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财报出炉,产业链上谁赚钱多一目了然。
利润方面,汽车厂商中净利润最高的SAIC,要仰视81.68亿元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69.0亿元的样子。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利润紧随其后,分别为57.51亿元、55.92亿元、35.95亿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表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反映了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想法。至少长安董事长朱荣华公开表示同意。在他看来,电池、原材料等上游企业都在“趁机坐地起价”。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游也有自己的担忧。
面对投资者对毛利率偏低的质疑,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储能和电力的业务模式与客户不同,储能价格传导机制缓慢,对成本变化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
言外之意:上游在涨,我能怎么办?
让王宁看起来有利可图的是王理天齐锂业。半年报显示,其营收达143亿元,同比增长508%,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1937.2%。
2020年底以来,锂产品价格暴涨十余倍,是以天齐锂业为代表的锂企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据公开数据统计,除了天齐锂业,荣杰股份、天华超净、西藏矿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超过了1000%。
锂产品价格的飙升使得利润流失,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动力公司不愿意延伸产业链,布局锂矿的开采业务。
比如不愿意干活的广汽,直言要挖矿。目前,爱安已经在与赣锋锂业等上游原材料企业洽谈投资事宜。曾庆红表示,矿企有直接对接客户的意愿,广汽未来将推动更多上游布局。
车企只能靠自己挖矿来降低成本吗?
垂直整合是形势所迫
汽车人不容易。他们之前为核心努力,后来又苦于电池不足。现在他们不得不去采矿。
财报数据看似苦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上游资源铺路。
天齐锂业从濒临绝境到扭亏为盈,从亏18亿到赚18亿,是锂业中的王者。其他锂产品公司也拿到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单,行业不能再忽视“白金”了。
锂价的突然暴涨,其实也让业界大吃一惊。
虽然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在电池研发方面已经意识到并准备了教训,但全球电池产能仍然跟不上速度。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说明锂产品产能有限。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已从2015年的59GWh激增至2021年的400GWh,并将在2022年再跃升50%。
去年10月,天能锂电、彭辉能源、上钢联等接连宣布原材料上涨,一般表示相关产品和材料会每周更新报价,不接受长期订单。
此前,在去年年初,有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电池厂议价能力较弱,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会传导到电池厂。去年10月25日,比亚迪关于电池涨价的文件表示,电池涨价不会低于20%。除了需求失衡,全球通胀也是原因之一。
生马是没有希望的……rials,尤其是锂,短期内会走弱,车企和动力电池一直在扫矿,保证材料供应。
今年3月,马斯克对锂的价格大放厥词,称除非成本增加,否则特斯拉实际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规模进入锂矿开采和提炼领域。不久前,特斯拉刚刚与澳大利亚锂供应商Liontown签署了每年不少于10万公吨锂辉石精矿的五年协议,并与澳大利亚锂矿商CoreLithium达成了11万吨锂辉石精矿的四年供应协议。
同样在3月份,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斥资30亿元收购锂矿企业盛鑫锂能超过5%的股权。今年5月,它在非洲发现了6个锂矿。
今年6月,福特与Liontown签署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协议,Lion Town每年将向福特提供高达15万干公吨(DMT)的锂辉石精矿。
不久前,有报道称prime plane energy & amp;Solutions与澳大利亚锂硼矿商ioneer签署协议,从美国购买锂矿石。
逆流运动也很频繁。今年5月,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达成战略合作及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6月,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川能电力宣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建设3万吨/年锂盐项目。
电池领域的“王宁”早在4月份就拿下了宜春一个锂矿的探矿权。目前已投入较多,建设了多个锂矿项目,包括收购加拿大锂矿公司100%股权。
