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ADAYO华阳多模交互系统加速座舱智能化演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除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最热门的赛道是智能驾驶舱。近年来,大量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将智能驾驶舱作为智能化变革的前哨,竞相布局,ADAYO华阳也不例外。

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ADAYO华阳一直致力于研发先进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迭代。近日,ADAYO华阳迎来又一项关键突破,发布了智能驾驶舱多模式交互解决方案。据了解,多模态交互系统可实现4大类70+智能人机交互功能,帮助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

座舱功能的日益复杂催生了多模式交互的需求。

智能驾驶舱作为汽车中AI、5G、大数据、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芯片等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变革的深入,正在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根据IHS的分析数据,目前中国市场搭载智能驾驶舱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75%。2030年,汽车智能驾驶舱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1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600亿人民币。

在这背后,用户对智能驾驶舱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比如在一些新车上,除了最基本的安全、舒适、导航要求外,影音、微信、游戏、便捷支付、智能办公等功能越来越多地融入驾驶舱。为了实现车内外无缝互联的驾驶体验,一些车载智能交互系统还打通了车、家、用户的其他生态账号,最大程度支持多样化的出行生态应用。

在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中,系统甚至被赋予了个性特征,通过智能感知驾乘人员的喜好和习惯,不断学习迭代,实现自主/半自主决策,主动为驾乘人员提供场景化服务。比如,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智能感应装置来识别驾驶员的身份、状态、驾驶意图以及驾驶员的危险行为。系统可以主动进行车辆功能设置、信息推送、个性化娱乐功能设置、分心提醒等智能操作,成为用户的“贴身助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汽车驾驶舱的进化日新月异,但自动驾驶的步伐并没有很好地跟上。现阶段,人类驾驶员仍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驾驶舱功能复杂度的增加也会加剧分心驾驶。比如触摸屏的使用往往需要双手和眼睛,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多模式交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与传统的单一物理按键或触摸屏交互相比,多模态交互通过整合视觉、语音等多种模式的感知数据,尽可能少的占用手眼资源,显著减少驾驶分心,实现更精准、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交互。

尤其是随着算法和芯片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多模式交互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甚至开始结合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模式,不断优化车与人的主动交互,真正专注于驾驶任务,给用户多样化的用车体验,保障驾驶安全,因此正在成为驾驶舱交互的主流方案。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比如ADAYO华阳最新推出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基于高算力AI芯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预融合、多模态后融合等识别技术,可实现四大类70+人机交互场景,包括语音+手势打开窗户或空调、视觉问候、儿童哭闹安抚、语音控制、人脸启动引擎、亮屏、驾驶员行为……监控和危险行为提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MS驾驶员监控的应用可谓是自动驾驶快速落地的重要基础。目前来看,人机共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驾驶控制权在人与系统之间的顺利交接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DMS准确识别驾驶员的状态,可以为车辆控制权的转移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其他相关应用包括监控单手握方向盘、双手离开方向盘等危险行为,防止自动驾驶功能被滥用。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ADAYO华阳基于地平线征途2芯片的DMS产品正式亮相。据悉,相关产品的客户指定项目已经达到量产。而且ADAYO华阳基于地平线征途3的多模态交互产品也在研发中,有望在未来更好的创新驾驶舱体验。

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助力智能驾驶舱进化

目前,随着用户对驾驶舱功能的要求越来越智能化和多样化,整车的计算能力要求和算法的复杂度都在快速增加。

因为要实现多模式交互,机舱内必须安装大量传感器,包括DMS摄像头、IMS摄像头、麦克风等。,而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机舱环境和驾驶员状态,这就迫使驾驶舱内的感知算法变得越来越复杂。

特别是智能语音和智能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识别需求,如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物体识别、形状识别等。随着这些传感器的增加和算法复杂度的提高,对驾驶舱AI计算能力和快速算法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驾驶舱芯片规格,AI计算能力和迭代速度显然难以满足需求。正因如此,在中短期内,由独立AI+独立AP(应用处理器)实现的智能座舱将可能成为主流架构形式,即座舱感知和座舱应用解耦,AI和AP分开开发,这被普遍认为能够更好地满足AI计算能力的快速增长,实现OEM产品的快速迭代。ADAYO华阳的AAOP开放平台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发展需求。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作为ADAYO华阳为智能驾驶舱打造的开放平台,AAOP基于硬件抽象封装、数据和服务接口标准化等核心技术,分层实现底层硬件与上层应用的解耦,解决了多元化软硬件生态适配中工作量增加、效率低下的问题,使车企和Tier1灵活配置多类型芯片、自由选择应用生态成为可能。

