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汽车圈没有李想,瓜肯定少很多。
这一次,李的创始人李想和汽车的CEO夏就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进行了一次在线“拜拜”。
事件的起因来自于杜畿的一次媒体沟通会,AutoLab也参与了这次网上的分享。会上,杜畿公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的最新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披露了位于汽车前盖上的两个升降激光雷达。
随后,在42号车库的聚会沟通会上报道的微博中,李想评论说,在车顶上放一个和在引擎盖或保险杠上放两个在性能上没有区别。"
同时,李想也指出了在引擎盖上布置激光雷达的弊端,称车顶是最优方案。李想了想,激光雷达屋顶安装的唯一缺点就是与“机动战士高达”相撞。
许多网友表示,李先生的言论有点侮辱人。显然,他的头顶肿了。他为什么要卷进来?但是,我搜了一下高达的地图,看起来真的像是头顶上安装了激光雷达。我怀疑我买了威力登·韦拉比特。
对于李的“友好讨论”,汽车CEO夏很快在微博中回复了对方。
夏指出,120和180还是有区别的,在产品能力、功能体验、安全性上还是有区别的。
此后,李想更新了一条评论称,如果量产2-3个激光雷达,有很大概率会布置在保险杠或翼子板上,如果放在这个位置,不会通过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规。
120和180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知道数学题,180 ≠ 120,但是不知道在车上有什么不一样,我就简单画个图给大家看懂。
图中红色是L9的理想角度,绿色是第一个机器人的角度。虽然比例没有那么精确,但是看起来扫描的视野区域真的不一样,各有各的盲点。
当然,这只是水平FOV的盲区指示,并未考虑垂直FOV。理论上,放在前盖上的激光雷达会遮挡一些点云,因为这一块基本上是平面。
但根据聚光发布的布局位置,聚光在激光雷达布置的位置做了微拱设计,不仅解决了点云被遮挡的问题,外观看起来也更加超跑。
另外,根据之前驰吉发布的设计图,驰吉汽车机器人a柱的夹角比较小,与一辆理想的L9 SUV的设计相差较大,所以两车在激光雷达的布置上自然也有一些差异。
我们再来看一张相机在同一场景下拍摄的图片,结合两台激光雷达,合成的图像。
当然比较一下理想L9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实拍。
可以看到两车的激光雷达图像基本上比前视摄像头略大。肉眼来看,真的很难分辨出两个点云中信息的完整度和丰富度有多大差别。
除了视角和盲区的不同,李想还提到了行人碰撞和振动控制的问题。为了把激光雷达集成在前盖,聚光还专门做了升降设计,整体成本肯定比直接COS高。
那为什么浓度……不得不越走越远?
激光雷达的布局应遵循功能场景
现阶段除了重点关注前盖的升降,再看看L9的顶部就比较理想了。还有小鹏保险杠左右角的布局;华为ADS保险杠前面一个,左边一个,前面一个,左边一个。
还有一个直接在前面,一个直接在后面,一个直接在左边和一个直接在右边的莲花ELETRE,以及专用于扫描NOH上的左前和左后的激光雷达布置。
可以说,激光雷达的布局没有固定的范式,各家为了适应自己的功能需求,都选择了不同的布局方案。各种方案在成本和实现难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一般来说,俯视视野更高,布局成本最可控,但近场低障碍物会有一些盲区,所以设计导向会侧重于对前方距离的感知,比如提高前方AEB的能力,提高ACC下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从而提高飞行员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
激光雷达布置在保险杠位置,垂直方向盲区更小,近场低障碍物识别更好。例如,在这个阶段,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交通堵塞场景(60km/h以内)中看到L3自动驾驶车辆,如奔驰EQS,你会选择在保险杠位置的正前方集成一个激光雷达。
因此,激光雷达集成在哪里可能并不重要,也没有最优解。尽快为大家伙拉出功能才是正经事。如果中国汽车圈没有李想,瓜肯定少很多。
这一次,李的创始人李想和汽车的CEO夏就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进行了一次在线“拜拜”。
事件的起因来自于杜畿的一次媒体沟通会,AutoLab也参与了这次网上的分享。会上,杜畿公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的最新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披露了位于汽车前盖上的两个升降激光雷达。
