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下,谁能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拿刀冲向未来?在中国,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首的自主车企,正自信地告诉我们,他们是中国车企的领头羊。从抓住燃料时代最后的余晖,到抓住电气化发展的大方向,大家都在坚守现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但与此同时,随着SAIC和东风在合资子公司中不同程度的没落,同样是国企的广汽集团也学会了在稳定中等待时机。丰田和本田的助力一直都在,更重要的是广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确实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广汽集团近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也反映了这一情况。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对集团的贡献不言而喻,独立以来的爱安表现将成为集团之后发展中多维度扩张的源泉。
“两个字段”维度是稳定的。
整个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总收入756.76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35亿元,同比增长约2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9.77亿元,同比增长24.33%。
单从绝对数据来看,与主流汽车集团相比,广汽的盈利能力并不是极其突出。但必须承认,2019年以来,广汽的发展可谓稳中求胜。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同比增长势头在20%左右,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熟悉广汽集团目前发展模式的人,大概会把原因归结为集团内“两个场”所起到的作用。市场进入高度分化阶段以来,日系车企疯狂收割韩系、美系割让的市场份额,自然会助推拥有日系品牌的集团名利双收。广汽也能从中受益良多。
但是纵观整个日系车的市场版图,在产品端的更新上,在营销手段的多样性上,甚至在用户层面的维护上,更别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做得有多好了。至少通过其销量和利润贡献全面增长的事实,可以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换句话说,即使在广汽集团的财报中,也很难找出这方面投入的具体数字。这两家公司过去一年所做的思考一旦结合起来,就能以良好的势头进入2022年,这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在丰田和本田的全球计划中,去年并不是需要疯狂创新的一年。一方面,各个层次的产品仍处于壮年,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好感度仍在增加。看来真的没有必要大规模更新他们的产品线。另一方面,在疫情和核心短缺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更重要的是维持现状。
但事实是,广汽丰田带着凯美瑞的火热势头,带着全新一代汉兰达,带出赛纳这款极具“利润牛”潜质的全新车型。而广汽本田却在凌派、雅阁、奥德赛都在改革中期的时候,用风格抢走了整个合资A级车全年的热度。
报告期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反复爆发等冲击成为两个领域的症结所在,这是事实。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强成本控制,可以稳步提高经营效率。
广汽丰田全年产销分别增长7.62%和8.23%,达到823,296辆和828,000辆。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增长了16.89%,达到12946.453万元。广汽本田产销分别为787,109辆和780,266辆,实现营业收入114,810.25万元。
受制于各自系统的差异和供应链的维护,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对于广汽来说,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有人能守住自己的地盘,怎能不是幸事?
尤其是合资板块,在广汽已经无法将广汽菲克拉出泥潭,向广汽三菱输送更多货源的情况下,目前的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已经足够。
如果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升级,广汽在公告中也说得很清楚。“聚焦二次腾飞,推进协同,打造自主广汽”似乎还是一句口号。横向对比,传祺和爱安的体量都没有达到一流水平,但似乎并不妨碍。广汽对自己的自主业务充满信心。
“伊恩”决定未来。
从目前来看,由于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存在,广汽集团过去财年的业绩……ear确实远胜于大多数合资企业。2021年,全集团汽车产量213.81万辆,同比增长5.08%,销量214.44万辆,同比增长4.92%,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8.16%。
甚至基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在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一期(20万辆/年)、广汽研究院华龙R&D基地建设项目、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一期、广汽爱信变速箱项目、广汽丰田发动机TNGA系列发动机建设项目、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建设项目均已按期建成投产。
这将意味着,围绕整个合资企业业务,广汽必将围绕集团2035年的长远目标和“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但同时,不管你承不承认,广汽在2021年对独立业务的投入和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作为自主板块的支柱品牌,广汽传祺在吉利、比亚迪、长城全面扩张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GS4 PLUS、第二代GS8、M6 Pro等新款或改款车型相继出现,我们可以遇见。
另一方面,广汽传祺影豹一炮而红,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随着月销量的持续增长,影豹几乎成了抹去过往糟粕的唯一支柱。全年下来,广汽传祺总销量真的达到了32.42万辆,同比增长10.35%。
有一点是这样说的,在过去的三年里,受GS4的影响,传祺几乎把所有的重心都向MPV市场倾斜。在此期间,每款新车型的推出都更像是走过场。所以,影豹的火爆,看似是细分市场的火爆助推的,其实是传祺所有的注造就的。当然,传祺还是要警惕,高光之后的阴影也要注意。
营销上追求极致出圈的思维,在新车效应逐渐放缓后,必然会被视为影豹继续崛起的桎梏。未来,在深挖影豹自身市场潜力的同时,二代GS8引发的技术升级也需要引起重视。
或许在后续发展中,丰田THS混动技术会成为传祺品牌迭代的重点。但是,从燃油时代到电气时代,从广汽传祺到广汽爱安,这是广汽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2021年,广汽全年的R&D投资也大大超过了往年。超过5亿元的投资全部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除了在广汽传祺推行混动技术,广汽爱安成为承载广汽集团发展自主业务愿景的最大舞台。
详细来说,最大续航1008km(CLTC综合工况续航)的AION LX Plus已经上市,超双速电池技术和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都已经量产。车云集成集中计算电子电气架构“Spirit Architecture”于去年广州车展发布,L4自动驾驶仪(Robotaxi)已进行正常测试和演示运行...
