寒武纪等,处于第二梯队。传统汽车电子制造商和其他潜在进入者处于第三梯队。

车载AI芯片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汽车行业竞争的制高点……。特斯拉、英伟达、Mobileye给国内芯片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发展高计算、开放的车载芯片是未来的重中之重。“Mobileye技术领先,但相对封闭;Nvidia一般是开放的,但是功耗大,成本高。双方各有优势,但也有不足。地平线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很可能是Mobileye在中国的有力竞争对手。”芯片行业研究专家张强对汽车之家表示,中国芯片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未来1-2年内华为、地平线等公司将有机会加入市场竞争。

张玉凤表示:“地平线定位为Tier2供应商,通过汽车级AI芯片赋能行业。2020年,地平线将新增30多家合作伙伴,预装定点项目将达到两位数。希望2022年该系列芯片的年出货量能达到一百万。”编辑总结:车载AI芯片是汽车智能化改造的关键。从特斯拉自研芯片到英特尔收购Mobileye,再到英伟达多方布局,足见车载AI芯片的战略地位。汽车AI芯片市场潜力巨大,但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面对第一梯队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需要加倍努力,拓宽朋友圈,加强开放,才能赢得先机。

标签:特斯拉Model Y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设计师聊欧拉好猫,车主谈2020款Aion S

每周一更,不见不散,新能源周刊汇集本周精彩内容,一次看过瘾本届北京车展上推出的概念车大多是电动车型,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1900/1/1 0:00:00
布加迪搁置全新超跑计划

布加迪目前已经搁置了全新超跑车型的规划,大众汽车集团将会在下个月进行年度投资审查,全新车型的命运又多了一团迷雾。

1900/1/1 0:00:00
车载AI芯片大战打响 谁能笑到最后?

未来车辆会是“第三生活空间”,使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化、生活化。自动驾驶的到来,车辆更会成为移动生活空间。

1900/1/1 0:00:00
蔚来:位于合肥的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

10月9日早间消息,蔚来汽车官方微博宣布,10月9日上午,位于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的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

1900/1/1 0:00:00
起亚Stonic GT Line官图发布

日前,起亚官方发布了起亚Stonic参数询价GTLine官图,新车在动力和配置方面没有太大调整,主要是整车采用了GTLine套件,使外观看起来更具侵略性。

1900/1/1 0:00:00
特斯拉计划在德克萨斯州新厂生产电池

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新工厂不会只生产电动皮卡Cybertruck,该公司还计划在这里生产电池,作为进一步整合其供应链的雄心勃勃战略的一部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