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的背后是新的竞争。
锂价压力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
据路透社报道,到2023年,锂将只够生产多达1400万辆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销售的轨迹,许多潜在买家可能会两手空空。
关于自采成本,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中国盐湖生产成本约为7000-8000美元/当量吨碳酸锂,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为6000美元。
今年年初,有媒体调查发现,锂精矿约3000美元/吨,8吨锂精矿可提取1吨碳酸锂,这意味着原材料成本约20万元,每吨碳酸锂的材料加工费不超过5万元。当时碳酸锂的市场价格是50万元/吨。
锂行业的无序报价刺激了一批“准矿主”。
一个明确的积极前提是,作为常规元素,锂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短缺。
以国内锂资源储量为例,既有矿物锂,也有盐湖锂,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地。其中青海和西藏主要产于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锂辉石资源集中在四川阿坝和甘孜州。江西省宜春市锂云母基地。此外,陕西、新疆、河南、福建、湖南等省也有相应的资源储备。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生产高质量、高纯度的锂化工产品。计划扩建项目的产能和后续速度还有待观察。
需要提到的是,实际开采会遇到各方面的制约。
一方面,锂矿位于核心深处,新的采矿基础设施需要以耗时的方式建立。从选址、设计、建设、投产到资源提炼,大约需要3-5年,导致产品供给无法满足行业扩张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于环保的考虑,有些地区实际上“只能碰”。比如四川的锂矿资源,都是大熊猫保护基地。
此外,国内盐湖的资源禀赋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开采成本。优质资源会节省开采成本,优质矿源多分布在西澳、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地区,这也是中国企业热衷海外开采的部分原因。
需要考虑的是锂矿开发的产业链布局合理,可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如果低水平发展,一旦行业遇冷或技术路线转移,将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不仅仅是供应保障的问题,更是企业战略版图扩张中核心竞争力的考量。
“我们国家的储量是800万吨,资源量是3000多万吨。总的来说不缺,或者说还在统筹规划中。”大河新能源董事长张莉表示,比亚迪等企业正在慢慢进入产业化,矿石提锂将在一两年内释放一定的产量,或将改善中游供应。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经理白奕阳告诉凤凰汽车,今年锂的价格将保持相对坚挺,可能在下半年开始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明年。届时,包括国内盐湖在内的澳洲矿、阿根廷矿、智利矿等部分矿山将被放开。上半年财报出炉,产业链上谁赚钱多一目了然。
利润方面,汽车厂商中净利润最高的SAIC,要仰视81.68亿元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69.0亿元的样子。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利润紧随其后,分别为57.51亿元、55.92亿元、35.95亿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表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反映了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想法。至少长安董事长朱荣华公开表示同意。在他看来,电池、原材料等上游企业都在“趁机坐地起价”。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游也有自己的担忧。
面对投资者对毛利率偏低的质疑,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储能和电力的业务模式与客户不同,储能价格传导机制缓慢,对成本变化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
言外之意:上游在涨,我能怎么办?
让王宁看起来有利可图的是王理天齐锂业。半年报显示,其营收达143亿元,同比增长508%,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1937.2%。
2020年底以来,锂产品价格暴涨十余倍,是以天齐锂业为代表的锂企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据公开数据统计,除了天齐锂业,荣杰股份、天华超净、西藏矿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超过了1000%。
锂产品价格的飙升使得利润流失,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动力公司不愿意延伸产业链,布局锂矿的开采业务。
比如不愿意干活的广汽,直言要挖矿。目前,爱安已经在与赣锋锂业等上游原材料企业洽谈投资事宜。曾庆红表示,矿企有直接对接客户的意愿,广汽未来将推动更多上游布局。
车企只能靠自己挖矿来降低成本吗?
