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9月,吉利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打造高端智能手机开始,我就感觉其目的绝对不仅仅是造手机,而是要让手机和汽车的融合呈现出1+1大于2的新局面。现在吉利疑似收购魅族的消息出来后,我更加明确,进军手机行业是吉利实现车机协同的新思路,也是吉利智能化转型的捷径。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吉星时代正在与魅族接触商谈收购事宜,目前处于尽职调查阶段。对此,吉利回应称“不评论市场传言”,而魅族回应称“谢谢大家对魅族科技的关注,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从一个媒体人的直觉来看,这个“黏糊糊、模棱两可”的回答,应该意味着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稳定的。两条平行线的交点十年前就说过,汽车和手机完全是两条互不关心的平行线。但这两年很明显两条平行线在快速相交,因为手机巨头不断先涉足汽车行业。小米汽车官方公布了该车;华为打着“无车”的旗号造车;OPPO被反复告知要造车;苹果的苹果汽车将于2025年问世...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彦标表示,以家电为例,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进入智能家电领域,迅速洗礼了家电行业。很多曾经的家电巨头受到冲击,现在这些手机厂商进军汽车领域,也吹响了冲锋号。吉利在车企中反应比较快,看似跨界,实质上是进攻。
无独有偶,在汽车行业,进军手机市场的不止吉利一家。去年2月,特斯拉网站上发布了一段特斯拉概念手机的视频,并将其命名为特斯拉型号π,这是一款采用光致变色技术的“科幻级手机”,可以与星链中的高速卫星互联网连接,具有脑机连接功能和MarsCoin“挖矿”。一位媒体老师说,即使被吉利收购,魅族也几乎不可能翻身。我想说的是,真的很难。但吉利收购魅族的目的可能不是让其翻身,增加收入,而是拿下魅族的手机技术,串联自己的业务。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所说,“这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借助手机,用户可以直接面对,改善人车交互体验;同时推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从一家造车公司转型为科技公司。”事实上,虽然吉利早在几年前就宣布向智能化转型,但不得不承认,相比长城等众多车企,吉利的智能化步伐还是有点慢。众所周知,电动化是汽车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第一电气观察到,吉利的电气化目前是“一个失败”。有了沃尔沃的北极星,似乎已经被业界认为是失败的项目;接手的路特斯还处于转型电气化的概念阶段;唯一有所提升的氪气车,2021年只交付了6000多辆。销售报告显示,吉利2021年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0万辆,显然不符合吉利这个“独立一哥”的实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吉利不重视电动化,而是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吉利和其他车企以不同的方式专注于开发自己的智能产品,它选择了跨界合作的捷径。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成功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为什么?吉利汽车表示,这些都是吉利技术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李书福的初衷不仅仅是布局手机,更是布局未来的科技生态。他在下一盘跨界融合的大棋,强化生态系统,在下一盘构筑护城河。李书福直言,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创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强化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多屏互动的生活体验。此外,吉利试图融合卫星互联网和5G,连接移动终端、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刚需。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手机控制车机协同显然不是乌托邦式的未来。可以预见,如果吉利此次成功进军手机行业,将引领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组成的车机协同和互联发展,影响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还记得SAIC回答是否会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时,陈虹董事长直言:汽车是外壳,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灵魂。SAIC不能接受合作,因为灵魂不能在别人手里。这里说的灵魂是大数据。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想尝试构建一个独立的生态链,占据先机。吉利布局手机,并为此收购。那么为什么是魅族手机呢?能给吉利带来什么?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魅族手机。2003年,魅族为了进军MP3市场而成立,一度在MP3市场销量领先。2007年转向手机业务,2016年迎来了最美好的一年。魅族手机出货量2000万台。但今年之后,由于手机行业竞争的加速,以及新玩家的不断加入带来的消费升级,魅族逐渐边缘化,直至被市场彻底抛弃。
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出货量有限,但魅族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手机团队。这正是吉利目前所缺乏的。花钱买时间之后,吉利可以更快的填补手机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保证吉利手机的快速推出。在我看来,如果吉利成功收购魅族,不仅是汽车厂商的一次反击,也是其他汽车企业走向智能化的一条捷径。和之前收购沃尔沃一样,会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从2021年9月,吉利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打造高端智能手机开始,我就感觉其目的绝对不仅仅是造手机,而是要让手机和汽车的融合呈现出1+1大于2的新局面。现在吉利疑似收购魅族的消息出来后,我更加明确,进军手机行业是吉利实现车机协同的新思路,也是吉利智能化转型的捷径。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吉星时代正在与魅族接触商谈收购事宜,目前处于尽职调查阶段。对此,吉利回应称“不评论m……ket传言”,而魅族回应称“谢谢大家对魅族科技的关注,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从一个媒体人的直觉来看,这个“黏糊糊、模棱两可”的回答,应该意味着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稳定的。两条平行线的交点十年前就说过,汽车和手机完全是两条互不关心的平行线。但这两年很明显两条平行线在快速相交,因为手机巨头不断先涉足汽车行业。小米汽车官方公布了该车;华为打着“无车”的旗号造车;OPPO被反复告知要造车;苹果的苹果汽车将于2025年问世...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彦标表示,以家电为例,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进入智能家电领域,迅速洗礼了家电行业。很多曾经的家电巨头受到冲击,现在这些手机厂商进军汽车领域,也吹响了冲锋号。吉利在车企中反应比较快,看似跨界,实质上是进攻。
