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4月份的车市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变现普遍好于合资品牌,单月市场份额占比56.1%。这是2022年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第二次突破50%,也推动了1-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46.4%。
与此同时,随着自主车企在插电、纯电动、高端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新成果,近两年自主品牌势头正旺。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3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在50%以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背后的意义,有哪些影响。近日,汽车公社与汽车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曾及业内资深专家金永生共同探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及前景。
自主品牌一定会成为主导品牌。
从今年1-4月的车企销量来看,一汽-大众以49.1万余辆位居第一,而第二至第四名均为自主品牌,分别为长安(42.2万辆)、吉利(39.8万辆)、比亚迪(39.5万辆),第五名为上汽大众。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一直在增加。
从历史销量来看,2010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38%-45%之间。总的来说,突破45%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2021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44.4%,2020年仅为38.4%。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1-4月一直处于最优水平。
虽然4月份是个特例,比如上汽大众和SAIC通用,但是因为供应链和工厂封锁,整个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的把这个当做未来稳定的成绩。“我认为自主品牌的整体份额将上升45%,接近50%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LMC汽车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曾说。
同样,业内资深专家金永生也认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会继续上升。“毕竟从2011年到2012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40%。所有人都认为它实际上会上涨。”
金永生表示,目前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可以发现汽车行业的特点,即越来越重视中国制造。现在大部分工业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已经在中低端市场领先中国本土品牌,建立了自己的优势。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大部分汽车国家的市场份额都是本土品牌主导的,比如韩国、日本,还有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欧洲汽车国家,甚至意大利市场都是意大利本土品牌主导的,西班牙也是如此。从大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一定是本土品牌,而不是外资品牌。
因此,无论从国外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还是从国内其他工业产品的行业经验来看,未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大趋势一定是上升的。“目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过70%也不是不可能。”两位专家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由自主品牌主导。
金永生强调:“终点必须在57%以上。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得上被某个品牌阵营所主导?可能是突破70%,甚至80-90%。只有在那种状态下,才能说明这个市场已经被控制了。这个时候就有资格说做就做了。”
至于明年会不会超过50%或者什么时候,其实是inco……沉浸在动态发展中。“当然,即使自主品牌占70%,也有暂时成就和稳定成就两个概念。暂时的成绩有巧合的因素,但要取得稳定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永生说。
新能源成为重要推手
4月份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48.8%。相反,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只有4.8%,主流合资车更低,只有3.7%。在整个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接近50%。
无疑,新能源给中国这一波“弯道超车”或“车道超车”提供了多大的支持和能量。自主品牌现在弯道超车。曾凌志说:“也就是说,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看到它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金永生强调,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表现需要注意,就是目前中国汽车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自主品牌或者本土品牌,他们所代表的力量还是追随者。”他说,跟随者也说明,弯道超车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对此,他认为,包括纯电、甲醇、氢能以及基于燃油车的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是目前自主品牌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
如今在新能源主导的品牌中,比亚迪的霸主地位几乎无法撼动。在谈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时,金永生表示,“因为比亚迪是从一个电子行业公司发展起来的,所以进入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大的必然性。”
他以比亚迪F3 DM双模电动车为例,早在2008年到10年前就推向市场。“所以比亚迪很早就进入了这个市场。如果动作快一点,比亚迪可能会把优势从插电式扩大到纯电动。”
“如果吉利或者长城的燃油车发展会取得更大的增长,自主头号品牌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金永生说,“至少在新能源集团,比亚迪的霸主地位,我个人觉得现在完全不可能被撼动。”
对于未来的汽车能源结构,金永生表现出更加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比如你的通勤范围可能有限,当地可能会有一些风电和太阳能。如果这些都很环保的话,用纯电就很好了。所以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可能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各种能源的组合,但是纯燃料和纯燃气的车辆绝对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资本和新轨道
两位专家都表示,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能只关注份额,资本主导才是关键。在书写中国汽车历史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会逐渐领先合资品牌,其中吉利、长安、比亚迪都做过老大。金永生说:“比亚迪现在是老大。不能说当了老大之后,就只把心思花在规模和分成上。我们还是要花在内功上。”
金永生表示,从大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一定是本土品牌,而不是外资品牌。但自主品牌称霸中国市场的评价标准不是份额占一定规模和比例,而是资源体系。
对此,他强调,“因为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是由什么样的品牌主导的,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来自于品牌的资源体系,它的决策树和财务报表,甚至利益链是否在这个国家内部。如果是,肯定会占据市场主导的份额。”
