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谁也没想到,自动驾驶技术会这么快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2021年,相关政策不断开放,全国多地出现Robotaxi试运营服务。一些车企顺应行业趋势,推出了具有一定水平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自动驾驶行业欢欣鼓舞,因为技术正在不断接近应用。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仍然是一个新事物,由于对它缺乏深入的了解,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种认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远高于人类手动驾驶,你可以放心信赖自动驾驶技术,但人类失控的车辆驾驶造成的悲剧很多;另一种则因为有一定水平的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远远低于人类驾驶,甚至对其产生恐惧。
其实,以上观点大多是基于少数案例,难免有失偏颇。
近日,由中汽中心、同济大学、百度联合完成的《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正式发布。本白皮书结合中国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下的相关政策法规、安全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对比,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为白皮书增强了科学性和说服力。
新智家试图通过《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中的数据和案例,揭开自动驾驶的真实面纱。
减少80%的人为事故
交通工具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
自1886年1月29日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个人的足迹在汽车的帮助下不断延伸,生产资料之间的流通更加顺畅,汽车也使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人类拥有控制权的汽车驾驶过程中,各种因素随时导致车祸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每24秒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另有2000万至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如今,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世界上第八大死亡原因。
中国的交通事故现状同样严峻。据部交管局《交通事故统计年报》统计,2017年至2019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23.19万起,年均死亡6.3万人,另有24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
通过国内最大的道路交通数据库CIDAS,《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筛选出2011年至2021年乘用车造成的6967起事故,发现约81.5%的乘用车事故是由驾驶员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约79.9%是由于驾驶员的主观错误造成的,约20.1%是由于驾驶员能力有限造成的。
具体来说,驾驶员主观错误造成事故的详细原因可分为不按规定让行、超速、违规占用车道、酒后驾驶、违反交通信号、疲劳驾驶。其中,未能遵守规定的银行比例高达43.4%。然而,由于驾驶员能力有限而导致的事故原因可以细分为不注意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不保持安全车距、驾驶熟练程度低以及其他错误的驾驶行为。
观察以上客车事故原因,可以发现事故原因大多与“人”的侵害密切相关。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取代人类驾驶员,交通事故率将会显著降低。
根据国外机构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的研究,如果美国道路上90%的汽车都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车祸数量将从600万下降到130万,死亡人数将从3.3万下降到1.13万。
产生这些数据的部分原因是基于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对周围环境的实时动态采集和识别,然后及时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采取相应措施。
基于CIDAS数据库的数据,下图显示了分别由人类驾驶员和自动驾驶员控制的车辆发生碰撞前1.0秒的瞬间,30°、45°和60°检测范围内的行人重心分布情况。相比人类驾驶汽车的能力有限,自动驾驶感知功能可以提前察觉到90%以上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此外,不受疲劳和情绪影响的相对完善的自动驾驶汽车决策规划可以保证车辆按照交通规则行驶……ns,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减少人类驾驶的主观错误,即可以有效避免80%由人类驾驶造成的事故,交通安全将大大提高。
但是,自动驾驶汽车并不能完全杜绝事故,实现100%的驾驶安全。
2020年10月,Waymo发布了《Waymo公共道路安全性能数据》白皮书,首次公开讨论了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的碰撞事故。报告显示,在约981万公里的真实道路行驶过程中,与Waymo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18起碰撞或轻微接触事故。
此外,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模拟环境中发生了29起碰撞事故,主要是由于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不合规行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远高于人类,但不等于零事故。
司机的安全多了一道屏障。
既然自动驾驶无法做到100%安全,人类驾驶员还是需要关注路况,及时干预,那么将自动驾驶引入汽车的意义何在?