广汽加速向新生力量转型的决心可谓与日俱增。不管今年2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去年120155辆的累计销量,以及今年整个广汽集团对爱安寄予的厚望,都可以反映出广汽集团对自主新发展的一些态度……精力充沛。
“爱安混改的目标至少要把现在的‘韦小立’变成‘爱肖伟’!“近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年报交流会上,对爱安的发展做出了如此深刻的回应。我认为,以销量向现有的“魏小利”格局施压,是爱安加速改变整个新能源市场格局的使命。
该集团还指出,完全市场化的爱安将成为智能领域的领导者。鉴于爱安混改进展顺利,700多名员工出资近18亿元持股。接下来,预计爱安将在9月进行A轮融资,明年加速IPO。这也说明,以爱安为重点的新能源推广之路,将成为广汽目前需要重点推进的重中之重。
现在,在新的财年,广汽集团将延续过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广汽菲克的话语权交给Stellantis集团后,“两个领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然而,在跨过2021财年后,广汽集团决心以独立的名义再次谋求发展。我们也要看到,传祺和爱安的未来,必然决定着广汽集团面对2022的态度,而2022依然是夹在疫情和“芯荒”之间。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下,谁能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拿刀冲向未来?在中国,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首的自主车企,正自信地告诉我们,他们是中国车企的领头羊。从抓住燃料时代最后的余晖,到抓住电气化发展的大方向,大家都在坚守现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但与此同时,随着SAIC和东风在合资子公司中不同程度的没落,同样是国企的广汽集团也学会了在稳定中等待时机。丰田和本田的助力一直都在,更重要的是广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确实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广汽集团近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也反映了这一情况。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对集团的贡献不言而喻,独立以来的爱安表现将成为集团之后发展中多维度扩张的源泉。
“两个字段”维度是稳定的。
整个报告期内,广汽集团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总收入756.76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35亿元,同比增长约2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9.77亿元,同比增长24.33%。
单从绝对数据来看,与主流汽车集团相比,广汽的盈利能力并不是极其突出。但必须承认,2019年以来,广汽的发展可谓稳中求胜。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同比增长势头在20%左右,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熟悉广汽集团目前发展模式的人,大概会把原因归结为集团内“两个场”所起到的作用。市场进入高度分化阶段以来,日系车企疯狂收割韩系、美系割让的市场份额,自然会助推拥有日系品牌的集团名利双收。广汽也能从中受益良多。
但是纵观整个日系车的市场版图,在产品端的更新上,在营销手段的多样性上,甚至在用户层面的维护上,更别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做得有多好了。至少通过其销量和利润贡献全面增长的事实,可以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换句话说,即使在广汽集团的财报中,也很难找出这方面投入的具体数字。这两家公司过去一年所做的思考一旦结合起来,就能以良好的势头进入2022年,这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在丰田和本田的全球计划中,去年并不是需要疯狂创新的一年。一方面,各个层次的产品仍处于壮年,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好感度仍在增加。看来真的没有必要大规模更新他们的产品线。另一方面,在疫情和核心短缺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更重要的是维持现状。
但事实是,广汽丰田带着凯美瑞的火热势头,带着全新一代汉兰达,带出赛纳这款极具“利润牛”潜质的全新车型。而广汽本田却在凌派、雅阁、奥德赛都在改革中期的时候,用风格抢走了整个合资A级车全年的热度。
报告期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反复爆发等冲击成为两个领域的症结所在,这是事实。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强成本控制,可以稳步提高经营效率。
广汽丰田全年产销分别增长7.62%和8.23%,达到823,296辆和828,000辆。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增长了16.89%,达到12946.453万元。广汽本田产销分别为787,109辆和780,266辆,实现营业收入114,810.25万元。
受制于各自系统的差异和供应链的维护,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对于广汽来说,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下,有人能守住自己的地盘,怎能不是幸事?