曾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其实,放眼未来,比如说,发展……未来5-10年,我们自主品牌的机会其实并不在于未来几个百分点的竞争。其实从整个中国市场来看,你扳一下手指,我们以前知道造车新势力有50多家,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资本是最多的,世界上没有先例。"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资本的支配地位。现在百度、小米、华为这些大公司还在做未来的投资,这其实反映了我们中国整个资本市场,是IT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一种跨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可以看到,未来5-10年,我们所说的自主品牌,一般不会是指我们传统的自主汽车品牌,包括华为的车,小米的车,极限的车,这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意义。”
曾说:“比起我们说这些自主品牌能提升一两个百分点,突破50%的时候,我其实会更期待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资本,中国的IT巨头,在下一轮的进化和变革中,能不能在智能汽车的进化中占据领先地位。”
“这将开启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曾凌志补充道。“其实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不会是内燃机和变速箱的竞争,可能是回到我们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芯片和软件的设计。”
重塑价格体系
随着自主品牌逐渐积累规模化市场份额的影响之一,可能会有更多的外资品牌退出市场。金永生说:“其实外资品牌的份额肯定会下来,甚至外资品牌会退出中国市场。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未来,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退出中国汽车市场。这个时候,就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我们不必为此恐慌,因为我们要明白,合资品牌的份额是被本土品牌打下来的,它在市场上活不下去。”
此外,自主品牌市值的增加也会影响定价体系的变化。金永生以美国市场为例,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与美国汽车市场处于同一水平,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售价而言,中国的汽车价格实际上整体高于美国。他认为至少高一档,而且是A级车一个价卖b级车的情况。
所以未来随着自主品牌主导市场,市场价格会趋于合理。“所以换句话说,未来整个合资品牌的定价体系肯定会下移。相对来说,这一次其实是本土品牌或者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合资品牌的溢价部分已经消失了”,金永生说。
他还表示,当我们谈到这个份额的概念时,需要明白的是,本土品牌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错位竞争达到这样的市场份额,这是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和合资品牌低端车型的竞争,是不对称竞争。
“比如领克在定价上已经达到了和合资品牌平价的位置,而中国品牌目前的高端化进程实际上并不是指豪华,它只是指合资品牌的定价体系。”相反,合资品牌的价格会下降。金永生说,“我个人感觉,未来快两三年,慢三五年,洋品牌价格就降一个档次。”
“现在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些外资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也在下降。事实上,保费的下降并不会导致销量和份额的下降,只是还在原来的高价(会导致份额下降)。所以未来合资品牌肯定不会以原来的高价销售,或者说它的涨价幅度会越来越小。那时候其实自主品牌的挑战会更近一些”,金永生说。受疫情影响,4月份的车市可以说……o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变现普遍好于合资品牌,单月市场份额占比56.1%。这是2022年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第二次突破50%,也推动了1-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46.4%。
与此同时,随着自主车企在插电、纯电动、高端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新成果,近两年自主品牌势头正旺。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3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在50%以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背后的意义,有哪些影响。近日,汽车公社与汽车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曾及业内资深专家金永生共同探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及前景。
自主品牌一定会成为主导品牌。
从今年1-4月的车企销量来看,一汽-大众以49.1万余辆位居第一,而第二至第四名均为自主品牌,分别为长安(42.2万辆)、吉利(39.8万辆)、比亚迪(39.5万辆),第五名为上汽大众。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一直在增加。
从历史销量来看,2010年以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38%-45%之间。总的来说,突破45%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2021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44.4%,2020年仅为38.4%。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1-4月一直处于最优水平。
虽然4月份是个特例,比如上汽大众和SAIC通用,但是因为供应链和工厂封锁,整个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的把这个当做未来稳定的成绩。“我认为自主品牌的整体份额将上升45%,接近50%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LMC汽车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曾说。
同样,业内资深专家金永生也认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会继续上升。“毕竟从2011年到2012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40%。所有人都认为它实际上会上涨。”
金永生表示,目前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可以发现汽车行业的特点,即越来越重视中国制造。现在大部分工业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已经在中低端市场领先中国本土品牌,建立了自己的优势。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大部分汽车国家的市场份额都是本土品牌主导的,比如韩国、日本,还有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欧洲汽车国家,甚至意大利市场都是意大利本土品牌主导的,西班牙也是如此。从大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一定是本土品牌,而不是外资品牌。
因此,无论从国外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还是从国内其他工业产品的行业经验来看,未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大趋势一定是上升的。“目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过70%也不是不可能。”两位专家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由自主品牌主导。
金永生强调:“终点必须在57%以上。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得上被某个品牌阵营所主导?可能是突破70%,甚至80-90%。只有在那种状态下,才能说明这个市场已经被控制了。这个时候就有资格说做就做了。”
至于明年会不会超过50%,什么时候会超过,其实在动态发展中没有定论。“当然,即使自我嗷……d品牌占70%,有暂时成就和稳定成就两个概念。一时的成就有巧合的因素,但要取得稳定的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永生说道。
新能源成为重要推手
4月份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48.8%。相反,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只有4.8%,主流合资车更低,只有3.7%。在整个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接近50%。
