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比亚迪汉碰撞起火疑云:何不让子弹飞一会儿?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7月24日,汽车媒体平台知车皇发布了比亚迪韩EV <韩EV与极狐Alpha S正面碰撞的碰撞测试视频,出乎意料的是,在碰撞测试的结果上,比亚迪韩EV的表现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这两车相撞后,比亚迪韩EV车身受损比较严重,存在驾驶室塌陷、车门打不开、假人受损等问题。同时,碰撞后48小时发生自燃。

一个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明星产品,长期月销量1万辆,一个是相对冷门的产品。即使有华为的加持,产品销量也一直提升缓慢,月销量也只有一两百辆。正是因为这种差距和反差,才使得这起碰撞事件成为汽车圈关注的焦点。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面对碰撞结果,比亚迪官方提出了诸多质疑。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颜色为红色,与韩EV量产车的冷却液颜色完全不同。怀疑碰撞车辆更换了导电冷却液,碰撞后冷却液泄漏,导致短路燃烧。同时,比亚迪也质疑车皇的碰撞是非主流的,非权威的,也不是国家和行业标准。这种暗示是没有参考价值的。

此外,比亚迪还放出狠话,称如果事情被过度解读和恶意延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边肖瑟瑟发抖)。

这样的回复进一步发酵了此事,公众对此事的讨论更加热烈。至于结果,可能要等事情调查清楚了才清楚,甚至最后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比亚迪慌了?

面对旗下旗舰车型的“大问题”,比亚迪自然会极力辩解,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比亚迪韩负责企业销售,单一车型占企业股份20%以上。同时,比亚迪韩也是自主中高级车中少有的月销量过万的产品,对比亚迪、中高级车市场、自主品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比亚迪韩能够引起强烈关注的重要因素。

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比亚迪一直强调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包括首次安装在比亚迪汉上的刀片电池,这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核心。从比亚迪的角度来说,一直宣称刀片电池比三元锂电池更安全的比亚迪,被比亚迪赋予了对抗三元锂电池的重任,自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产品和刀片电池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所以面对“碰撞试验”后韩起火,比亚迪可以说是一方面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产品不会有自燃的问题,才放出狠话。另一方面,面对舆论的发酵,比亚迪可以说是心慌。在查明真相之前,发表前后矛盾甚至不恰当的言论,打自己耳光。

不一致之处在于冷却液的颜色。后来很多车主打开自己车的引擎盖,发现颜色是紫红色的。此前,媒体《大赛车》的检测结果显示,比亚迪韩EV使用的紫色和红色冷却液,用600K欧姆的万用表测量,显示为无穷大电阻,即弱导电。

后来比亚迪内部人士说,“韩EV根据冷却液批次不同,颜色也不同,只是灌装的颜色不同。冷却液不导电,与颜色无关。”此外,有网友发现,按照C-NCAP的碰撞规则,电动车充电后应该排干冷却液,换成同质量不同颜色的冷却液,这与比亚迪解释碰撞车辆换成导电冷却液明显冲突,无疑增加了争议。

< img alt = "比亚迪、韩、蒙迪欧、发现、福特" src = "/eeimg/jndp/img/202……303210137657683/3.jpg"/>

回到备受争议的车身起火话题,与比亚迪的回复不同,外界有一些声音认为比亚迪韩EV车身起火的可能性不止一种。有汽车电子专家表示,有两种可能:一是电芯损坏后短路导致热失控;第二,冷却剂泄漏引发火灾。

视频最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张抗抗对比亚迪前舱左侧小电池起火导致刀片电池起火的猜测表示赞同。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或者说是保命的说法,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刀片电池在受到其他外界热源挤压加热的情况下,经过48小时的连锁反应,达到临界温度,失去对热量的控制。不过,无论以上两种可能性中的哪一种,目前都只是猜测。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除了冷却液和电池的安全,车身的安全是这次舆论的另一个焦点。毕竟经过C-NCAP和中保研究院双五星碰撞认证的产品,舱体塌陷严重,碰撞梁断裂,a柱变形明显。碰撞后车门未解锁,双闪未开启(低压系统切断),不仅主驾驶位变形,副驾驶位也变形。这么糟糕的碰撞结果,按常理是不应该的,这也引起了网友的担忧。

