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矿区,自动驾驶的下一个战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自驾行业一直在加速发展。

相关政策的发布,使得开放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成为可能。例如,百度Apollo和马骁智行获准在北京开始自动驾驶的商业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开放的道路,公园、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的商业化进度似乎更加稳定和迅速,不少玩家将商业化触角伸向了海外。

也正因如此,一度被忽视的封闭场景开始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了。

不容小觑的近万亿美元市场

提起“自动驾驶”这个词,人们往往会第一次联想到科幻电影片段中主角驰骋在城市道路上的画面。虽然现在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有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在开放道路上的商业应用将在10到20年后实现。这意味着电影场景可能还很遥远。

然而,在人们较少关注的封闭场景中,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人类工作甚至生活的一部分。

封闭场景自动驾驶可以分为矿区、港口、干线物流、机场、物流园区、码头物流六个子应用场景。其中,隐藏矿区是自动驾驶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

地雷经常和地广人稀、沟壑纵横等等关键词一起出现。它们分布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偏远山区,往往占地数十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采和挖掘,高耸的矿中心逐渐演变成深达数十米的大坑,采矿车碾过后的石板路周围尘土飞扬,成了这里常见的景象。

驾驶无人驾驶矿卡

在灰褐色的光秃秃的群山和稀疏的绿色植物中,人类是这片荒凉土地上不可多得的生物。然而,由于矿工平均年龄的上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有意继续在矿区工作的人数正在减少。

亿欧发布的《2021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研究报告》显示,矿山70%的劳动力是60后、70后,同时流动性强,一般5-6年就会跳槽,而偏远地区如高原地区的恶劣工作环境,平均跳槽时间为3年。

随着现有工人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矿山工作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因此,承担着替代人类部分工作任务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前所述,矿道场景单一、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得自动驾驶不受路权限制,为其提供了先落地的机会;但矿区有严格的运营交通规定,人不能随意移动,减少了不可控因素,降低了自动驾驶的应用门槛。

此外,中国2017年发布的绿色矿山政策为自动驾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机会。

亿欧的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型矿山数量约为4324座,未来中国大型矿山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且大部分为国有。

越来越多的大型矿山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据亿欧智库调查,2030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29亿元/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交通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912亿元/年。

中国矿区自动驾驶发展预测(来源:2021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对于单个矿山项目来说,将自动驾驶引入车辆,不仅可以节省驾驶员的成本,还可以因技术支持而优化车辆的运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减少人员参与运输作业将减少伤亡。按照国家监管政策的要求,如果一个矿区发生安全事故,该矿区需要停产整顿,这将给涉案矿区造成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损失。事故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管理者承担刑事责任。

更重要的是,为了尽快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中国近年来正在不断推进需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矿山模式,而自动驾驶融合多种技术的特点也将有助于智慧矿山的建设。

适宜的落地环境,积极的政策推动,广阔的市场需求,可观的经济效益,都证明矿区自动驾驶是一个长期被低估、不容忽视的好生意。

矿井自动驾驶,加速商业化

如今,自动驾驶在中国矿区的应用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矿区都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回溯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的发展,这一切都将在短短七年内实现。

2014-2016年,可以算是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汇拓、塔格之星、雷勃科技等一批专注于挖掘场景的自动驾驶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始尝试开发相关产品。比如,辉拓与徐工集团合作研发包括110吨无人矿卡在内的蓝星系列产品,北方股份开始涉足无人矿车研发。

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性战略(2016-2030年)》要求全国矿区实现无人化作业。借着政策东风,中国矿用自动驾驶正式进入技术研发阶段。

同时,当时国内出现了全面淘汰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区的浪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1月,全国淘汰关闭煤矿4800处,大型矿井数量持续增长。

大矿相对平坦宽阔的道路为无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着陆条件。在此期间,许多自动驾驶公司开始与中国不同类型的矿区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矿区的实际运营中。目前,自动驾驶已在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矿区、华能集团伊敏矿区、宝武集团马鞍山南山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等矿区投入试运营。

感谢很多公司,包括自动驾驶领域,推广的少而无人……煤炭生产过程,2016-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39亿吨。与此同时,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数据显示,我国煤矿死亡人数从2016年的538人下降到2020年的225人,百万吨死亡率相应从0.156下降到0.058。

近年来中国煤矿产量和死亡率(来源:民生证券研究所)

