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SAIC决定以两份销售报告结束上半年的竞争。
一个是批发数据,显示SAIC 6月销量32.86万辆,同比下降31.46%;1-6月累计销量229.73万辆,同比增长12.11%;一个是零售数据,显示SAIC半年终端零售量达到294.6万辆,同比增长29.7%,高于行业平均增速,领先地位稳固。
两个数据,两种情绪,前者报告了“同比下降”的忧虑,后者报告了“同比增长”的喜悦;两个数据也反映了两种心态。前者表达了“我们不擅长批发,你可以看零售”的心态,后者表达了“我们擅长零售,你可以看零售”的心态。
无论批发数据和零售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车企过去都是用前者,但自从笔者跟踪各大车企销量后,就一直以批发数据为基础,然后落笔分析,周期为三年。所以,我怕同时报批发数据。
从批发数据来看,SAIC 6月销售32.86万辆,同比下降31.46%;1-6月累计销量229.73万辆,同比增长12.11%,仅完成全年目标销量617万辆的37.23%。其中,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合资企业,为SAIC承担负担。上汽通用五菱和SAIC乘用车表现平平,但相对稳定;sales蔡斯和新能源为SAIC的销售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长期以来,SAIC有一个痛苦的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方面,上汽大众6月销量6.5万辆,同比下降54.63%;上半年累计销量53.24万辆,同比下降7.79%。本月上汽大众销量降幅创下新低,同比销量已经减半。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比去年同期还要差。相比之下,一汽大众虽然同比下滑32%,但月销量达到12.1万辆,继续领跑第一梯队。
从终端数据来看,上汽大众半年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7.3%。具体车型上,朗逸销售3.6万辆,同比下降2.8%,半年销量达21.78万辆,同比上升18.66%;SUV半年销量21.72万辆,同比增长8.35%。终端整体表现尚可,但ID系列和帕萨特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阻碍了上汽大众的市场表现。其中,ID系列6月销量为2247台。
此外,SAIC大众的另一个品牌斯柯达最近也经历了重要的人事变动。原斯柯达中国区负责人韩升调至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奥迪股份公司总部,原职位由索尔斯滕·积德接任。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斯柯达在华销量仅为2万多辆,同比下降37.7%。这次人事变动可能是由持续低迷的销售引发的。
上汽通用方面,6月批发销量8.51万辆,同比下降34.97%,与大众成为“他是我兄弟”;上半年累计销量58.18万辆,同比增长4.61%。但在零售端,上汽通用半年累计销售74.6万辆,同比增长25.5%。
上汽通用的销量下滑,与主销车型英朗的低迷有直接关系。英朗今年以来销量一直不稳定。6月销量仅为1.55万辆,同比下降29.4%,比5月下降42.19%,销量几乎减半。
上汽通用五菱6月销售新车9.31万辆,成为SAIC销量冠军,上半年累计销量66.14万辆,同比增长24.55%。零售端,上半年达到88.4万辆,同比增长39.5%。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主要由五菱品牌支撑。早早改名的新宝骏宝骏品牌,声音微弱,很少有车型最终在销量表上体现出它响亮的旗帜。然而,主要提供销售支持的五菱品牌仍然是微型车洪光MINIEV。虽然特斯拉已经被“吊死”,但洪光MINIEV卖得越多,五菱品牌升级的难度就越大。
综合来看,SAIC大众和上汽通用下滑幅度较大,官方的“芯片荒”确实是重要因素,但品牌力的下滑并不是一两个终端数据就能掩盖的。如何提振品牌力,提升市场表现,依然需要“放手”筹码,就像去年的“放手”疫情;上汽通用五菱虽然成为了SAIC的销量冠军,但依然不突出,单一车型的成功也是隐患。
“你所依赖的,会成为你的障碍。”
今天的SAIC明白这个道理。有了700万辆的巨轮,当三个“200万辆”不能领先甚至落后的时候,SAIC就再也不是那个SAIC了。
独立和海外的亮点和问题。
6月,在国内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主流合资品牌未能逃脱下滑的命运,但自主品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终端零售量为73万台,同比下降18%;自主品牌销量60万辆,同比增长16%。
与市场形势一致,SAIC的独立板块与合资板块上演了为期两天的大战。
SAIC乘用车月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2.71%;上半年累计销量29.94万辆,同比增长23.97%。在零售端,SAIC乘用车三大品牌销量合计41.8万辆,同比增长62.3%。其中,MG品牌6月零售量为3.87万辆,同比增长78.1%。
SAIC大通6月销量2万辆,1-6月累计10.58万辆,同比增长55.57%;半年零售额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57.2%;SAIC红岩的零售额达到4.9万辆,同比增长46.6%。
