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巨湾技研裴锋:我们的电池包基本上可以说永不起火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0年9月7日,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科技创新公司——广州聚万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完成注册。2021年9月6日,由聚万科技研究院全新研发的AION V PLUS正式亮相。短短一年时间,这家肩负广汽集团混合所有制创新的科技企业,创造了很多“广州速度”: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一个R&D和生产基地签约;5个月完成南沙电池系统工厂建设;第二代硬核技术——巨电容/电池芯基础专利已获授权;8分钟超级快充电池已经量产匹配;PRE-A轮融资也很快完成...9月30日,搭载聚湾科技研究院超快充电电池“3C版”的AION V PLUS正式上市,也标志着聚湾科技研究院快充技术正式落地。据悉,这款3倍倍率电池的0-80%充电时间为16分钟,30-80%充电时间为10分钟。与此同时,其“6C版”电池的量产计划也已进入倒计时。该版本电池在充电功率方面的表现是“3C”时代的两倍,0-80%充电时间仅8分钟,30-80%充电时间仅5分钟。然而,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对其电池技术的一些质疑也从未停止。出自高院士的一句话,“如果有人告诉你,这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特别安全,成本很低。那你就不用信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几年在这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当初整个市场对超快充电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是画一个问号,有媒体直接贴上了“PPT”的标签。因此,在V PLUS上市前夕,第一电动网还对聚万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裴峰、聚万技术研究与充电事业部高级总监彭进行了专访。在交流中,两人还对当前市场中的问题以及自己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以下为采访实录:2025年首个产能达到120G瓦时的电网:聚万技术研究的生产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现在生产基地建设进展如何?裴峰:我们是今年6月30日和黄浦区政府正式签约的。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将我们的R&D和生产基地落地在黄浦区,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电池、模块和pack集成系统。目前一期计划投资规模30亿元,电池产量达到8千瓦时,计划产值约72亿元。我们的目标是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产品计划分为两部分。4WHr是第一代超级储能——超快充电电池,4WHr是我们第二代超级储能——巨型电容电池储能。第一电网:生产基地二期也开始规划了吗?裴峰:目前我们规划单个生产基地的产能是30-40g WHr,计划到2025年达到120G WHr的总产能,所以规划有3-5个基地,每个基地大概30-40G WHr的产能。黄埔区是广州发展势头很大的一个区,但土地储备也有限,所以目前我们只做了一期项目的土地规划,在我们一期生产基地的既定目标实现之前,不会考虑二期。第一电力网络:剩余生产基地的位置是否有规划?裴峰:目前我们还在研究讨论其他生产基地的具体选址。我们内部对于这项工作的时间会以半年为单位,也就是每半年确定下一个生产基地的选址布局。而且每个基地也会分两期建设,不会一次建成。第一电网:生产基地选址的依据是什么?裴峰:我们有两个标准。第一点是政策支持的力度,主要指地方政府层面。这种规模的生产基地投资基本都是固定资产投资。我们肯定希望地方政府能给我们一些政策支持和优惠。第二点和我们的直接用户密切相关。目前我们也在大力拓展除广汽集团以外的其他客户,所以下一个客户生产基地的分布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聚万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裴峰基本说了……永远不会着火。第一电网:根据之前的宣传,聚万技术研究院的过充功率可达480 kW,峰值功率可达1500 kW。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裴峰:我们过充技术的实现路线分为两段,一段是车辆端,一段是充电设施端。相对于现有的120千瓦或者250千瓦的功率,我们目前达到的功率是一个飞跃,特别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觉得这个功率真的很强大。不过对于我们自己来说,480 kW的过充功率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我们认为理论上过充功率可以更高,比如达到900 kW没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国标普及问题。以前国家标准是1000伏,然后电流是250安。那么下一步就是预测电压会达到1500伏,电流会达到600安培甚至更高。国家标准会逐步提高它的充电功率,技术上做到这么高的功率是没有问题的。第一电动网:年初,广汽爱安宣传石墨烯基超快充电池技术8分钟可充满80%,续航1000公里,遭到中科院院士高质疑。后来在广汽科技日,我改了发言,发布了海绵硅负极板电池的技术。为什么不用“石墨烯”电池这个词?裴峰:我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事实上,高院士亲自带队到广汽爱安进行调研。8分钟可充满80%,续航1000公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技术项目。一个是对应“石墨烯基”的过充技术,一个是对应海绵硅负极的超长续航技术,不是说在同一个动力电池下实现两种功能,只是当时宣传的时候把两种技术放在一起,然后媒体解读为同一个动力电池带来的两种功能。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在一块动力电池上实现这两种功能的共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虽然不排除未来会通过技术的迭代升级来解决,但目前基本不可能实现。第一电气网:这些新技术什么时候能和普通消费者见面?裴峰:9月29日上市的广汽AION V PLUS使用了我们的石墨烯基超快充电池,广汽AION之后推出的每一款车型都会配备超快充版本,比如下一代Aion S,而且广汽阿亚恩着眼于未来要打造的3.0平台,主打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高压过充。第一电气网:消费者其实特别关注电池的安全性。我们的超快充电电池能达到什么程度的安全性?裴峰:广汽对车载电池安全的标准非常严格。