自动驾驶公司深入一线考察矿区生产环境和实际需求,为该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矿区生产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的技术验证、磨合、调试和再验证,其部分产品已逐渐成为矿山生产的真正组成部分,实现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如今,矿区自动驾驶已经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是针对矿车后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与矿山企业或运输队合作,对不同品牌、型号的矿用卡车进行线控改造,为矿区提供无人车。

其次是矿车前装,成为主机厂前装供应商,为矿山企业和运输队提供无人车。

第三,对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矿企、运输队、主机厂合作,共同完成矿区无人化运营,共同参与运输成本的分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只有慧拓实现了全部三种模式,成为国内唯一的全栈式无人矿山技术和运营服务商。很多赛道的其他玩家,比如易控,要么是运营商,要么是纯技术供应商。虽然后者相对较轻,但对于矿山企业来说,不仅是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车队需要一笔巨大的支出,矿区整体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升级也非常重要,因此从技术到运营的赋能对其尤为重要。

据统计,慧拓2021年商业订单总额达5亿元,复购率超过70%,保持行业第一。目前,其自动驾驶技术已在30多个矿区落地,参与了全国十大煤矿近80%的无人驾驶智慧矿井。所以矿区自驾形成了超强的市场格局。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大雁公司(宝日喜乐能源)与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汇拓公司合作的全球首个极寒条件下5G+220吨无人卡车编组作业项目,通过了工业示范作业安全评估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三个“国内第一”,填补了极寒地区无人采矿装备领域的多项空白,在国内相关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矿井运输作业可分为开采-运输-卸料三步,每一步都需要自动驾驶的感知能力。比如矿车行驶时,需要监控路面物体,在滚滚尘土中自动行驶;倾倒垃圾时,要准确停车,防止掉进几十米的坑里,还要检查垃圾是否排尽。另外,矿区广泛分布在极寒、高原、多雨的环境中,这就要求自动驾驶部分具有耐寒、抗震、防潮的能力。

植根于常年复杂的采矿环境,各个自动驾驶玩家在多年的丰富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运输作业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中,基于王飞跃教授在智能控制领域30多年的研究经验的“ACP并行理论”,慧拓自主研发了并行矿用操作系统。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全球全模型、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能矿山运营平台。去年,汇拓联合陕煤集团小保当煤矿、中国电信建设5G+智慧井工矿区,通过陕西省工信厅验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无人露天矿和无人运输场景的公司,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技术实力。

汇拓近日宣布完成近3亿元C轮融资,也证明了其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C轮融资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从行业内自动驾驶公司的投融资事件来看,自动驾驶公司70%的融资轮都在B轮之前,这对于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来说更是凤毛麟角。继今年1月13日宣布完成C轮融资后,汇拓再次创下矿区自动驾驶赛道单笔最大融资纪录,成为矿区首家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自动驾驶玩家。

矿区自动驾驶率先实现商业化,使其成为自动驾驶商业落地困难背景下的独特存在。

跨界融合,矿区玩家的新出路

自动驾驶近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自动驾驶玩家不断突破界限,尝试新的商业化可能性。

Robotaxi玩家开始加快布局,从开放的道路闯入封闭的场景。比如文远智行宣布无人货运业务,马骁智行切入干线物流场景,百度大举进入矿山轨道。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封闭的现场已经变成了一块甜蜜的蛋糕,吸引了更多的自驾玩家来分享美食。

虽然开放场景对自动驾驶的综合要求更高,但从开放场景进入封闭场景并不意味着降维打击,尤其是矿区。

首先,与开放场景不同,自动驾驶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抢夺善变的用户。矿区是相对封闭的a对B市场,需要为项目方排忧解难,赢得客户的信任。

其次,矿区复杂的环境给自动驾驶的应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原有技术的迁移和顺利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需要开发一套适合矿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矿区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来源于矿区自动驾驶公司积累的项目实践和丰富经验。

以矿用卡车的改造为例。一辆矿用卡车往往价值2000万元至3000万元,一辆自行车成本极高。自动驾驶公司必须在不影响矿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完成矿用卡车的改造。这对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和车辆结构的识别有极高的要求。此外,改装后还涉及调整、技术验证、磨合等环节。整个改造周期长,直接抬高了自动驾驶公司的测试和运营成本。

即使完成了某个品牌模式的转型,如果开放场景的跨界玩家决定长期在这个领域工作,还是需要完成doze的线控转型适配……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项目机会。

矿区项目的获得是一场位置之争。

矿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它具有性、公益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以国有企业为主力军。他们对自动驾驶公司和技术的要求极高。在现有的矿区自动驾驶玩家中,汇拓作为中科院孵化的“国家队”科技企业,比其他公司更具有信任优势。