垂直整合是形势所迫
汽车人不容易。他们之前为核心努力,后来又苦于电池不足。现在他们不得不去采矿。
财报数据看似苦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上游资源铺路。
天齐锂业从濒临绝境到扭亏为盈,从亏18亿到赚18亿,是锂业中的王者。其他锂产品公司也拿到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单,行业不能再忽视“白金”了。
锂价的突然暴涨,其实也让业界大吃一惊。
虽然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在电池研发方面已经意识到并准备了教训,但全球电池产能仍然跟不上速度。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说明锂产品产能有限。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已从2015年的59GWh激增至2021年的400GWh,并将在2022年再跃升50%。
去年10月,天能锂电、彭辉能源、上钢联等接连宣布原材料上涨,一般表示相关产品和材料会每周更新报价,不接受长期订单。
此前,在去年年初,有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电池厂议价能力较弱,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会传导到电池厂。去年10月25日,比亚迪关于电池涨价的文件表示,电池涨价将……不得低于20%。除了需求失衡,全球通胀也是原因之一。
原材料尤其是锂短期内走弱无望,车企和动力电池一直在扫矿,保证材料供应。
今年3月,马斯克对锂的价格大放厥词,称除非成本增加,否则特斯拉实际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规模进入锂矿开采和提炼领域。不久前,特斯拉刚刚与澳大利亚锂供应商Liontown签署了每年不少于10万公吨锂辉石精矿的五年协议,并与澳大利亚锂矿商CoreLithium达成了11万吨锂辉石精矿的四年供应协议。
同样在3月份,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斥资30亿元收购锂矿企业盛鑫锂能超过5%的股权。今年5月,它在非洲发现了6个锂矿。
今年6月,福特与Liontown签署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协议,Lion Town每年将向福特提供高达15万干公吨(DMT)的锂辉石精矿。
不久前,有报道称prime plane energy & amp;Solutions与澳大利亚锂硼矿商ioneer签署协议,从美国购买锂矿石。
逆流运动也很频繁。今年5月,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达成战略合作及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6月,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川能电力宣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建设3万吨/年锂盐项目。
电池领域的“王宁”早在4月份就拿下了宜春一个锂矿的探矿权。目前已投入较多,建设了多个锂矿项目,包括收购加拿大锂矿公司100%股权。
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的背后是新的竞争。
锂价压力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
据路透社报道,到2023年,锂将只够生产多达1400万辆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销售的轨迹,许多潜在买家可能会两手空空。
关于自采成本,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中国盐湖生产成本约为7000-8000美元/当量吨碳酸锂,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为6000美元。
今年年初,有媒体调查发现,锂精矿约3000美元/吨,8吨锂精矿可提取1吨碳酸锂,这意味着原材料成本约20万元,每吨碳酸锂的材料加工费不超过5万元。当时碳酸锂的市场价格是50万元/吨。
锂行业的无序报价刺激了一批“准矿主”。
一个明确的积极前提是,作为常规元素,锂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短缺。
以国内锂资源储量为例,既有矿物锂,也有盐湖锂,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地。其中,青海和西藏主要产出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锂辉石资源集中在四川阿坝和甘孜州。江西省宜春市锂云母基地。此外,陕西、新疆、河南、福建、湖南等省也有相应的资源储备。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生产高质量、高纯度的锂化工产品。计划扩建项目的产能和后续速度还有待观察。
需要提到的是,实际开采会遇到各方面的制约。
一方面,锂矿位于核心深处,新的采矿基础设施需要以耗时的方式建立。从选址、设计、建设、投产到资源提炼,大约需要3-5年,导致产品供给无法满足行业扩张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于环保的考虑,有些地区实际上“只能碰”。比如四川的锂矿资源,都是大熊猫保护基地。
此外,国内盐湖的资源禀赋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开采成本。优质资源会节省开采成本,优质矿源多分布在西澳、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地区,这也是中国企业热衷海外开采的部分原因。
需要考虑的是锂矿开发的产业链布局合理,可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如果低水平发展,一旦行业遇冷或技术路线转移,将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不仅仅是供应保障的问题,更是企业战略版图扩张中核心竞争力的考量。
“我们国家的储量是800万吨,资源量是3000多万吨。总的来说不缺,或者说还在统筹规划中。”大河新能源董事长张莉表示,比亚迪等企业正在慢慢进入产业化,矿石提锂将在一两年内释放一定的产量,或将改善中游供应。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经理白奕阳告诉凤凰汽车,今年锂的价格将保持相对坚挺,可能在下半年开始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明年。届时,包括国内盐湖在内的澳洲矿、阿根廷矿、智利矿等部分矿山将被放开。
9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8月交付量。8月份,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10677台,同比增长816,同时与今年7月份相比也有小幅增长。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8月30日,汽车和音频视频领域的高速连接解决方案供应商ValensSemiconductor与嵌入式视觉系统设计和制造公司LeopardImaging宣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8月31日,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公司(RenesasElectronicsCorporation)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
1900/1/1 0:00:00如何更快地拥有一台刚上市的传统豪华品牌旗舰车型。“加价”只要你余额数字够长,从车展现场提车也没有问题。当然,如果你能再加一点点选装,那就更棒了。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在珠海专访了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亚太区负责人FrancescoScardaoni先生。就中国市场表现及未来兰博基尼的品牌战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在9月1日表示,在接到了25起起火报告之后,该公司将在美国召回198万辆SUV,并更换车辆鼓风机电机组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