答案是,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
当自动驾驶汽车普及率达到25%、50%、75%和100%时,交通冲突将分别减少12%-47%、50%-80%、82%-92%和90%-94%。
虽然交通事故难以避免,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提前感知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缓解事故伤亡,降低二次事故的碰撞风险。
目前,在全球多家公司对自动驾驶汽车长达数年的测试过程中,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事故只是偶然案例。截至2020年底,在北京路测里程超过200万公里的企业中,百度Apollo无论是测试车辆还是测试里程都位居第一,且在测试过程中未对其他交通参与者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除了减少外界造成的交通事故,自动驾驶汽车在设计之初就遵循安全为本的原则,通过安全系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主安全系统、冗余系统和远程云驾驶系统。
至于主要的安全系统,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了高稳定性、实时性和低延迟的操作系统,其响应时间远远小于人类驾驶员的250毫秒。自动驾驶汽车在处理危险情况时可以及时做出反应,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此外,其多传感器提供的环境感知,结合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道路及车辆信息,可以将车辆预判信息与实际道路信息进行交叉验证,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极端天气影响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
在冗余系统方面,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单元和域控制、传感器、车辆底盘等硬件完全冗余。当检测到软硬件异常状态或超出奇数应对能力时,自动驾驶汽车会专门启动冗余系统,自动驾驶功能会立即降级,让驾驶员完全停止自动驾驶系统来安全控制车辆。
远程云驱动器为操作员提供了实时远程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当自动驾驶汽车难以自动脱离或辅助复杂操作时,单个操作人员可以在5G网络条件下远程控制汽车,使其快速远离被困或危险区域,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通过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更高的安全防护能力,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行业标准从无序到有序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高,辅助驾驶功能甚至自动驾驶功能几乎会成为未来量产车型的标准配置。更高的技术要求威胁到主机厂的生存,投资不足i……研发和辅助驾驶功能需要改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主机厂为了标榜自己产品的优越性,稳固市场份额,在营销中把自己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宣称为更高的L4级甚至L5级自动驾驶功能。
在一些急功近利的主机厂商铺天盖地的宣传下,辅助驾驶被迫披上了“自动驾驶”的外衣,一些用户在密集的宣传攻势下高度信任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酿成了人间惨剧。这个时候,一些主机厂就见机行事,迅速撕掉伪装,不公正地声称自己是无辜的。正因如此,在技术推广上相对谨慎的自动驾驶行业集体遭遇阴霾。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发布起到了激进的作用,自动驾驶行业迫切需要这样客观、科学的科普材料来传递正确的自动驾驶知识。
当用户知道如何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以及何时正确开启辅助驾驶,相关事故就会相应减少。在更好的舆论环境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会更顺畅。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阐述了政策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严格安全要求,以及包括百度Apollo在内的自动驾驶玩家的多重安全冗余。
以安全为导向的自动驾驶汽车遵循车辆设计之初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要求和设计思路,通过核心算法策略设计、软硬件冗余安全设计、远程云驾驶技术和全流程测试验证技术,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从系统设计到实际操作,自动驾驶汽车构建了三层安全体系,远比人类驾驶更加完善。因此,《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发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的担忧和疑虑,鼓励更多的普通人体验自动驾驶服务,进而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的推广成本。
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并没有刻意回避与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的事故,而是如实列举并仔细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证明了自动驾驶并非完全安全的客观事实,降低了普通人对过度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心理预期。
优步自动驾驶汽车和两轮汽车事故
某种程度上,自动驾驶事故案例的主动公开,也提高了公众对自动驾驶的容忍度,而不是在相关事件发生后,让公众归咎于技术缺陷或引发不必要的技术恐慌。
摘要
在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还披露了百度Apollo车辆遇到的一起交通事故,原因是人类司机违规闯红灯。
据悉,在此次事件中,百度Apollo的测试车辆按照交通法规正常行驶,一辆社会车辆突然闯红灯向测试车辆驶来,最终导致两车相撞事故。
如果调查这次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驾驶车辆相撞的原因,原因是人类驾驶员违规驾驶,破坏交通安全,导致了相撞。如果排除这个变量,自动驾驶汽车就不会出现这种因违章造成的事故。
在几起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事故叠加之后,业界对“自动驾驶”的定义经历了一轮反思,社会对自动驾驶是什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然而,主机厂在网络上爆发的“反思潮”既迅速又短暂,其影响力不可及且不可持续,无法系统性地改变大众对自动驾驶的错误认知。