此外,原玩家在过去几年通过了项目方的技术验证和磨合,获得了绝大多数项目,留给后来者的项目机会较少。

所以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在技术和工程市场份额上已经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很难被外人轻易撼动。

事实上,不仅开放场景的玩家试图整合行业,封闭场景的玩家,包括慧拓,在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后,也有相关动作。

据悉,汇拓依托矿山封闭场景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从2021年开始,在园区物流、智能网联建设等多个封闭半封闭的场景展中实现商业化。

去年3月,慧拓与航天科工十院下属的贵州航天天马公司在园区物流领域展开合作。基于天马物流车平台和慧拓研发的龚宇系统,实现了物流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综合调度,开发了园区无人物流车。

同时,慧拓已经完成了域控制器、远程驾驶系统、V2X车道感知协同系统、线控VCU、防撞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批量交付。

基于技术,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正在开始新的商业化可能性。

摘要

智能矿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自驾行业一直在加速发展。

相关政策的发布,使得开放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成为可能。例如,百度Apollo和马骁智行获准在北京开始自动驾驶的商业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开放的道路,公园、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的商业化进度似乎更加稳定和迅速,不少玩家将商业化触角伸向了海外。

也正因如此,一度被忽视的封闭场景开始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了。

不容小觑的近万亿美元市场

提起“自动驾驶”这个词,人们往往会第一次联想到科幻电影片段中主角驰骋在城市道路上的画面。虽然现在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有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在开放道路上的商业应用将在10到20年后实现。这意味着电影场景可能还很遥远。

然而,在人们较少关注的封闭场景中,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人类工作甚至生活的一部分。

封闭场景自动驾驶可以分为矿区、港口、干线物流、机场、物流园区、码头物流六个子应用场景。其中,隐藏矿区是自动驾驶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

地雷经常和地广人稀、沟壑纵横等等关键词一起出现。它们分布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偏远山区,往往占地数十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采和挖掘,高耸的矿中心逐渐演变成深达数十米的大坑,采矿车碾过后的石板路周围尘土飞扬,成了这里常见的景象。

驾驶无人驾驶矿卡

在灰褐色的光秃秃的群山和稀疏的绿色植物中,人类是这片荒凉土地上不可多得的生物。然而,由于矿工平均年龄的上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有兴趣继续在矿区工作的人数是……折皱。

亿欧发布的《2021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研究报告》显示,矿山70%的劳动力是60后、70后,同时流动性强,一般5-6年就会跳槽,而偏远地区如高原地区的恶劣工作环境,平均跳槽时间为3年。

随着现有工人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矿山工作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因此,承担着替代人类部分工作任务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前所述,矿道场景单一、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得自动驾驶不受路权限制,为其提供了先落地的机会;但矿区有严格的运营交通规定,人不能随意移动,减少了不可控因素,降低了自动驾驶的应用门槛。

此外,中国2017年发布的绿色矿山政策为自动驾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机会。

亿欧的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型矿山数量约为4324座,未来中国大型矿山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且大部分为国有。

越来越多的大型矿山不仅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据亿欧智库调查,2030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29亿元/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交通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912亿元/年。

中国矿区自动驾驶发展预测(来源:2021年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对于单个矿山项目来说,将自动驾驶引入车辆,不仅可以节省驾驶员的成本,还可以因技术支持而优化车辆的运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减少人员参与运输作业将减少伤亡。按照国家监管政策的要求,如果一个矿区发生安全事故,该矿区需要停产整顿,这将给涉案矿区造成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损失。事故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管理者承担刑事责任。

更重要的是,为了尽快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中国近年来正在不断推进需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矿山模式,而自动驾驶融合多种技术的特点也将有助于智慧矿山的建设。

适宜的落地环境,积极的政策推动,广阔的市场需求,可观的经济效益,都证明矿区自动驾驶是一个长期被低估、不容忽视的好生意。

矿井自动驾驶,加速商业化

如今,自动驾驶在中国矿区的应用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矿区都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回溯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的发展,这一切都将在短短七年内实现。

2014-2016年,可以算是中国矿区自动驾驶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汇拓、塔格之星、雷勃科技等一批专注于挖掘场景的自动驾驶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始尝试开发相关产品。比如,辉拓与徐工集团合作研发包括110吨无人矿卡在内的蓝星系列产品,北方股份开始涉足无人矿车研发。

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性战略(2016-2030年)》要求全国矿区实现无人化作业。借着政策东风,中国矿用自动驾驶正式进入技术研发阶段。