从假人数据来看,极狐Alpha S对前排成员的保护要好于比亚迪韩EV。比亚迪韩EV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了驾驶员头部,但是危害更大,而带膝部气囊的比亚迪韩EV对驾驶员腿部的保护并不理想,两款车对后排乘客的保护都不是很好。

暴露出这么多“问题”,也难怪比亚迪官方着急了。

吃瓜没错,但还是要理性看待。

舆论是轻率和不理性的,就像红星鸿星尔克的火灾爆炸一样。然而,面对不同声音的舆论,很多人想不到,甚至看不到真正的真相。比亚迪的碰撞自燃不就是这样吗?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要知道车迪经常做所谓的民间碰撞测试,确实很吸引眼球,因为这种事情和现象确实很少见,尤其是目前C-NCAP和中保研频繁碰撞五星,让更多的消费者和网友习惯了碰撞的安全性。一旦突然出现异常,吃瓜就来了。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从消费心态和吃瓜心态分析,无论碰撞测试结果是否超出预期,都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包括品牌、产品、竞争等。当然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这次比亚迪韩的反常成绩,注定了它有很大的流量和吸睛能力。

作为消费者,或许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种碰撞。比如两辆车以64km/h的速度相撞,其相对速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128km/h,远远超出了交通法规规定的最高速度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碰撞速度。所以出现一些不正常不可思议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不能证明碰撞涉及的产品不安全。

特别要注意的是,安全是相对的,没有一辆车是绝对安全的。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为比亚迪韩辩护。尤其是两车在不同角度和高度相撞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预料。就像曾经在欧洲做过的一个测试,两辆型号和重量完全相同的福特蒙迪欧汽车,将一辆汽车抬高了2英寸(5.08厘米),然后相撞。结果养的车彻底赢了,另一辆车惨不忍睹。是否可以说惨败的蒙迪欧偷工减料?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测试,因为汽车发生各种事故也是有可能的,包括两车相撞,这在日常交通事故中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不能说车迪的测试没有参考价值。他可以推动汽车公司在安全方面做得更好。比如在车道中心线怎么避免这种碰撞,碰撞发生的时候能不能用雷达和视觉感知?在此之前,int……vene在行驶方向通过系统,然后采取自动刹车和自动避让?

关于比亚迪非常关心的刀片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我个人认为48小时后自燃不是问题,是否是刀片电池损坏导致的还没有定论。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刀片电池的装机量并不低。以2020年比亚迪电池年装机量达到9GWh为例,而其叶片电池装机量约为1.77GWh,在这样的装机量下,叶片电池上报的事故率和自燃率相对较少,至少比三元锂少,甚至通过了严格的针刺实验,实验过程中没有起火、爆炸、冒烟,足以证明其安全性高。

同时,即使最坏的结果是碰撞引起的叶片电池热失控导致自燃,比亚迪韩EV的起火也是在48小时后发生,符合电动车电池在热失控5分钟内不会起火爆炸的国家安全标准,造成的损失至少比短时间爆燃小很多。所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对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向上的动力。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了解车皇、比亚迪以及吃瓜群众的各方意见不一。比亚迪觉得自己被陷害了。可能是媒体在考虑商业合作,符合目前媒体环境下车企的思考方向;但是,知车帝表示,他们没有商业合作,没有针对任何人。测试中有权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吃瓜群众想象着各种阴谋论,看着厂商和媒体互相掐,在键盘上的随机评价中自得其乐。

其实在相关部门最终权威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比亚迪在制造电动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深度的经验,安全方面的考虑肯定是在线的。

但同时,既然发生了极限碰撞后的安全事故,企业(不仅仅是比亚迪)是否应该更加重视汽车的安全性?毕竟国内的碰撞标准和法律条文一样,都是对个人在相应领域的入门要求。面对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做得更好,尤其是承载着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汽车产品。这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企业的良心。7月24日,汽车媒体平台知车皇发布了比亚迪韩EV <韩EV与极狐Alpha S正面碰撞的碰撞测试视频,出乎意料的是,在碰撞测试的结果上,比亚迪韩EV的表现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这两车相撞后,比亚迪韩EV车身受损比较严重,存在驾驶室塌陷、车门打不开、假人受损等问题。同时,碰撞后48小时发生自燃。