一份由多家科研机构和行业头部公司共同完成的自动驾驶白皮书,结合政策、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对自动驾驶进行解读,是“妖魔化”自动驾驶真实面目的最佳载体,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远非……他也一样。
中国汽车中心、同济大学、百度共同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已经发布,在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技术应用新阶段的时候,其对自动驾驶行业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自动驾驶技术仍在稳步发展,更多类似《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东西有望出现,清洗行业,还原其本来面目,推动技术良性发展。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可能谁也没想到,自动驾驶技术会这么快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2021年,相关政策不断开放,全国多地出现Robotaxi试运营服务。一些车企顺应行业趋势,推出了具有一定水平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自动驾驶行业欢欣鼓舞,因为技术正在不断接近应用。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仍然是一个新事物,由于对它缺乏深入的了解,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种认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远高于人类手动驾驶,你可以放心信赖自动驾驶技术,但人类失控的车辆驾驶造成的悲剧很多;另一种则因为有一定水平的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远远低于人类驾驶,甚至对其产生恐惧。
其实,以上观点大多是基于少数案例,难免有失偏颇。
近日,由中汽中心、同济大学、百度联合完成的《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正式发布。本白皮书结合中国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下的相关政策法规、安全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对比,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支持,为白皮书增强了科学性和说服力。
新智家试图通过《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中的数据和案例,揭开自动驾驶的真实面纱。
减少80%的人为事故
交通工具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
自1886年1月29日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个人的足迹在汽车的帮助下不断延伸,生产资料之间的流通更加顺畅,汽车也使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人类拥有控制权的汽车驾驶过程中,各种因素随时导致车祸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相当于每24秒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另有2000万至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如今,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世界上第八大死亡原因。
中国的交通事故现状同样严峻。据部交管局《交通事故统计年报》统计,2017年至2019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23.19万起,年均死亡6.3万人,另有24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
通过国内最大的道路交通数据库CIDAS,《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筛选出2011年至2021年乘用车造成的6967起事故,发现约81.5%的乘用车事故是由驾驶员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约79.9%是由于驾驶员的主观错误造成的,约20.1%是由于驾驶员能力有限造成的。
具体来说,驾驶员主观错误造成事故的详细原因可分为不按规定让行、超速、违规占用车道、酒后驾驶、违反交通信号、疲劳驾驶。其中,未能遵守规定的银行比例高达43.4%。然而,由于驾驶员能力有限而导致的事故原因可以细分为不注意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不保持安全车距、驾驶熟练程度低以及其他错误的驾驶行为。
观察以上客车事故原因,可以发现事故原因大多与“人”的侵害密切相关。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取代人类驾驶员,交通事故率将会显著降低。
根据国外机构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的研究,如果美国道路上90%的汽车都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车祸数量将从600万下降到130万,死亡人数将从3.3万下降到1.13万。
产生这些数据的部分原因是基于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对周围环境的实时动态采集和识别,然后及时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采取相应措施。
基于CIDAS数据库的数据,下图显示了分别由人类驾驶员和自动驾驶员控制的车辆发生碰撞前1.0秒的瞬间,30°、45°和60°检测范围内的行人重心分布情况。相比人类驾驶汽车的能力有限,自动驾驶感知功能可以提前察觉到90%以上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此外,不受疲劳和情绪影响的相对完善的自动驾驶汽车决策规划可以保证车辆按照交通规则行驶……ns,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减少人类驾驶的主观错误,即可以有效避免80%由人类驾驶造成的事故,交通安全将大大提高。
但是,自动驾驶汽车并不能完全杜绝事故,实现100%的驾驶安全。
2020年10月,Waymo发布了《Waymo公共道路安全性能数据》白皮书,首次公开讨论了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的碰撞事故。报告显示,在约981万公里的真实道路行驶过程中,与Waymo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18起碰撞或轻微接触事故。
此外,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模拟环境中发生了29起碰撞事故,主要是由于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不合规行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远高于人类,但不等于零事故。
司机的安全多了一道屏障。
既然自动驾驶无法做到100%安全,人类驾驶员还是需要关注路况,及时干预,那么将自动驾驶引入汽车的意义何在?