同时,当时国内出现了全面淘汰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区的浪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1月,全国淘汰关闭煤矿4800处,大型矿井数量持续增长。

大矿相对平坦宽阔的道路为无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着陆条件。在此期间,许多自动驾驶公司开始与中国不同类型的矿区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矿区的实际运营中。目前,自动驾驶已在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矿区、华能集团伊敏矿区、宝武集团马鞍山南山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等矿区投入试运营。

感谢很多公司,包括自动驾驶领域,推广的少而无人……煤炭生产过程,2016-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39亿吨。与此同时,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数据显示,我国煤矿死亡人数从2016年的538人下降到2020年的225人,百万吨死亡率相应从0.156下降到0.058。

近年来中国煤矿产量和死亡率(来源:民生证券研究所)

自动驾驶公司深入一线考察矿区生产环境和实际需求,为该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矿区生产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的技术验证、磨合、调试和再验证,其部分产品已逐渐成为矿山生产的真正组成部分,实现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如今,矿区自动驾驶已经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是针对矿车后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与矿山企业或运输队合作,对不同品牌、型号的矿用卡车进行线控改造,为矿区提供无人车。

其次是矿车前装,成为主机厂前装供应商,为矿山企业和运输队提供无人车。

第三,对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矿企、运输队、主机厂合作,共同完成矿区无人化运营,共同参与运输成本的分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只有慧拓实现了全部三种模式,成为国内唯一的全栈式无人矿山技术和运营服务商。很多赛道的其他玩家,比如易控,要么是运营商,要么是纯技术供应商。虽然后者相对较轻,但对于矿山企业来说,不仅是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车队需要一笔巨大的支出,矿区整体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升级也非常重要,因此从技术到运营的赋能对其尤为重要。

据统计,慧拓2021年商业订单总额达5亿元,复购率超过70%,保持行业第一。目前,其自动驾驶技术已在30多个矿区落地,参与了全国十大煤矿近80%的无人驾驶智慧矿井。所以矿区自驾形成了超强的市场格局。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大雁公司(宝日喜乐能源)与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汇拓公司合作的全球首个极寒条件下5G+220吨无人卡车编组作业项目,通过了工业示范作业安全评估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三个“国内第一”,填补了极寒地区无人采矿装备领域的多项空白,在国内相关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矿井运输作业可分为开采-运输-卸料三步,每一步都需要自动驾驶的感知能力。比如矿车行驶时,需要监控路面物体,在滚滚尘土中自动行驶;倾倒垃圾时,要准确停车,防止掉进几十米的坑里,还要检查垃圾是否排尽。另外,矿区广泛分布在极寒、高原、多雨的环境中,这就要求自动驾驶部分具有耐寒、抗震、防潮的能力。

植根于常年复杂的采矿环境,各个自动驾驶玩家在多年的丰富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运输作业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中,基于王飞跃教授在智能控制领域30多年的研究经验的“ACP并行理论”,慧拓自主研发了并行矿用操作系统。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全球全模型、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能矿山运营平台。去年,汇拓联合陕煤集团小保当煤矿、中国电信建设5G+智慧井工矿区,通过陕西省工信厅验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无人露天矿和无人运输场景的公司,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技术实力。

汇拓近日宣布完成近3亿元C轮融资,也证明了其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C轮融资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从行业内自动驾驶公司的投融资事件来看,自动驾驶公司70%的融资轮都在B轮之前,这对于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来说更是凤毛麟角。继今年1月13日宣布完成C轮融资后,汇拓再次创下矿区自动驾驶赛道单笔最大融资纪录,成为矿区首家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自动驾驶玩家。

矿区自动驾驶率先实现商业化,使其成为自动驾驶商业落地困难背景下的独特存在。

跨界融合,矿区玩家的新出路

自动驾驶近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自动驾驶玩家不断突破界限,尝试新的商业化可能性。

Robotaxi玩家开始加快布局,从开放的道路闯入封闭的场景。比如文远智行宣布无人货运业务,马骁智行切入干线物流场景,百度大举进入矿山轨道。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封闭的现场已经变成了一块甜蜜的蛋糕,吸引了更多的自驾玩家来分享美食。

虽然开放场景对自动驾驶的综合要求更高,但从开放场景进入封闭场景并不意味着降维打击,尤其是矿区。

首先,与开放场景不同,自动驾驶公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抢夺善变的用户。矿区是相对封闭的a对B市场,需要为项目方排忧解难,赢得客户的信任。

其次,矿区复杂的环境给自动驾驶的应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原有技术的迁移和顺利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需要开发一套适合矿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矿区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来源于矿区自动驾驶公司积累的项目实践和丰富经验。