随后,在42号车库的聚会沟通会上报道的微博中,李想评论说,在车顶上放一个和在引擎盖或保险杠上放两个在性能上没有区别。"
同时,李想也指出了在引擎盖上布置激光雷达的弊端,称车顶是最优方案。李想了想,激光雷达屋顶安装的唯一缺点就是与“机动战士高达”相撞。
许多网友表示,李先生的言论有点侮辱人。显然,他的头顶肿了。他为什么要卷进来?但是,我搜了一下高达的地图,看起来真的像是头顶上安装了激光雷达。我怀疑我买了威力登·韦拉比特。
对于李的“友好讨论”,汽车CEO夏很快在微博中回复了对方。
夏指出,120和180还是有区别的,在产品能力、功能体验、安全性上还是有区别的。
此后,李想更新了一条评论称,如果量产2-3个激光雷达,有很大概率会布置在保险杠或翼子板上,如果放在这个位置,不会通过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规。
120和180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知道数学题,180 ≠ 120,但是不知道在车上有什么不一样,我就简单画个图给大家看懂。
图中红色是L9的理想角度,绿色是第一个机器人的角度。虽然比例没有那么精确,但是看起来扫描的视野区域真的不一样,各有各的盲点。
当然,这只是水平FOV的盲区指示,并未考虑垂直FOV。理论上,放在前盖上的激光雷达会遮挡一些点云,因为这一块基本上是平面。
但是,根据集中发布的布局位置,集中已经疯了……在布置激光雷达的位置做了一个微拱设计,不仅解决了点云被遮挡的问题,外观看起来也更加超跑。
另外,根据之前驰吉发布的设计图,驰吉汽车机器人a柱的夹角比较小,与一辆理想的L9 SUV的设计相差较大,所以两车在激光雷达的布置上自然也有一些差异。
我们再来看一张相机在同一场景下拍摄的图片,结合两台激光雷达,合成的图像。
当然比较一下理想L9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实拍。
可以看到两车的激光雷达图像基本上比前视摄像头略大。肉眼来看,真的很难分辨出两个点云中信息的完整度和丰富度有多大差别。
除了视角和盲区的不同,李想还提到了行人碰撞和振动控制的问题。为了把激光雷达集成在前盖,聚光还专门做了升降设计,整体成本肯定比直接COS高。
那为什么浓度一定要越走越远呢?
激光雷达的布局应遵循功能场景
现阶段除了重点关注前盖的升降,再看看L9的顶部就比较理想了。还有小鹏保险杠左右角的布局;华为ADS保险杠前面一个,左边一个,前面一个,左边一个。
还有一个直接在前面,一个直接在后面,一个直接在左边和一个直接在右边的莲花ELETRE,以及专用于扫描NOH上的左前和左后的激光雷达布置。
可以说,激光雷达的布局没有固定的范式,各家为了适应自己的功能需求,都选择了不同的布局方案。各种方案在成本和实现难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一般来说,俯视视野更高,布局成本最可控,但近场低障碍物会有一些盲区,所以设计导向会侧重于对前方距离的感知,比如提高前方AEB的能力,提高ACC下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从而提高飞行员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
激光雷达布置在保险杠位置,垂直方向盲区更小,近场低障碍物识别更好。例如,在这个阶段,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交通堵塞场景(60km/h以内)中看到L3自动驾驶车辆,如奔驰EQS,你会选择在保险杠位置的正前方集成一个激光雷达。
因此,激光雷达集成在哪里可能并不重要,也没有最优解。尽快为大家伙拉出功能才是正经事。
扛不住上游原材料的压力,动力电池厂商欣旺达官宣涨价。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最近发表在《材料化学与物理》(MaterialsChemistrylandPhysic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
1900/1/1 0:00:00特斯拉Q1净利逾33亿美元,同比暴增658得益于强劲的汽车销量,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876亿美元,同比大增81;毛利润为54
1900/1/1 0:00:003月的机动车新车上险量出炉,热门消费市场紧凑型SUV排行榜上,哈弗H6参数询价再失销冠,上险销量13135辆,位列第四;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一名联邦法官在4月20日裁定,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不会受到“禁言令”的约束。
1900/1/1 0:00:00电动汽车在2022纽约车展上成为现场焦点。在展出的所有车型中,约四分之一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