尤其是合资板块,在广汽已经无法将广汽菲克拉出泥潭,向广汽三菱输送更多货源的情况下,目前的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已经足够。
如果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升级,广汽在公告中也说得很清楚。“聚焦二次腾飞,推进协同,打造自主广汽”似乎还是一句口号。横向对比,传祺和爱安的体量都没有达到一流水平,但似乎并不妨碍。广汽对自己的自主业务充满信心。
“伊恩”决定未来。
从目前来看,由于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存在,广汽集团过去财年的业绩……ear确实远胜于大多数合资企业。2021年,全集团汽车产量213.81万辆,同比增长5.08%,销量214.44万辆,同比增长4.92%,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8.16%。
甚至基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在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一期(20万辆/年)、广汽研究院华龙R&D基地建设项目、时代广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一期、广汽爱信变速箱项目、广汽丰田发动机TNGA系列发动机建设项目、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建设项目均已按期建成投产。
这将意味着,围绕整个合资企业业务,广汽必将围绕集团2035年的长远目标和“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但同时,不管你承不承认,广汽在2021年对独立业务的投入和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作为自主板块的支柱品牌,广汽传祺在吉利、比亚迪、长城全面扩张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GS4 PLUS、第二代GS8、M6 Pro等新款或改款车型相继出现,我们可以遇见。
另一方面,广汽传祺影豹一炮而红,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随着月销量的持续增长,影豹几乎成了抹去过往糟粕的唯一支柱。全年下来,广汽传祺总销量真的达到了32.42万辆,同比增长10.35%。
有一点是这样说的,在过去的三年里,受GS4的影响,传祺几乎把所有的重心都向MPV市场倾斜。在此期间,每款新车型的推出都更像是走过场。所以,影豹的火爆,看似是细分市场的火爆助推的,其实是传祺所有的注造就的。当然,传祺还是要警惕,高光之后的阴影也要注意。
营销上追求极致出圈的思维,在新车效应逐渐放缓后,必然会被视为影豹继续崛起的桎梏。未来,在深挖影豹自身市场潜力的同时,二代GS8引发的技术升级也需要引起重视。
或许在后续发展中,丰田THS混动技术会成为传祺品牌迭代的重点。但是,从燃油时代到电气时代,从广汽传祺到广汽爱安,这是广汽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2021年,广汽全年的R&D投资也大大超过了往年。超过5亿元的投资全部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除了在广汽传祺推行混动技术,广汽爱安成为承载广汽集团发展自主业务愿景的最大舞台。
详细来说,最大续航1008km(CLTC综合工况续航)的AION LX Plus已经上市,超双速电池技术和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都已经量产。车云集成集中计算电子电气架构“Spirit Architecture”于去年广州车展发布,L4自动驾驶仪(Robotaxi)已进行正常测试和演示运行...
广汽加速向新生力量转型的决心可谓与日俱增。不管今年2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去年120155辆的累计销量,以及今年整个广汽集团对爱安寄予的厚望,都可以反映出广汽集团对自主新发展的一些态度……精力充沛。
“爱安混改的目标至少要把现在的‘韦小立’变成‘爱肖伟’!“近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年报交流会上,对爱安的发展做出了如此深刻的回应。我认为,以销量向现有的“魏小利”格局施压,是爱安加速改变整个新能源市场格局的使命。
该集团还指出,完全市场化的爱安将成为智能领域的领导者。鉴于爱安混改进展顺利,700多名员工出资近18亿元持股。接下来,预计爱安将在9月进行A轮融资,明年加速IPO。这也说明,以爱安为重点的新能源推广之路,将成为广汽目前需要重点推进的重中之重。
现在,在新的财年,广汽集团将延续过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广汽菲克的话语权交给Stellantis集团后,“两个领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然而,在跨过2021财年后,广汽集团决心以独立的名义再次谋求发展。我们也要看到,传祺和爱安的未来,必然决定着广汽集团面对2022的态度,而2022依然是夹在疫情和“芯荒”之间。
3月31日,以“标准成就质量,领跑铸就品牌”为主题的2022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企业标准“领跑者”发布会在重庆成功举办。
1900/1/1 0:00:004月1日,合创汽车官方公布三月份订单量达3016个,其中合创Z03交付量达1689台。合创汽车成立于2018年4月,由广汽和蔚来共同出资创立。
1900/1/1 0:00:00为了和特斯拉公司竞争的汽车制造商们竞相开发电池驱动、软件驱动的汽车,他们此刻正在重新思考一个新问题:电动时代哪些技术需要握在手里自己建建建,哪些应该从供应商继续买买买。
1900/1/1 0:00:002022,对于几家想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新势力造车而言,似乎有了一丝事与愿违的意味,并多出几分魔幻色彩。至于原因非常简单,还是来自整个行业大环境的突变。
1900/1/1 0:00:00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公开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专利,公开号为CN114261398A,这一专利于2021年9月14日申请。
1900/1/1 0:00:00日前,领克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旗下新能源车型的调价信息,由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领克汽车将对旗下新能源(PHEV插电混动)产品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