国家标准是强制加热某个模块使其失控过热,然后观察整个电池组的情况。5分钟内,整个电池组不会着火、燃烧或爆炸。广汽的标准是按照24小时测试的,也就是说24小时内电池组不能燃烧甚至爆炸。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会进一步观察48小时。可以说,如果电池组48小时没有异常反应,基本可以说绝对不会起火。同时,广汽爱安还将对电池组进行穿刺测试。同样,我们的电池组也没有起火、燃烧、爆炸的情况。所以从标准层面来说,我们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是我们对安全充满信心的基础。消费者对于超级快充基本上最关心两个话题:安全和寿命。这也是我们主要试图在技术层面克服的,比如安全。从主动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研发的超级快充内阻会大大降低,只相当于同容量电池内阻的30%。内阻降低后,热量自然会降低,影响电池安全的最大隐患就是热失控。另外,像我们的散热技术……d主动热控制技术,围绕电池安全已经做了很多解决方案。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聚万科技研发与充电事业部高级总监彭让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接近燃油汽车。第一电网:什么时候能大规模看到我们的超级充电桩?彭:首先会从一线城市和核心城市开始,然后逐步向下扩展。例如,今年我们将计划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合作伙伴联手,开始铺设超级充电桩网络。第一电网:二湾的超级充电桩开始普及的时候,是以充电站的形式呈现,还是更多以独立充电桩的形式呈现?还是两者共存?彭:还是会以充电站的形式为主,但是在布局的前期,充电站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小。第一电网:关于超级充电桩带来的电网压力,我想进一步交流。以特斯拉的过充站为例。例如,如果一个商业区周围有几个过度充电站,并且它们同时运行,就会对当地电网造成很大压力。如何看待超级充电桩与电网的关系?当地电网压力过大有解决办法吗?彭:电网压力问题不是超级充电桩造成的。现在按照最低级别规划的充电站肯定需要500-600千瓦以上,比我们超级充电桩的容量大很多。造成电网压力的原因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单位面积内同时充电的车辆越来越多。即使是普通的快充站,如果一个区域内同时充电的车辆太多,充电站消耗的电量也会很高,形成压力。目前,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增加储能设备。二是“有序充电”,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需求,动态控制充电功率和时间。第一电网:有具体推广充电桩或充电站的计划吗?彭:今年,二湾将建设80个自建充电站,广汽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初建设100个超级充电站。当然,很多外部合作伙伴也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所以今年我们预计超级充电站的数量会超过100个,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第一电气网:除了您上面提到的,现在还有哪些新的技术材料正在研发中?裴峰:聚万技术研究是从广汽孵化出来的公司。我在广汽之前,有很多前瞻性的技术储备是我负责的。目前聚万科技研究的技术布局是两代过充。刚才说的“石墨烯基”电池和过充是第一代,下一代是巨型电容电池技术。这是一项极具颠覆性的技术。我们在电介质电容器的基础上,提高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使巨型电容器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提高5-10倍。目前,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第一电动网:您刚才提到超级充电桩的建设也会和其他厂商合作,动力电池也会应用到其他品牌的汽车上。现在有没有厂商有意向合作?裴峰:已经有3-4家公司在接触了。我们发布超快充技术后,大家也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有些公司对滥收费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我们非常一致。我个人觉得以后滥收费肯定会大规模应用。有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对这个趋势很感兴趣,一直在接触,开始了一些初步的方案设计。首先,我们从电池端提供解决方案。在设施方面,充电桩的功率水平介绍……现在的主机厂ced都不一样,也没有480 kW这种大功率充电桩,所以要先解决电池端的性能,再配套充电设施。第一电网:聚万科技研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裴峰: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聚万科技研究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定位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导向的高科技公司。“技术研究”这个词意味着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们的愿景是解决非常创新的新技术。现在大家都在说一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所以我们觉得有一些技术可以卡到别人的脖子,所以我们称之为锻造长板,这也是目前国家层面非常提倡的。聚万科技研究的核心其实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整体定位于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目前专注于超快充动力电池和下一代巨型电容电池技术。我们分析一下目前的电动汽车行业。其实能效很低,也有问题。我打个比方:我觉得现在的动力电池就像蒸汽机时代比较重的东西。巨湾技术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电动汽车充电的生态效率相对较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2020年9月7日,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科技创新公司——广州聚万科技研究有限公司完成注册。2021年9月6日,由聚万科技研究院全新研发的AION V PLUS正式亮相。短短一年时间,这家肩负广汽集团混合所有制创新的科技企业,创造了很多“广州速度”: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一个R&D和生产基地签约;5个月完成南沙电池系统工厂建设;第二代硬核技术——巨电容/电池芯基础专利已获授权;8分钟超级快充电池已经量产匹配;PRE-A轮融资也很快完成...9月30日,搭载聚湾科技研究院超快充电电池“3C版”的AION V PLUS正式上市,也标志着聚湾科技研究院快充技术正式落地。