同时,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低迷不同,今年6月新能源车市场继续上涨。在这个市场上,SAIC也与市场保持同步。
数据显示,6月SAIC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412.6%,保持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六连庄”月度冠军。五菱洪光MINIEV售出15.8万辆汽车。不过,SAIC的新能源车虽然总销量比较大,但一半以上都是洪光MINIEV在开,SAIC乘用车公司的荣威、MG、R车月销量总和也就一万多辆。
在海外市场,SAIC上半年零售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112.8%,在海外销量方面位居中国车企之首。同时,SAIC自主品牌占SAIC整体海外销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万辆。
纵观整个汽车市场,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同比下降5.1%,至157.5万辆,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但考虑到芯片缺货、淡季、高温假期等因素,机型供应不足是有道理的,去年同期市场基本回暖,导致6月份国内零售额出现一年内首次下滑。
而SAIC的批发数据太难看,只能用终端销售数据来解释,这既是自尊,也是虚荣。
那天,碰巧有个记者看了看SAIC的官方网站,看到首页的“两盘水果”,有点奇怪。还有,一盘名为“批发”的水果伤痕累累,一盘名为“零售”的水果精致无比,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和虚荣是形影不离的。看着来访的记者,SAIC像变魔术一样迫不及待地改变了批发。
这时,SAIC灵机一动,兴高采烈地拿着“批发”走开了,那么随意,然后转身对媒体老师说,“快看看零售”,是那么自然,那么恰当。7月9日,SAIC决定以两份销售报告结束上半年的竞争。
一个是批发数据,显示SAIC 6月销量32.86万辆,同比下降31.46%;1-6月累计销量229.73万辆,同比增长12.11%;一个是零售数据,显示SAIC半年终端零售量达到294.6万辆,同比增长29.7%,高于行业平均增速,领先地位稳固。
两个数据,两种情绪,前者报告了“同比下降”的忧虑,后者报告了“同比增长”的喜悦;两个数据也反映了两种心态。前者表达了“我们不擅长批发,你可以看零售”的心态,后者表达了“我们擅长零售,你可以看零售”的心态。
无论批发数据和零售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车企过去都是用前者,但自从笔者跟踪各大车企销量后,就一直以批发数据为基础,然后落笔分析,周期为三年。所以,我怕同时报批发数据。
从批发数据来看,SAIC 6月销售32.86万辆,同比下降31.46%;1-6月累计销量229.73万辆,同比增长12.11%,仅完成全年目标销量617万辆的37.23%。其中,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是合资企业,为SAIC承担负担。上汽通用五菱和SAIC乘用车表现平平,但相对稳定;sales蔡斯和新能源为SAIC的销售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长期以来,SAIC有一个痛苦的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方面,上汽大众6月销量6.5万辆,同比下降54.63%;上半年累计销量53.24万辆,同比下降7.79%。本月上汽大众销量降幅创下新低,同比销量已经减半。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比去年同期还要差。相比之下,一汽大众虽然同比下滑32%,但月销量达到12.1万辆,继续领跑第一梯队。
从终端数据来看,上汽大众半年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7.3%。具体车型上,朗逸销售3.6万辆,同比下降2.8%,半年销量达21.78万辆,同比上升18.66%;SUV半年销量21.72万辆,同比增长8.35%。终端整体表现尚可,但ID系列和帕萨特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阻碍了上汽大众的市场表现。其中,ID系列6月销量为2247台。
此外,SAIC大众的另一个品牌斯柯达最近也经历了重要的人事变动。原斯柯达中国区负责人韩升调至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奥迪股份公司总部,原职位由索尔斯滕·积德接任。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斯柯达在华销量仅为2万多辆,同比下降37.7%。这次人事变动可能是由持续低迷的销售引发的。
上汽通用方面,6月批发销量8.51万辆,同比下降34.97%,与大众成为“他是我兄弟”;上半年累计销量58.18万辆,同比增长4.61%。但在零售端,上汽通用半年累计销售74.6万辆,同比增长25.5%。
上汽通用的销量下滑,与主销车型英朗的低迷有直接关系。英朗今年以来销量一直不稳定。6月销量仅为1.55万辆,同比下降29.4%,比5月下降42.19%,销量几乎减半。