一个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明星产品,长期月销量1万辆,一个是相对冷门的产品。即使有华为的加持,产品销量也一直提升缓慢,月销量也只有一两百辆。正是因为这种差距和反差,才使得这起碰撞事件成为汽车圈关注的焦点。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面对碰撞结果,比亚迪官方提出了诸多质疑。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颜色为红色,与韩EV量产车的冷却液颜色完全不同。怀疑碰撞车辆更换了导电冷却液,碰撞后冷却液泄漏,导致短路燃烧。同时,比亚迪也质疑车皇的碰撞是非主流的,非权威的,也不是国家和行业标准。这种暗示是没有参考价值的。

此外,比亚迪还放出狠话,称如果事情被过度解读和恶意延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边肖瑟瑟发抖)。

这样的回复进一步发酵了此事,公众对此事的讨论更加热烈。至于结果,可能要等事情调查清楚了才清楚,甚至最后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比亚迪慌了?

面对旗下旗舰车型的“大问题”,比亚迪自然会极力辩解,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比亚迪韩负责企业销售,单一车型占企业股份20%以上。同时,比亚迪韩也是自主中高级车中少有的月销量过万的产品,对比亚迪、中高级车市场、自主品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比亚迪韩能够引起强烈关注的重要因素。

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比亚迪一直强调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包括首次安装在比亚迪汉上的刀片电池,这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核心。从比亚迪的角度来说,一直宣称刀片电池比三元锂电池更安全的比亚迪,被比亚迪赋予了对抗三元锂电池的重任,自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产品和刀片电池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所以面对“碰撞试验”后韩起火,比亚迪可以说是一方面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产品不会有自燃的问题,才放出狠话。另一方面,面对舆论的发酵,比亚迪可以说是心慌。在查明真相之前,发表前后矛盾甚至不恰当的言论,打自己耳光。

……不一致之处在于冷却液的颜色。后来很多车主打开自己车的引擎盖,发现颜色是紫红色的。此前,媒体《大赛车》的检测结果显示,比亚迪韩EV使用的紫色和红色冷却液,用600K欧姆的万用表测量,显示为无穷大电阻,即弱导电。

后来比亚迪内部人士说,“韩EV根据冷却液批次不同,颜色也不同,只是灌装的颜色不同。冷却液不导电,与颜色无关。”此外,有网友发现,按照C-NCAP的碰撞规则,电动车充电后应该排干冷却液,换成同质量不同颜色的冷却液,这与比亚迪解释碰撞车辆换成导电冷却液明显冲突,无疑增加了争议。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回到备受争议的车身起火话题,与比亚迪的回复不同,外界有一些声音认为比亚迪韩EV车身起火的可能性不止一种。有汽车电子专家表示,有两种可能:一是电芯损坏后短路导致热失控;第二,冷却剂泄漏引发火灾。

视频最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张抗抗对比亚迪前舱左侧小电池起火导致刀片电池起火的猜测表示赞同。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或者说是保命的说法,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刀片电池在受到其他外界热源挤压加热的情况下,经过48小时的连锁反应,达到临界温度,失去对热量的控制。不过,无论以上两种可能性中的哪一种,目前都只是猜测。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除了冷却液和电池的安全,车身的安全是这次舆论的另一个焦点。毕竟经过C-NCAP和中保研究院双五星碰撞认证的产品,舱体塌陷严重,碰撞梁断裂,a柱变形明显。碰撞后车门未解锁,双闪未开启(低压系统切断),不仅主驾驶位变形,副驾驶位也变形。这么糟糕的碰撞结果,按常理是不应该的,这也引起了网友的担忧。

从假人数据来看,极狐Alpha S对前排成员的保护要好于比亚迪韩EV。比亚迪韩EV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保护了驾驶员头部,但是危害更大,而带膝部气囊的比亚迪韩EV对驾驶员腿部的保护并不理想,两款车对后排乘客的保护都不是很好。

暴露出这么多“问题”,也难怪比亚迪官方着急了。

吃瓜没错,但还是要理性看待。

舆论是轻率和不理性的,就像红星鸿星尔克的火灾爆炸一样。然而,面对不同声音的舆论,很多人想不到,甚至看不到真正的真相。比亚迪的碰撞自燃不就是这样吗?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要知道车迪经常做所谓的民间碰撞测试,确实很吸引眼球,因为这种事情和现象确实很少见,尤其是目前C-NCAP和中保研频繁碰撞五星,让更多的消费者和网友习惯了碰撞的安全性。一旦突然出现异常,吃瓜就来了。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从消费心态和吃瓜心态分析,无论碰撞测试结果是否超出预期,都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包括品牌、产品、竞争等。当然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这次比亚迪韩的反常成绩,注定了它有很大的流量和吸睛能力。