据悉,这款3倍倍率电池的0-80%充电时间为16分钟,30-80%充电时间为10分钟。与此同时,其“6C版”电池的量产计划也已进入倒计时。该版本电池在充电功率方面的表现是“3C”时代的两倍,0-80%充电时间仅8分钟,30-80%充电时间仅5分钟。然而,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对其电池技术的一些质疑也从未停止。出自高院士的一句话,“如果有人告诉你,这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特别安全,成本很低。那你就不用信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几年在这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当初整个市场对超快充电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是画一个问号,有媒体直接贴上了“PPT”的标签。因此,在V PLUS上市前夕,第一电动网还对聚万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裴峰、聚万技术研究与充电事业部高级总监彭进行了专访。在交流中,两人还对当前市场中的问题以及自己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以下为采访实录:2025年首个产能达到120G瓦时的电网:聚万技术研究的生产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现在生产基地建设进展如何?裴峰:我们是今年6月30日和黄浦区政府正式签约的。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将我们的R&D和生产基地落地在黄浦区,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电池、模块和pack集成系统。目前一期计划投资规模30亿元,电池产量达到8千瓦时,计划产值约72亿元。我们的目标是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产品计划分为两部分。4WHr是第一代超级储能——超快充电电池,4WHr是我们第二代超级储能——巨型电容电池储能。第一电网:生产基地二期也开始规划了吗?裴峰:目前我们规划单个生产基地的产能是30-40g WHr,计划到2025年达到120G WHr的总产能,所以规划有3-5个基地,每个基地大概30-40G WHr的产能。黄埔区是广州发展势头很大的一个区,但土地储备也有限,所以目前我们只做了一期项目的土地规划,在我们一期生产基地的既定目标实现之前,不会考虑二期。第一电力网络:剩余生产基地的位置是否有规划?裴峰:目前我们还在研究讨论其他生产基地的具体选址。我们内部对于这项工作的时间会以半年为单位,也就是每半年确定下一个生产基地的选址布局。而且每个基地也会分两期建设,不会一次建成。第一电网:生产基地选址的依据是什么?裴峰:我们有两个标准。第一点是政策支持的力度,主要指地方政府层面。这种规模的生产基地投资基本都是固定资产投资。我们肯定希望地方政府能给我们一些政策支持和优惠。第二点和我们的直接用户密切相关。目前我们也在大力拓展除广汽集团以外的其他客户,所以下一个客户生产基地的分布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聚万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裴峰基本说了……永远不会着火。第一电网:根据之前的宣传,聚万技术研究院的过充功率可达480 kW,峰值功率可达1500 kW。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裴峰:我们过充技术的实现路线分为两段,一段是车辆端,一段是充电设施端。相对于现有的120千瓦或者250千瓦的功率,我们目前达到的功率是一个飞跃,特别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觉得这个功率真的很强大。不过对于我们自己来说,480 kW的过充功率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我们认为理论上过充功率可以更高,比如达到900 kW没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国标普及问题。以前国家标准是1000伏,然后电流是250安。那么下一步就是预测电压会达到1500伏,电流会达到600安培甚至更高。国家标准会逐步提高它的充电功率,技术上做到这么高的功率是没有问题的。第一电动网:年初,广汽爱安宣传石墨烯基超快充电池技术8分钟可充满80%,续航1000公里,遭到中科院院士高质疑。后来在广汽科技日,我改了发言,发布了海绵硅负极板电池的技术。为什么不用“石墨烯”电池这个词?裴峰:我想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事实上,高院士亲自带队到广汽爱安进行调研。8分钟可充满80%,续航1000公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技术项目。一个是对应“石墨烯基”的过充技术,一个是对应海绵硅负极的超长续航技术,不是说在同一个动力电池下实现两种功能,只是当时宣传的时候把两种技术放在一起,然后媒体解读为同一个动力电池带来的两种功能。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在一块动力电池上实现这两种功能的共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虽然不排除未来会通过技术的迭代升级来解决,但目前基本不可能实现。第一电气网:这些新技术什么时候能和普通消费者见面?裴峰:9月29日上市的广汽AION V PLUS使用了我们的石墨烯基超快充电池,广汽AION之后推出的每一款车型都会配备超快充版本,比如下一代Aion S,而且广汽阿亚恩着眼于未来要打造的3.0平台,主打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高压过充。第一电气网:消费者其实特别关注电池的安全性。我们的超快充电电池能达到什么程度的安全性?裴峰:广汽对车载电池安全的标准非常严格。国家标准是强制加热某个模块使其失控过热,然后观察整个电池组的情况。5分钟内,整个电池组不会着火、燃烧或爆炸。广汽的标准是按照24小时测试的,也就是说24小时内电池组不能燃烧甚至爆炸。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会进一步观察48小时。可以说,如果电池组48小时没有异常反应,基本可以说绝对不会起火。同时,广汽爱安还将对电池组进行穿刺测试。同样,我们的电池组也没有起火、燃烧、爆炸的情况。所以从标准层面来说,我们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是我们对安全充满信心的基础。消费者对于超级快充基本上最关心两个话题:安全和寿命。这也是我们主要试图在技术层面克服的,比如安全。从主动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研发的超级快充内阻会大大降低,只相当于同容量电池内阻的30%。内阻降低后,热量自然会降低,影响电池安全的最大隐患就是热失控。另外,像我们的散热技术……d主动热控制技术,围绕电池安全已经做了很多解决方案。