目前,ADAYO华阳AAOP平台已经迭代到2.0版本,基于该平台的驾驶舱控制器已经在2021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这款域控制器基于高计算能力SOC芯片,将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完全可以满足汽车企业“一核多操作系统”的研发需求,以及多屏互动互联、ADAS驾驶辅助等场景应用。据ADAYO华阳相关负责人介绍,其驾驶舱控制器已经有客户项目,新发布的多模交互是AAOP平台能力的最新体现。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接下来,ADAYO华阳表示还将推出AAOP 3.0版本。据悉,新版本将支持SOA架构,进一步激发用户对智能汽车的想象力。为此,在积极加强自身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的同时,ADAYO华阳也在不断加大AAOP的开放度,尤其是推动车联网和ac生态方面的合作……ve智能。

此前,ADAYO华阳已先后与腾讯车联、吴彤车联、讯飞飞宇、华为HiCar、地平线、新驰科技等达成合作,并已量产多项客户项目。未来,ADAYO华阳表示,将继续专注于智能驾驶舱相关的R&D,以及开放赋能,携手更多生态伙伴,帮助主机厂快速开展产品研发,打造以人为本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让终端用户真正实现千人智能驾驶体验。除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最热门的赛道是智能驾驶舱。近年来,大量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将智能驾驶舱作为智能化变革的前哨,竞相布局,ADAYO华阳也不例外。

围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ADAYO华阳一直致力于研发先进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迭代。近日,ADAYO华阳迎来又一项关键突破,发布了智能驾驶舱多模式交互解决方案。据了解,多模态交互系统可实现4大类70+智能人机交互功能,帮助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

座舱功能的日益复杂催生了多模式交互的需求。

智能驾驶舱作为汽车中AI、5G、大数据、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芯片等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变革的深入,正在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根据IHS的分析数据,目前中国市场搭载智能驾驶舱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75%。2030年,汽车智能驾驶舱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1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600亿人民币。

在这背后,用户对智能驾驶舱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比如在一些新车上,除了最基本的安全、舒适、导航要求外,影音、微信、游戏、便捷支付、智能办公等功能越来越多地融入驾驶舱。为了实现车内外无缝互联的驾驶体验,一些车载智能交互系统还打通了车、家、用户的其他生态账号,最大程度支持多样化的出行生态应用。

在一些更具前瞻性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中,系统甚至被赋予了个性特征,通过智能感知驾乘人员的喜好和习惯,不断学习迭代,实现自主/半自主决策,主动为驾乘人员提供场景化服务。比如,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智能感应装置来识别驾驶员的身份、状态、驾驶意图以及驾驶员的危险行为。系统可以主动进行车辆功能设置、信息推送、个性化娱乐功能设置、分心提醒等智能操作,成为用户的“贴身助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汽车驾驶舱的进化日新月异,但自动驾驶的步伐并没有很好地跟上。现阶段,人类驾驶员仍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驾驶舱功能复杂度的增加也会加剧分心驾驶。比如触摸屏的使用往往需要双手和眼睛,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多模式交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与传统的单一物理按键或触摸屏交互相比,多模态交互通过整合视觉、语音等多种模式的感知数据,尽可能少的占用手眼资源,显著减少驾驶分心,实现更精准、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交互。

尤其是随着算法和芯片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多模式交互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甚至开始结合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模式,不断优化车与人的主动交互,真正专注于驾驶任务,给用户多样化的用车体验,保障行车安全,s……正在成为驾驶舱交互的主流方案。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比如ADAYO华阳最新推出的多模态交互系统,基于高计算能力AI芯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预融合、多模态后融合等识别技术,可实现四大类70+人机交互场景,包括语音+手势打开窗户或空调、视觉问候、儿童哭闹安抚、语音控制、人脸启动引擎、亮屏、驾驶员行为监控、危险行为提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MS驾驶员监控的应用可谓是自动驾驶快速落地的重要基础。目前来看,人机共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驾驶控制权在人与系统之间的顺利交接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DMS准确识别驾驶员的状态,可以为车辆控制权的转移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其他相关应用包括监控单手握方向盘、双手离开方向盘等危险行为,防止自动驾驶功能被滥用。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ADAYO华阳基于地平线征途2芯片的DMS产品正式亮相。据悉,相关产品的客户指定项目已经达到量产。而且ADAYO华阳基于地平线征途3的多模态交互产品也在研发中,有望在未来更好的创新驾驶舱体验。