上汽通用五菱6月销售新车9.31万辆,成为SAIC销量冠军,上半年累计销量66.14万辆,同比增长24.55%。零售端,上半年达到88.4万辆,同比增长39.5%。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主要由五菱品牌支撑。早早改名的新宝骏宝骏品牌,声音微弱,很少有车型最终在销量表上体现出它响亮的旗帜。然而,主要提供销售支持的五菱品牌仍然是微型车洪光MINIEV。虽然特斯拉已经被“吊死”,但洪光MINIEV卖得越多,五菱品牌升级的难度就越大。
综合来看,SAIC大众和上汽通用下滑幅度较大,官方的“芯片荒”确实是重要因素,但品牌力的下滑并不是一两个终端数据就能掩盖的。如何提振品牌力,提升市场表现,依然需要“放手”筹码,就像去年的“放手”疫情;上汽通用五菱虽然成为了SAIC的销量冠军,但依然不突出,单一车型的成功也是隐患。
“你所依赖的,会成为你的障碍。”
今天的SAIC明白这个道理。有了700万辆的巨轮,当三个“200万辆”不能领先甚至落后的时候,SAIC就再也不是那个SAIC了。
独立和海外的亮点和问题。
6月,在国内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主流合资品牌未能逃脱下滑的命运,但自主品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主流合资品牌终端零售量为73万台,同比下降18%;自主品牌销量60万辆,同比增长16%。
与市场形势一致,SAIC的独立板块与合资板块上演了为期两天的大战。
SAIC乘用车月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2.71%;上半年累计销量29.94万辆,同比增长23.97%。在零售端,SAIC乘用车三大品牌销量合计41.8万辆,同比增长62.3%。其中,MG品牌6月零售量为3.87万辆,同比增长78.1%。
SAIC大通6月销量2万辆,1-6月累计10.58万辆,同比增长55.57%;半年零售额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57.2%;SAIC红岩的零售额达到4.9万辆,同比增长46.6%。
同时,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低迷不同,今年6月新能源车市场继续上涨。在这个市场上,SAIC也与市场保持同步。
数据显示,6月SAIC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28万辆,同比增长412.6%,保持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六连庄”月度冠军。五菱洪光MINIEV售出15.8万辆汽车。不过,SAIC的新能源车虽然总销量比较大,但一半以上都是洪光MINIEV在开,SAIC乘用车公司的荣威、MG、R车月销量总和也就一万多辆。
在海外市场,SAIC上半年零售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112.8%,在海外销量方面位居中国车企之首。同时,SAIC自主品牌占SAIC整体海外销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万辆。
纵观整个汽车市场,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同比下降5.1%,至157.5万辆,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但考虑到芯片缺货、淡季、高温假期等因素,机型供应不足是有道理的,去年同期市场基本回暖,导致6月份国内零售额出现一年内首次下滑。
而SAIC的批发数据太难看,只能用终端销售数据来解释,这既是自尊,也是虚荣。
那天,碰巧有个记者看了看SAIC的官方网站,看到首页的“两盘水果”,有点奇怪。还有,一盘名为“批发”的水果伤痕累累,一盘名为“零售”的水果精致无比,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和虚荣是形影不离的。看着来访的记者,SAIC像变魔术一样迫不及待地改变了批发。
这时,SAIC灵机一动,兴高采烈地拿着“批发”走开了,那么随意,然后转身对媒体老师说,“快看看零售”,是那么自然,那么恰当。
大陆集团携大陆集团车身高性能计算单元BodyHPC确认申报2021年金辑奖汽车新供应链百强评选活动。
1900/1/1 0:00:00海斯坦普携GESMULTISTEP海斯坦普高速热冲压确认申报2021年金辑奖汽车新供应链百强评选活动。
1900/1/1 0:00:00德纳携SmartConnect智能互联断开式后桥确认申报2021年金辑奖汽车新供应链百强评选活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7月12日,大陆集团(Continental)宣布收购了以色列工业传感初创公司Feelit的少数股权,两家公司均已同意不披露持股金额。
1900/1/1 0:00:00自动驾驶近些年来一直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汽车技术怎样进步,安全仍然是是汽车行业永恒的话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7月13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三星SDI和LG能源解决方案已完成4680电池样本的研发工作。4680电池在去年由特斯拉首次公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