无疑,新能源给中国这一波“弯道超车”或“车道超车”提供了多大的支持和能量。自主品牌现在弯道超车。曾凌志说:“也就是说,在新能源领域,我们看到它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金永生强调,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表现需要注意,就是目前中国汽车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自主品牌或者本土品牌,他们所代表的力量还是追随者。”他说,跟随者也说明,弯道超车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对此,他认为,包括纯电、甲醇、氢能以及基于燃油车的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是目前自主品牌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
如今在新能源主导的品牌中,比亚迪的霸主地位几乎无法撼动。在谈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时,金永生表示,“因为比亚迪是从一个电子行业公司发展起来的,所以进入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大的必然性。”
他以比亚迪F3 DM双模电动车为例,早在2008年到10年前就推向市场。“所以比亚迪很早就进入了这个市场。如果动作快一点,比亚迪可能会把优势从插电式扩大到纯电动。”
“如果吉利或者长城的燃油车发展会取得更大的增长,自主头号品牌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金永生说,“至少在新能源集团,比亚迪的霸主地位,我个人觉得现在完全不可能被撼动。”
对于未来的汽车能源结构,金永生表现出更加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比如你的通勤范围可能有限,当地可能会有一些风电和太阳能。如果这些都很环保的话,用纯电就很好了。所以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可能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是各种能源的组合,但是纯燃料和纯燃气的车辆绝对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资本和新轨道
两位专家都表示,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能只关注份额,资本主导才是关键。在书写中国汽车历史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会逐渐领先合资品牌,其中吉利、长安、比亚迪都做过老大。金永生说:“比亚迪现在是老大。不能说当了老大之后,就只把心思花在规模和分成上。我们还是要花在内功上。”
金永生表示,从大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一定是本土品牌,而不是外资品牌。但自主品牌称霸中国市场的评价标准不是份额占一定规模和比例,而是资源体系。
对此,他强调,“因为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是由什么样的品牌主导的,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来自于品牌的资源体系,它的决策树和财务报表,甚至利益链是否在这个国家内部。如果是,肯定会占据市场主导的份额。”
曾也持相同观点。他说:“实际上,放眼未来,比如未来5-10年的发展,我们自己品牌的机会其实是……并不在于未来几个百分点的竞争。其实从整个中国市场来看,你扳一下手指,我们以前知道造车新势力有50多家,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资本是最多的,世界上没有先例。"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资本的支配地位。现在百度、小米、华为这些大公司还在做未来的投资,这其实反映了我们中国整个资本市场,是IT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一种跨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可以看到,未来5-10年,我们所说的自主品牌,一般不会是指我们传统的自主汽车品牌,包括华为的车,小米的车,极限的车,这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意义。”
曾说:“比起我们说这些自主品牌能提升一两个百分点,突破50%的时候,我其实会更期待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资本,中国的IT巨头,在下一轮的进化和变革中,能不能在智能汽车的进化中占据领先地位。”
“这将开启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曾凌志补充道。“其实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不会是内燃机和变速箱的竞争,可能是回到我们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芯片和软件的设计。”
重塑价格体系
随着自主品牌逐渐积累规模化市场份额的影响之一,可能会有更多的外资品牌退出市场。金永生说:“其实外资品牌的份额肯定会下来,甚至外资品牌会退出中国市场。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未来,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退出中国汽车市场。这个时候,就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我们不必为此恐慌,因为我们要明白,合资品牌的份额是被本土品牌打下来的,它在市场上活不下去。”
此外,自主品牌市值的增加也会影响定价体系的变化。金永生以美国市场为例,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与美国汽车市场处于同一水平,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售价而言,中国的汽车价格实际上整体高于美国。他认为至少高一档,而且是A级车一个价卖b级车的情况。
所以未来随着自主品牌主导市场,市场价格会趋于合理。“所以换句话说,未来整个合资品牌的定价体系肯定会下移。相对来说,这一次其实是本土品牌或者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合资品牌的溢价部分已经消失了”,金永生说。
他还表示,当我们谈到这个份额的概念时,需要明白的是,本土品牌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错位竞争达到这样的市场份额,这是自主品牌高端车型和合资品牌低端车型的竞争,是不对称竞争。
“比如领克在定价上已经达到了和合资品牌平价的位置,而中国品牌目前的高端化进程实际上并不是指豪华,它只是指合资品牌的定价体系。”相反,合资品牌的价格会下降。金永生说,“我个人感觉,未来快两三年,慢三五年,洋品牌价格就降一个档次。”
“现在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些外资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也在下降。事实上,保费的下降并不会导致销量和份额的下降,只是还在原来的高价(会导致份额下降)。所以未来合资品牌肯定不会以原来的高价销售,或者说它的涨价幅度会越来越小。那时候其实自主品牌的挑战会更近一些”,金永生说。
受疫情影响,4月城市终端销量TOP20排名出现很大变化。4月深圳夺冠,佛山逆势增长12夺亚军,成都位居第三。
1900/1/1 0:00:005月28日,在2022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博览会简称: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极氪智能科技旗下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第2万台正式交付,
1900/1/1 0:00:00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五表示,在获准在当地销售进口车并提供服务之前,特斯拉不会在印度设立制造工厂。一年多以前,印度南部的一个邦曾表示特斯拉计划在该地建立一家工厂。
1900/1/1 0:00:00在过去的一个月,因为收购推特、上海工厂停工等原因,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约22,但谁能想到这个时间点,马斯克还在兴致勃勃开展新业务。
1900/1/1 0:00:005月2728日,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国轩高科在大会上发布了2款科技新品,分别是续航达1000公里的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产品。
1900/1/1 0:00:00近日,凯翼汽车与宜宾出租车协会签约仪式在凯翼汽车工厂举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