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助力智能驾驶舱进化

目前,随着用户对驾驶舱功能的要求越来越智能化和多样化,整车的计算能力要求和算法的复杂度都在快速增加。

因为要实现多模式交互,机舱内必须安装大量传感器,包括DMS摄像头、IMS摄像头、麦克风等。,而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机舱环境和驾驶员状态,这就迫使驾驶舱内的感知算法变得越来越复杂。

特别是智能语音和智能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识别需求,如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物体识别、形状识别等。随着这些传感器的增加和算法复杂度的提高,对驾驶舱AI计算能力和快速算法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驾驶舱芯片规格,AI计算能力和迭代速度显然难以满足需求。正因如此,在中短期内,由独立AI+独立AP(应用处理器)实现的智能座舱将可能成为主流架构形式,即座舱感知和座舱应用解耦,AI和AP分开开发,这被普遍认为能够更好地满足AI计算能力的快速增长,实现OEM产品的快速迭代。ADAYO华阳的AAOP开放平台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发展需求。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作为ADAYO华阳为智能驾驶舱打造的开放平台,AAOP基于硬件抽象封装、数据和服务接口标准化等核心技术,分层实现底层硬件与上层应用的解耦,解决了多元化软硬件生态适配中工作量增加、效率低下的问题,使车企和Tier1灵活配置多类型芯片、自由选择应用生态成为可能。

目前,ADAYO华阳AAOP平台已经迭代到2.0版本,基于该平台的驾驶舱控制器已经在2021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这款域控制器基于高计算能力SOC芯片,将不同操作系统和安全级别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完全可以满足汽车企业“一核多操作系统”的研发需求,以及多屏互动互联、ADAS驾驶辅助等场景应用。据ADAYO华阳相关负责人介绍,其驾驶舱控制器已经有客户项目,新发布的……ltimode交互是AAOP平台能力的最新体现。

图片来源:ADAYO华阳

接下来,ADAYO华阳表示还将推出AAOP 3.0版本。据悉,新版本将支持SOA架构,进一步激发用户对智能汽车的想象力。为此,在积极加强自身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的同时,ADAYO华阳也在不断加大AAOP的开放力度,尤其是推动车联网生态和主动智能方面的合作。

此前,ADAYO华阳已先后与腾讯车联、吴彤车联、讯飞飞宇、华为HiCar、地平线、新驰科技等达成合作,并已量产多项客户项目。未来,ADAYO华阳表示,将继续专注于智能驾驶舱相关的R&D,以及开放赋能,携手更多生态伙伴,帮助主机厂快速开展产品研发,打造以人为本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让终端用户真正实现千人智能驾驶体验。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新型高分辨率摄像头可实现转角成像 有望用于驾驶辅助系统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新型高分辨率摄像头,可帮助减少障碍物,并允许非视距成像(NLoS)。

1900/1/1 0:00:00
投资电池核心材料是未来车企的重中之重

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投资电池核心材料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未来电池材料的短缺可能是致命的,在战略投资上,很多车企都在行动。

1900/1/1 0:00:00
成立一年规划三款车,智己汽车快工能否出「细活」?

来源:智己汽车官方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王妍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首次参加的广州车展上,智几汽车又带着新车型并交出新的时间表。

1900/1/1 0:00:00
凯迪拉克新车名曝光 旗舰电动轿车/凯雷德EV等

日前,根据外媒信息:凯迪拉克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了四个商标,分别为:Celestiq、EscaladeIQL、Vistiq、Lumistiq。

1900/1/1 0:00:00
戴姆勒申请新专利 轮胎可主动放气降压

日前,据外媒报道,戴姆勒申请了一项新专利。该专利为轮胎增加了一个可主动放气的阀门,紧急状况下,若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可以自动为轮胎放气,使轮胎变扁平实现减速,作为后备制动系统。

1900/1/1 0:00:00
和捷豹路虎一起走过最难的路,才能抵达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但人力终有边界,如果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与你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我们如何才能到达他们的身边?捷豹路虎给出了答案一切有我。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