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因插混,头部格局再洗牌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8年后,汽车市场进入了强竞争时代。四年来,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边缘车企陆续退市,头部格局初步显现。但在大众市场(15-25万区间),德系、日系等合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乘用车)市场的扩大,中国品牌正在崛起。这两年,插电式市场(插电式乘用车市场)的爆发,成就了比亚迪,也让头部格局再次发生变化。而且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增速已经超过纯电动汽车市场。或许比亚迪可以更进一步。

不仅仅是比亚迪,混改市场可能也是自主品牌的机会。自主品牌占混合市场70%以上,部分产品针对大众市场。如果能把握住混动市场的发展期,或许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为实现“弯道超车”增加砝码。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DM-i超级混动系统,图片来源:比亚迪

为什么混在一起会生气?

混合市场从去年开始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销量近60万辆,同比增长1.33倍。今年,情况更好。前8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80万辆,市场份额从4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现在的5%。

在业内人士看来,混改市场的高增速可能会持续。目前混合动力市场的增速(1.7倍)已经高于纯电动市场(1倍),占新能源市场的20%。原因是近年来插电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使得插电产品具备了区别于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差异化竞争力。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

在过去,插电式产品与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当时车企发布的插电式产品,大多是为了响应双积分政策,更多的是“外卖”,比如直接“组装”燃油车的发动机和纯电动车的双电机(发电机和发电机),忽略了工况适用性。

这样生产出来的插电式产品,可以看作是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缺点的结合,整备质量更高,油耗比燃油车高,续航比纯电动车低。比如2018年前后发布的多款插电式产品,纯续航一般在80km以下,价格比燃油车高两三万。

产品竞争力弱限制了混动市场的发展,2018-2020三年间年销量均未超过30万辆。

直到去年,混合动力发展才是“春天”。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明确提出到203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年销量各占50%,其中燃油车全面混动。该政策的发布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指明了两大方向:混合动力和新能源。

但考虑到混动技术的复杂性,技术积累不如日系品牌,所以自主品牌都把混动技术作为重点研发方向。随着入局车企越来越多,混改市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发布的产品“有诚意”。近两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汽车陆续发布了混动系统架构产品,推出了专用发动机、变速器和发电机。这意味着混合产品终于有了适合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核心部件。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柠檬DHT技术,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配有特殊传动系统的插电式和混合动力产品是compa……ble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点,比如比燃油车更省油,比纯电车价格更低,解决了能量补充的焦虑(针对长途行驶),续航能力提升(部分车型纯电动模式续航能力超过100Km),极大满足了城市和长途两用车辆的需求。比如大部分混动车型的百公里油耗在4L左右,普遍低于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6L,价格也开始接近燃油车。

有业内人士认为,混动产品表现出比纯电动车更高的性价比,使得其在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有“大市场”,在非限购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头型又变了。

鱼龙混杂的市场需求的快速膨胀,让提前布局的比亚迪脱颖而出。

了解了比亚迪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知道比亚迪是自主品牌中最早研发混合动力技术的公司之一。2008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动车型F3DM(搭载第一代DM技术)。然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比亚迪的插电式车型销量并没有亮眼的表现。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比亚迪F3DM,图片来源:比亚迪

到2018年,比亚迪第三代DM技术应用后,插电板销量开始好转。但当时混合市场整体趋势不强,对比亚迪整体发展有帮助。2018-2020年期间,比亚迪年销量徘徊在50万辆左右。同期吉利,长城等。都已经是“百万俱乐部”成员了,和南北大众、丰田、本田比起来就更不用说了。

真正的机会是在去年。借助政策和DM 4.0(2021年初发布)的技术加持,比亚迪在插电市场打了个翻身仗。2021年,比亚迪DM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倍,达到27.3万辆,比纯电动汽车快1.5倍,对总销量的贡献升至40%。因为新能源板块的快速增长,比亚迪与长城、吉利的销量差距已经缩小。

今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完全不受燃油车停售的影响)。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98万辆,同比增长2.7倍,力压多家车企连续数月蝉联销量桂冠。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多次超越特斯拉,获得月度销量冠军。

通过分析比亚迪两大板块的销量,可以看到混合动力板块的增速远高于纯电动板块,对集团的红利越来越明显。今年8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板块的销量(9.1万辆)已经超过纯电动板块(8.2万辆)。

图片来源,比亚迪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亚迪业绩如此强劲。一是吃到了外挂市场爆发的“红利”。二是通过DM超级混合动力技术、三电技术、刀片电池强化了技术优势。比如在热效率和油耗方面,采用DM-i技术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43%,高于丰田混动系统的41%。秦加DM-i百公里油耗3.8L,低于平均水平。