Ai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AION V, Beijing, AION S

聚万科技研发与充电事业部高级总监彭让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接近燃油汽车。第一电网:什么时候能大规模看到我们的超级充电桩?彭:首先会从一线城市和核心城市开始,然后逐步向下扩展。例如,今年我们将计划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合作伙伴联手,开始铺设超级充电桩网络。第一电网:二湾的超级充电桩开始普及的时候,是以充电站的形式呈现,还是更多以独立充电桩的形式呈现?还是两者共存?彭:还是会以充电站的形式为主,但是在布局的前期,充电站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小。第一电网:关于超级充电桩带来的电网压力,我想进一步交流。以特斯拉的过充站为例。例如,如果一个商业区周围有几个过度充电站,并且它们同时运行,就会对当地电网造成很大压力。如何看待超级充电桩与电网的关系?当地电网压力过大有解决办法吗?彭:电网压力问题不是超级充电桩造成的。现在按照最低级别规划的充电站肯定需要500-600千瓦以上,比我们超级充电桩的容量大很多。造成电网压力的原因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单位面积内同时充电的车辆越来越多。即使是普通的快充站,如果一个区域内同时充电的车辆太多,充电站消耗的电量也会很高,形成压力。目前,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增加储能设备。二是“有序充电”,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需求,动态控制充电功率和时间。第一电网:有具体推广充电桩或充电站的计划吗?彭:今年,二湾将建设80个自建充电站,广汽集团计划在今年年初建设100个超级充电站。当然,很多外部合作伙伴也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所以今年我们预计超级充电站的数量会超过100个,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第一电气网:除了您上面提到的,现在还有哪些新的技术材料正在研发中?裴峰:聚万技术研究是从广汽孵化出来的公司。我在广汽之前,有很多前瞻性的技术储备是我负责的。目前聚万科技研究的技术布局是两代过充。刚才说的“石墨烯基”电池和过充是第一代,下一代是巨型电容电池技术。这是一项极具颠覆性的技术。我们在电介质电容器的基础上,提高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使巨型电容器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提高5-10倍。目前,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第一电动网:您刚才提到超级充电桩的建设也会和其他厂商合作,动力电池也会应用到其他品牌的汽车上。现在有没有厂商有意向合作?裴峰:已经有3-4家公司在接触了。我们发布超快充技术后,大家也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有些公司对滥收费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我们非常一致。我个人觉得以后滥收费肯定会大规模应用。有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对这个趋势很感兴趣,一直在接触,开始了一些初步的方案设计。首先,我们从电池端提供解决方案。在设施方面,充电桩的功率水平介绍……现在的主机厂ced都不一样,也没有480 kW这种大功率充电桩,所以要先解决电池端的性能,再配套充电设施。第一电网:聚万科技研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裴峰: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聚万科技研究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定位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导向的高科技公司。“技术研究”这个词意味着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们的愿景是解决非常创新的新技术。现在大家都在说一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所以我们觉得有一些技术可以卡到别人的脖子,所以我们称之为锻造长板,这也是目前国家层面非常提倡的。聚万科技研究的核心其实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整体定位于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目前专注于超快充动力电池和下一代巨型电容电池技术。我们分析一下目前的电动汽车行业。其实能效很低,也有问题。我打个比方:我觉得现在的动力电池就像蒸汽机时代比较重的东西。巨湾技术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电动汽车充电的生态效率相对较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主机厂不会是未来建设充电桩的第一电网:如何看待主机厂孵化的电池企业?