无独有偶,在汽车行业,进军手机市场的不止吉利一家。去年2月,特斯拉网站上发布了一段特斯拉概念手机的视频,并将其命名为特斯拉型号π,这是一款采用光致变色技术的“科幻级手机”,可以与星链中的高速卫星互联网连接,具有脑机连接功能和MarsCoin“挖矿”。一位媒体老师说,即使被吉利收购,魅族也几乎不可能翻身。我想说的是,真的很难。但吉利收购魅族的目的可能不是让其翻身,增加收入,而是拿下魅族的手机技术,串联自己的业务。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所说,“这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借助手机,用户可以直接面对,改善人车交互体验;同时推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从一家造车公司转型为科技公司。”事实上,虽然吉利早在几年前就宣布向智能化转型,但不得不承认,相比长城等众多车企,吉利的智能化步伐还是有点慢。众所周知,电动化是汽车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第一电气观察到,吉利的电气化目前是“一个失败”。有了沃尔沃的北极星,似乎已经被业界认为是失败的项目;接手的路特斯还处于转型电气化的概念阶段;唯一有所提升的氪气车,2021年只交付了6000多辆。销售报告显示,吉利2021年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累计销量约为10万辆,显然不符合吉利这个“独立一哥”的实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吉利不重视电动化,而是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吉利和其他车企以不同的方式专注于开发自己的智能产品,它选择了跨界合作的捷径。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成功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为什么?吉利汽车表示,这些都是吉利技术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李书福的初衷不仅仅是布局手机,更是布局未来的科技生态。他在下一盘跨界融合的大棋,强化生态系统,在下一盘构筑护城河。李书福直言,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创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强化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多屏互动的生活体验。此外,吉利试图融合卫星互联网和5G,连接移动终端、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刚需。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手机控制车机协同显然不是乌托邦式的未来。可以预见,如果吉利此次成功进军手机行业,将引领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组成的车机协同和互联发展,影响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还记得SAIC回答是否会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时,陈虹董事长直言:汽车是外壳,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灵魂。SAIC不能接受合作,因为灵魂不能在别人手里。这里说的灵魂是大数据。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想尝试构建一个独立的生态链,占据先机。吉利布局手机,并为此收购。那么为什么是魅族手机呢?能给吉利带来什么?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魅族手机。2003年,魅族为了进军MP3市场而成立,一度在MP3市场销量领先。2007年转向手机业务,2016年迎来了最美好的一年。魅族手机出货量2000万台。但今年之后,由于手机行业竞争的加速,以及新玩家的不断加入带来的消费升级,魅族逐渐边缘化,直至被市场彻底抛弃。
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尽管出货量有限,但魅族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手机团队。这正是吉利目前所缺乏的。花钱买时间之后,吉利可以更快的填补手机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保证吉利手机的快速推出。在我看来,如果吉利成功收购魅族,不仅是汽车厂商的一次反击,也是其他汽车企业走向智能化的一条捷径。和之前收购沃尔沃一样,会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
日前我们获悉,本田CEO三部敏宏表示,丰田应停止对氢燃料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并专注于在电动车领域发力。
1900/1/1 0:00:001月24日,途虎养车提交港交所上市聆讯申请,高盛、中金公司、美银证券、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业界周知,历经汽车后市场洗牌的途虎养车是幸存者,一直以来也是备受资本青睐。
1900/1/1 0:00:00从2021年9月吉利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要打造高端智能手机时,我就觉得它的目的绝对不单单是造手机,而是想让手机与汽车的融合呈现出11大于2的新局面。
1900/1/1 0:00:00曾经说不造车的索尼,可能真的要下场造车了。不过是以供应商的形式入场还是以整车厂的形式入场还是有待观致。
1900/1/1 0:00:00日前,网友上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辆特斯拉发生了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地点位于上海一高架,这辆红色的特斯拉Model3,刹车不及撞上了前方的绿牌比亚迪。
1900/1/1 0:00:00当汽车蓄电池到达使用年限后,许多车主往往会考虑更换骆驼蓄电池。作为国内蓄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骆驼股份,一直推行多品牌发展格局,旗下“DF”、“天鹅”、“华中”三大品牌在业界也拥有不错的口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