答案是,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
当自动驾驶汽车普及率达到25%、50%、75%和100%时,交通冲突将分别减少12%-47%、50%-80%、82%-92%和90%-94%。
虽然交通事故难以避免,但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提前感知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缓解事故伤亡,降低二次事故的碰撞风险。
目前,在全球多家公司对自动驾驶汽车长达数年的测试过程中,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事故只是偶然案例。截至2020年底,在北京路测里程超过200万公里的企业中,百度Apollo无论是测试车辆还是测试里程都位居第一,且在测试过程中未对其他交通参与者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除了减少外界造成的交通事故,自动驾驶汽车在设计之初就遵循安全为本的原则,通过安全系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主安全系统、冗余系统和远程云驾驶系统。
至于主要的安全系统,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了高稳定性、实时性和低延迟的操作系统,其响应时间远远小于人类驾驶员的250毫秒。自动驾驶汽车在处理危险情况时可以及时做出反应,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此外,其多传感器提供的环境感知,结合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道路及车辆信息,可以将车辆预判信息与实际道路信息进行交叉验证,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极端天气影响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
在冗余系统方面,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单元和域控制、传感器、车辆底盘等硬件完全冗余。当检测到软硬件异常状态或超出奇数应对能力时,自动驾驶汽车会专门启动冗余系统,自动驾驶功能会立即降级,让驾驶员完全停止自动驾驶系统来安全控制车辆。
远程云驱动器为操作员提供了实时远程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当自动驾驶汽车难以自动脱离或辅助复杂操作时,单个操作人员可以在5G网络条件下远程控制汽车,使其快速远离被困或危险区域,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通过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更高的安全防护能力,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行业标准从无序到有序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高,辅助驾驶功能甚至自动驾驶功能几乎会成为未来量产车型的标准配置。更高的技术要求威胁到主机厂的生存,投资不足i……研发和辅助驾驶功能需要改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主机厂为了标榜自己产品的优越性,稳固市场份额,在营销中把自己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宣称为更高的L4级甚至L5级自动驾驶功能。
在一些急功近利的主机厂商铺天盖地的宣传下,辅助驾驶被迫披上了“自动驾驶”的外衣,一些用户在密集的宣传攻势下高度信任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酿成了人间惨剧。这个时候,一些主机厂就见机行事,迅速撕掉伪装,不公正地声称自己是无辜的。正因如此,在技术推广上相对谨慎的自动驾驶行业集体遭遇阴霾。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发布起到了激进的作用,自动驾驶行业迫切需要这样客观、科学的科普材料来传递正确的自动驾驶知识。
当用户知道如何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以及何时正确开启辅助驾驶,相关事故就会相应减少。在更好的舆论环境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会更顺畅。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阐述了政策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严格安全要求,以及包括百度Apollo在内的自动驾驶玩家的多重安全冗余。
以安全为导向的自动驾驶汽车遵循车辆设计之初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要求和设计思路,通过核心算法策略设计、软硬件冗余安全设计、远程云驾驶技术和全流程测试验证技术,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从系统设计到实际操作,自动驾驶汽车构建了三层安全体系,远比人类驾驶更加完善。因此,《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发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的担忧和疑虑,鼓励更多的普通人体验自动驾驶服务,进而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的推广成本。
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并没有刻意回避与自动驾驶车辆相关的事故,而是如实列举并仔细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证明了自动驾驶并非完全安全的客观事实,降低了普通人对过度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心理预期。
优步自动驾驶汽车和两轮汽车事故
某种程度上,自动驾驶事故案例的主动公开,也提高了公众对自动驾驶的容忍度,而不是在相关事件发生后,让公众归咎于技术缺陷或引发不必要的技术恐慌。
摘要
在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还披露了百度Apollo车辆遇到的一起交通事故,原因是人类司机违规闯红灯。
据悉,在此次事件中,百度Apollo的测试车辆按照交通法规正常行驶,一辆社会车辆突然闯红灯向测试车辆驶来,最终导致两车相撞事故。
如果调查这次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驾驶车辆相撞的原因,原因是人类驾驶员违规驾驶,破坏交通安全,导致了相撞。如果排除这个变量,自动驾驶汽车就不会出现这种因违章造成的事故。
在几起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事故叠加之后,业界对“自动驾驶”的定义经历了一轮反思,社会对自动驾驶是什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然而,主机厂在网络上爆发的“反思潮”既迅速又短暂,其影响力不可及且不可持续,无法系统性地改变大众对自动驾驶的错误认知。
一份由多家科研机构和行业头部公司共同完成的自动驾驶白皮书,结合政策、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对自动驾驶进行解读,是“妖魔化”自动驾驶真实面目的最佳载体,其影响力和权威性远非……他也一样。
中国汽车中心、同济大学、百度共同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已经发布,在自动驾驶技术走向技术应用新阶段的时候,其对自动驾驶行业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自动驾驶技术仍在稳步发展,更多类似《自动驾驶车辆交通安全白皮书》的东西有望出现,清洗行业,还原其本来面目,推动技术良性发展。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2021年12月10日,由雷峰网amp新智驾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在深圳正式召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12月16日,韩国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宣布推出一系列广泛的尖端汽车内存解决方案,专为下一代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设计。
1900/1/1 0:00:0012月19日上午,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厦门举行。
1900/1/1 0:00:002021年12月16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联合主办,
1900/1/1 0:00:00继12月初滴滴宣布要从纽交所退市后,现在Uber又宣布计划出售其持有的滴滴股份。
1900/1/1 0:00:00日前,爱驰汽车宣布与进口商AndersenMotors达成合作,将正式登陆瑞典市场,瑞典当地消费者从明年1月起将能够订购爱驰U5参数询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