裴峰:我有以下几点:第一,到2025年,代工色彩的电池企业比例会越来越高,代工在整个生态中占据越来越高的话语权,因为代工必须渗透到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第二,广汽集团在孵化聚万技术研究的时候,对我们的定位是有明确规划的。广汽控股49%,意思是我要最大程度的支持你,而不是控制你。聚万技术研究后,要独立面对全行业,走市场化道路。我相信每个OEM的供应链都不会说只用自己的产品或者只采购别人的产品。它必须以多种方式共存,这也是每个主机厂保证其供应链安全的方式。另外,我觉得相比友商,我们做的是有差异化和面向未来的产品。在参数相同,性价比相同的情况下,主机厂肯定会优先使用自己的产品或者控股公司的产品,但是当我们的产品足够差异化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只有我有,别人没有,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电网:我们之前做过一个题目,分析主机厂未来能否长久或者更好的生存,其中一个就是能否有自己的充电网络。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公司也可能在现有加油站的基础上建设充电站。与此同时,TELD、星星充电等民营企业也在布局充电站和充电桩产业。如何理解这种争霸的局面?裴峰:我们对充电网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先来解读一下现在的环境。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占比不到5%。虽然到目前为止发展势头已经达到了17%,但是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整体上还是不高。在行业发展初期,你们就像一些造车新势力。它通过自建桩来提升服务体验,确实是让用户拥有良好用车体验的一种方式。但其实我们理解的是终极用户场景,也就是收费的生态。应该和现在的加油站一模一样,不然效率很低。现在的专属充电站其实是多余的,未来的应用场景不需要那么多充电站。例如,广州目前约有3000个充电站,而加油站只有700个。700个加油站可以服务广州300万辆燃油车,3000个充电站只服务30万辆电动车,效率极低。因此,w……相信未来的充电生态不需要很多充电站,接口标准全部统一,效率高。随着各种收费标准的开放,未来市场是兼容的,相对封闭的生态并不能保证未来有很高的使用率。当你的使用率降到很低的时候,自然会被市场淘汰。第一电气网:你认为谁会成为这个行业最后不被淘汰的那一部分?答:我认为未来充电桩建设的主力军不会是车企,而是由一个公共的第三方来做桩的建设工作,就像中国石油或者国家电网,属于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TEPCO等民营资本也可以参与其中,但最终充电桩的本质还是一个基础设施。主机厂不会是未来建设充电桩的第一电网:如何看待主机厂孵化的电池企业?裴峰:我有以下几点:第一,到2025年,代工色彩的电池企业比例会越来越高,代工在整个生态中占据越来越高的话语权,因为代工必须渗透到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第二,广汽集团在孵化聚万技术研究的时候,对我们的定位是有明确规划的。广汽控股49%,意思是我要最大程度的支持你,而不是控制你。聚万技术研究后,要独立面对全行业,走市场化道路。我相信每个OEM的供应链都不会说只用自己的产品或者只采购别人的产品。它必须以多种方式共存,这也是每个主机厂保证其供应链安全的方式。另外,我觉得相比友商,我们做的是有差异化和面向未来的产品。在参数相同,性价比相同的情况下,主机厂肯定会优先使用自己的产品或者控股公司的产品,但是当我们的产品足够差异化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只有我有,别人没有,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电网:我们之前做过一个题目,分析主机厂未来能否长久或者更好的生存,其中一个就是能否有自己的充电网络。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公司也可能在现有加油站的基础上建设充电站。与此同时,TELD、星星充电等民营企业也在布局充电站和充电桩产业。如何理解这种争霸的局面?裴峰:我们对充电网络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先来解读一下现在的环境。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占比不到5%。虽然到目前为止发展势头已经达到了17%,但是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整体上还是不高。在行业发展初期,你们就像一些造车新势力。它通过自建桩来提升服务体验,确实是让用户拥有良好用车体验的一种方式。但其实我们理解的是终极用户场景,也就是收费的生态。应该和现在的加油站一模一样,不然效率很低。现在的专属充电站其实是多余的,未来的应用场景不需要那么多充电站。例如,广州目前约有3000个充电站,而加油站只有700个。700个加油站可以服务广州300万辆燃油车,3000个充电站只服务30万辆电动车,效率极低。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充电生态不需要很多充电站,接口标准全部统一,效率高。随着各种收费标准的开放,未来市场是兼容的,相对封闭的生态并不能保证未来有很高的使用率。当你的使用率降到很低的时候,自然会被市场淘汰。第一电气网:你认为谁会成为这个行业最后不被淘汰的那一部分?答:我认为未来充电桩建设的主力不会是车企,而是一个公共的第三方来做桩的建设工作,就像中国石油或者国家电网,属于我们的基础设施……国家,TEPCO等民间资本也可以参与其中,但归根结底,充电桩的本质是一种基础设施。

