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半年跨国车企在华销量榜:大众稳居榜首,宝马打败奔驰成最畅销豪华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7月30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以线下和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了“2021中国室内异味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分享会”。来自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车内气味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分享会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4000人参与,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图1: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琨致辞。

Beijing

图2: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东昌致辞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日益增加,车内健康已逐渐涵盖空气质量(包括气味和VOCs排放)、颗粒物过滤、噪音、禁用物质、电磁辐射、微生物、防过敏等领域。其中,车内异味是消费者对车辆健康和环境质量的第一印象,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季节因素、供货周期、储存条件等问题,部分企业量产机型的异味表现差于研发或控制目标,长期来看会降低消费者信任度,影响企业品牌形象。此外,在技术层面,由于车内异味问题的复杂性,汽车企业的异味控制还存在技术难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为深入分析行业内汽车气味表现现状,为气味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减少消费者健康顾虑,2020年初,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汽车数据有限公司等行业机构,联合天津医科大学等医疗机构和汽车相关企业成立项目组,启动了《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此次发布的《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车辆进行深入的气味调查分析、气味物质分析、气味综合分析。

图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外聘专家刘雪枫分享研究成果。

在市场调研部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平台调研结果,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车内异味投诉累计高达27728件;汽车品牌投诉方面,自主、合资、进口品牌均有涉及;在投诉车主信息方面,男性车主占比超过90%,可见男性车主对车内异味问题的重视程度更高;从车主投诉的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占全国投诉量的30%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对车内异味高度敏感。

在数据分析部分,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10款车型的气味数据采集,并对采集的车型进行了近两年的整车气味结果分析和典型车型性能分析。

在整车气味结果分析中,锁定的高风险气味物质主要是芳香烃类、醛类、酯类、醇类等物质;常温检测下,32%的车辆存在5种以上高危气味物质;在高温测试下,36%的车辆存在14种以上的高危气味物质。常温检测下,64%车辆的客观气味强度超过平均值3.4;高温检测下,48%车辆的气味客观强度超过平均值3.8。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气味类型分别是皮革味、发泡味、溶剂味和刺激性气味,部分汽车还有消费者极为反感的气味类型,如油漆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车型在减少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降低气味的客观强度、改善气味类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典型车辆性能分析方面,考虑到车辆销量和异味投诉情况,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和中高端车的高度关注,选取了10辆车进行深入的性能分析,为行业企业车辆异味治理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车内异味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汽车企业应持续关注;行业八大VOCs达标情况不容乐观,汽车企业应继续加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标;行业内异味表现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个别车型被消费者极度反感,如油漆味,容易引起异味投诉,应重点控制。

下一步,中消协将联合中汽数据、医疗机构、汽车相关企业等行业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技术研究,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帮助汽车企业提升车内异味控制技术,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汽车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21年7月30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以线下和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了“2021中国室内异味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分享会”。来自行业组织、汽车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车内气味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分享会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4000人参与,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图1: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琨致辞。

Beijing

图2: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东昌致辞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日益增加,车内健康已逐渐涵盖空气质量(包括气味和VOCs排放)、颗粒物过滤、噪音、禁用物质、电磁辐射、微生物、防过敏等领域。其中,车内异味是消费者对车辆健康和环境质量的第一印象,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季节因素、供货周期、储存条件等问题,部分企业量产机型的异味表现差于研发或控制目标,长期来看会降低消费者信任度,影响企业品牌形象。此外,在技术层面,由于车内异味问题的复杂性,汽车企业的异味控制还存在技术难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为深入分析行业内汽车气味表现现状,为气味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减少消费者健康顾虑,2020年初,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汽车数据有限公司等行业机构,联合天津医科大学等医疗机构和汽车相关企业成立项目组,启动了《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此次发布的《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方式,对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车辆进行深入的气味调查分析、气味物质分析、气味综合分析。

图3: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外聘专家刘雪枫分享研究成果。

在市场调研部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平台调研结果,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车内异味投诉累计高达27728件;汽车品牌投诉方面,自主、合资、进口品牌均有涉及;在投诉车主信息方面,男性车主占比超过90%,可见男性车主对车内异味问题的重视程度更高;从车主投诉的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占全国投诉量的30%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对车内异味高度敏感。

在数据分析部分,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10款车型的气味数据采集,并对采集的车型进行了近两年的整车气味结果分析和典型车型性能分析。

在整车气味结果分析中,锁定的高风险气味物质主要是芳香烃类、醛类、酯类、醇类等物质;常温检测下,32%的车辆存在5种以上高危气味物质;在高温测试下,36%的车辆存在14种以上的高危气味物质。常温检测下,64%车辆的客观气味强度超过平均值3.4;高温检测下,48%车辆的气味客观强度超过平均值3.8。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气味类型分别是皮革味、发泡味、溶剂味和刺激性气味,部分汽车还有消费者极为反感的气味类型,如油漆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部分车型在减少高风险气味物质数量、降低气味的客观强度、改善气味类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典型车辆性能分析方面,考虑到车辆销量和异味投诉情况,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和中高端车的高度关注,选取了10辆车进行深入的性能分析,为行业企业车辆异味治理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车内异味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汽车企业应持续关注;行业八大VOCs达标情况不容乐观,汽车企业应继续加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达标;行业内异味表现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个别车型被消费者极度反感,如油漆味,容易引起异味投诉,应重点控制。

下一步,中消协将联合中汽数据、医疗机构、汽车相关企业等行业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技术研究,定期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帮助汽车企业提升车内异味控制技术,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汽车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标签:大众宝马凯迪拉克沃尔沃奥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拥抱次元新世代进击的中国哈弗首秀2021ChinaJoy

YYDS中国哈弗实力炸场2021ChinaJoy。7月30日,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1900/1/1 0:00:00
中消会发布2021中国车内气味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7月30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以下简称“中消会”)以线下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北京成功举办“2021中国车内气味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分享会”。

1900/1/1 0:00:00
中银投领投 蜂巢能源完成B轮百亿融资

近日,蜂巢能源B轮融资交割仪式在江苏常州举行,这是蜂巢能源第三轮市场化股权融资,总额达1028亿人民币。

1900/1/1 0:00:00
苹果获汽车钥匙新专利 推出更有效的人机界面

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Patentamp

1900/1/1 0:00:00
谁能“抢到”小米?

各地方政府对小米汽车项目的“爱”,最近可能已经成为小米汽车的一个负担。3月的最后一天,小米正式宣布要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截止2020年年底,小米的现金余额为1080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