以矿用卡车的改造为例。一辆矿用卡车往往价值2000万元至3000万元,一辆自行车成本极高。自动驾驶公司必须在不影响矿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完成矿用卡车的改造。这对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和车辆结构的识别有极高的要求。此外,改装后还涉及调整、技术验证、磨合等环节。整个改造周期长,直接抬高了自动驾驶公司的测试和运营成本。

即使完成了某个品牌模式的转型,如果开放场景的跨界玩家决定长期在这个领域工作,还是需要完成doze的线控转型适配……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项目机会。

矿区项目的获得是一场位置之争。

矿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它具有性、公益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以国有企业为主力军。他们对自动驾驶公司和技术的要求极高。在现有的矿区自动驾驶玩家中,汇拓作为中科院孵化的“国家队”科技企业,比其他公司更具有信任优势。

此外,原玩家在过去几年通过了项目方的技术验证和磨合,获得了绝大多数项目,留给后来者的项目机会较少。

所以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在技术和工程市场份额上已经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很难被外人轻易撼动。

事实上,不仅开放场景的玩家试图整合行业,封闭场景的玩家,包括慧拓,在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后,也有相关动作。

据悉,汇拓依托矿山封闭场景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从2021年开始,在园区物流、智能网联建设等多个封闭半封闭的场景展中实现商业化。

去年3月,慧拓与航天科工十院下属的贵州航天天马公司在园区物流领域展开合作。基于天马物流车平台和慧拓研发的龚宇系统,实现了物流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综合调度,开发了园区无人物流车。

同时,慧拓已经完成了域控制器、远程驾驶系统、V2X车道感知协同系统、线控VCU、防撞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批量交付。

基于技术,矿区的自动驾驶玩家正在开始新的商业化可能性。

摘要

智能矿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卡特彼勒公司就已经在美国矿山布置了扫描雷达系统和大量传感器,实现采矿车的自动驾驶。此后,日本小松公司一直在尝试自动驾驶采矿车。

经过20多年的验证,自动驾驶已经被充分证明适用于矿区。但由于几年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国产自动驾驶采矿车。虽然我国矿业自动驾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各类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矿业自动驾驶进程发展迅速,现已与国外技术水平一致。

虽然技术应用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其成为新的蓝海市场,国内大量矿区急需智能化改造,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条件。

此外,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属性,矿产资源对项目参与方的身份有明确的限制,而国内自驾玩家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针对国内矿区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在各种利好政策和成熟技术的推动下,矿区自动驾驶的春天正在提前到来。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上世纪90年代,卡特彼勒公司就已经在美国矿山布置了扫描雷达系统和大量传感器,实现采矿车的自动驾驶。此后,日本小松公司一直在尝试自动驾驶采矿车。

经过20多年的验证,自动驾驶已经被充分证明适用于矿区。但由于几年前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国产自动驾驶采矿车。虽然中国的矿业自动驾驶起步较晚,但随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矿业自动驾驶进程发展迅速,目前已与国外技术水平一致。

虽然技术应用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其成为新的蓝海市场,国内大量矿区急需智能化改造,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条件。

此外,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属性,矿产资源对项目参与方的身份有明确的限制,而国内自驾玩家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针对国内矿区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在各种利好政策和成熟技术的推动下,矿区自动驾驶的春天正在提前到来。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北京东风优越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2021年1-12月车企销量TOP10

一汽大众全年领跑车企销量榜单

1900/1/1 0:00:00
大众CEO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 正接受隔离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在上周末接受了新冠病检测,且结果呈阳性,目前他正在家中隔离并继续工作。

1900/1/1 0:00:00
加速福特中国2.0战略!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官宣成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公司(以下简称“福特汽车”)共同出资设立的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福特科技”)正式官宣成立,

1900/1/1 0:00:00
Otonomo与奥迪达成合作 实现创新数据驱动服务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移动出行智能供应商OtonomoTechnologies(Otonomo)宣布与奥迪(AUDIAG)成为车辆数据平台合作伙伴。

1900/1/1 0:00:00
实现盈利 特斯拉四季度营收177.2亿美元

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1月26日下午),特斯拉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再次扭亏为盈,再次超出预期。

1900/1/1 0:00:00
宾利研发首款纯电车型 计划2025年下线

近日,我们从宾利官方获悉,宾利将研发首款纯电动车型,并与2025年正式发布。同时宾利还宣布,在未来十年内,宾利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25亿英镑,约合2136亿人民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