标签:埃安广汽集团AION V北京AION S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半个主场”作战 极狐汽车能在天津车展火爆“出圈”吗?

9月29日,令人期待已久的2021天津国际车展即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拉开帷幕,极狐汽车携极狐阿尔法T、极狐阿尔法S、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三款重磅车型在5号馆S503展位全阵容亮相。

1900/1/1 0:00:00
共论新汽车2.0时代新格局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成功召开

9月27日,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与寰球汽车集团联合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在乌镇召开。

1900/1/1 0:00:00
加快电动化进程 福特建立三个电池工厂

日前,据外媒表示,福特汽车将与韩国电池制造商SKInnovation在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建立电池工厂。据了解,此次共建立三个电池工厂,预计每年共产出容量为129GWh的电池组。

1900/1/1 0:00:00
极氪首批自营充电站落户杭州 10月交车后将正式开启运营

第一电动网消息,9月28日,极氪能源品牌“极能”旗下极充站、超充站正式在杭州落成,将于交车后正式开启运营。极能多个种类充电站的落成,将为极氪001车主未来的用车生活带来切实的便捷。

1900/1/1 0:00:00
里程碑 比亚迪宋PLUS第十万辆新车下线

日前,我们从比亚迪官方获悉,第十万辆宋PLUS参数询价车型从比亚迪西安智慧工厂下线,距离该车2020年在成都车展首发,仅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

1900/1/1 0:00:00
2021年1-8月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收窄

9月28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速已经回落至个位数,降幅明显回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