作为消费者,或许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种碰撞。比如两辆车以64km/h的速度相撞,其相对速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128km/h,远远超出了交通法规规定的最高速度和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碰撞速度。所以出现一些不正常不可思议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不能证明碰撞涉及的产品不安全。

特别要注意的是,安全是相对的,没有一辆车是绝对安全的。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为比亚迪韩辩护。尤其是两车在不同角度和高度相撞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预料。就像曾经在欧洲做过的一个测试,两辆型号和重量完全相同的福特蒙迪欧汽车,将一辆汽车抬高了2英寸(5.08厘米),然后相撞。结果养的车彻底赢了,另一辆车惨不忍睹。是否可以说惨败的蒙迪欧偷工减料?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测试,因为汽车发生各种事故也是有可能的,包括两车相撞,这在日常交通事故中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不能说车迪的测试没有参考价值。他可以推动汽车公司在安全方面做得更好。比如在车道中心线怎么避免这种碰撞,碰撞发生的时候能不能用雷达和视觉感知?在此之前,int……vene在行驶方向通过系统,然后采取自动刹车和自动避让?

关于比亚迪非常关心的刀片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我个人认为48小时后自燃不是问题,是否是刀片电池损坏导致的还没有定论。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刀片电池的装机量并不低。以2020年比亚迪电池年装机量达到9GWh为例,而其叶片电池装机量约为1.77GWh,在这样的装机量下,叶片电池上报的事故率和自燃率相对较少,至少比三元锂少,甚至通过了严格的针刺实验,实验过程中没有起火、爆炸、冒烟,足以证明其安全性高。

同时,即使最坏的结果是碰撞引起的叶片电池热失控导致自燃,比亚迪韩EV的起火也是在48小时后发生,符合电动车电池在热失控5分钟内不会起火爆炸的国家安全标准,造成的损失至少比短时间爆燃小很多。所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对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向上的动力。

BYD, Han, Mondeo, Discovery, Ford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了解车皇、比亚迪以及吃瓜群众的各方意见不一。比亚迪觉得自己被陷害了。可能是媒体在考虑商业合作,符合目前媒体环境下车企的思考方向;但是,知车帝表示,他们没有商业合作,没有针对任何人。测试中有权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吃瓜群众想象着各种阴谋论,看着厂商和媒体互相掐,在键盘上的随机评价中自得其乐。

其实在相关部门最终权威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不知道是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比亚迪在制造电动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深度的经验,安全方面的考虑肯定是在线的。

但同时,既然发生了极限碰撞后的安全事故,企业(不仅仅是比亚迪)是否应该更加重视汽车的安全性?毕竟国内的碰撞标准和法律条文一样,都是对个人在相应领域的入门要求。面对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做得更好,尤其是承载着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汽车产品。这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企业的良心。

标签:比亚迪蒙迪欧发现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彩电大王」也来卖车,2025年创维汽车要卖25万辆?

来源:创维汽车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王妍更名之后,创维汽车以一系列的产品攻势入局汽车圈。7月27日,创维汽车EV6正式上市发布。

1900/1/1 0:00:00
量话车市│SUV市场2021年6月销量解读

国内SUV市场在2021年6月的销量成绩已经出炉。6月SUV共销售765万辆,占整体乘用车市场的460。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6月SUV市场销量走势分析。

1900/1/1 0:00:00
丰田合成推出具有新结构的驾驶员侧安全气囊 可提高驾驶员安全性

盖世汽车讯7月28日,日本丰田合成公司(ToyodaGosei)推出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驾驶员侧安全气囊(driversideairbag),可以更安全地保护乘员。

1900/1/1 0:00:00
NI与Seagate合作提升数据存储和传输服务 加速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开发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NI(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和数据存储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供应商Seagate(希捷)宣布合作,旨在提升数据存储和传输服务,包括提供创新的ADAS记录服务。

1900/1/1 0:00:00
江苏常熟汽饰集团: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技术 | 2021金辑奖

江苏常熟汽饰集团携热塑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型技术确认申报2021年金辑奖汽车新供应链百强评选活动。

1900/1/1 0:00:00
蔚来与国兴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央企购车服务合作

7月26日,蔚来汽车宣布,北京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国兴汽车服务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的购车服务展开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