比亚迪现在的状态是“订单太多,做不完”。比亚迪曾表示,目前仍持有约80万辆订单,计划冲击200万辆的年销量。如果比亚迪还能保持最近4个月终端销量增加的趋势(8月份销量超过17万辆),200万辆的目标有望实现。那么结果就是今年自主品牌的销售位置将被“取代”,或许可以和“南北大众”争夺车企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的高市值更是名副其实(目前比亚迪市值接近8000亿,远超其他中国品牌汽车,不输给大众集团、丰田等全球汽车巨头)。

自决的进一步机会

虽然……借贷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路线,在业内人士看来,至少5-10年内会有市场需求。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将超过635万辆。市场需求带动部分车企纷纷布局混合市场,其中中国品牌更快。

在支持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政策出台两个月后,长城发布了柠檬DHT混合动力技术(第一家提出DHT技术的车企)。目前长城旗下三大乘用车品牌(威牌、坦克、哈弗)已经全部混动。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城在自研动力领域有一定优势,发布了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和纵置9AT变速箱。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哈佛品牌

日前,哈弗H6插电版(16.88万-17.68万元)上市,价格和定位与比亚迪宋加新能源较为一致。如果长城能有效转化哈弗H6燃油版庞大的基础用户,那么可能会迎来插电市场的转折点。

吉利去年也发布了雷神Hi X混动战略。亮点是使用3速DHT变速箱来提高系统效率和性能。现在已经上市了多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帝豪l雷神Hi P标杆比亚迪秦PLUS。和哈弗H6一样,帝豪L燃油版的基础用户也很庞大。

与此同时,广汽、SAIC、东风等车企也纷纷进入混合市场。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最近发布了星星混动版,售价10万左右。

至于合资品牌,大众品牌、丰田、本田等头部车企也有混动产品在售,但与自主品牌不同的是,使用的是混动专用动力系统,所以存在动力供应高、油耗高等问题。而且合资品牌的混动产品价格高也让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本田CR-V新能源的售价为27.38万-29.98万元,远高于燃油版的16.98万-27.68万元。帕萨特新能源,途观L新能源等车型也差不多。

有知情人士认为,合资品牌目前并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插电式产品,“大部分都是直接转型纯电动化”。导致合资品牌目前在混合市场处于落后地位。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显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混合市场的竞争将主要在自主品牌之间展开,有望向大众市场渗透,缩小自主和合资品牌的差距。目前在售的混动产品大多集中在15-25万市场,可能会打破长期以来合资品牌主导的格局。

其他自主品牌的加入,可能会打破比亚迪在混合市场的垄断。但至少在两三年内,比亚迪的先锋红利和技术优势将使其保持在混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至于两三年后的格局,就看谁的“拳头”更硬了。十年后,如果新的技术路线开始成为“趋势”,汽车市场的格局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2018年后,汽车市场进入了强竞争时代。四年来,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边缘车企陆续退市,头部格局初步显现。但在大众市场(15-25万区间),德系、日系等合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乘用车)市场的扩大,中国品牌正在崛起。这两年,插电式市场(插电式乘用车市场)的爆发,成就了比亚迪,也让头部格局再次发生变化。而且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增速已经超过纯电动汽车市场。或许比亚迪可以更进一步。

不仅仅是比亚迪,混改市场可能也是自主品牌的机会。自主品牌占混合市场70%以上,部分产品针对大众市场。如果我们能把握混合市场的发展时期,也许独立的胸罩……包括比亚迪在内的s,可以进一步强化自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为实现“弯道超车”增加砝码。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DM-i超级混动系统,图片来源:比亚迪

为什么混在一起会生气?

混合市场从去年开始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销量近60万辆,同比增长1.33倍。今年,情况更好。前8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80万辆,市场份额从4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现在的5%。

在业内人士看来,混改市场的高增速可能会持续。目前混合动力市场的增速(1.7倍)已经高于纯电动市场(1倍),占新能源市场的20%。原因是近年来插电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使得插电产品具备了区别于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差异化竞争力。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

在过去,插电式产品与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当时车企发布的插电式产品,大多是为了响应双积分政策,更多的是“外卖”,比如直接“组装”燃油车的发动机和纯电动车的双电机(发电机和发电机),忽略了工况适用性。

这样生产出来的插电式产品,可以看作是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缺点的结合,整备质量更高,油耗比燃油车高,续航比纯电动车低。比如2018年前后发布的多款插电式产品,纯续航一般在80km以下,价格比燃油车高两三万。

产品竞争力弱限制了混动市场的发展,2018-2020三年间年销量均未超过30万辆。

直到去年,混合动力发展才是“春天”。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明确提出到203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年销量各占50%,其中燃油车全面混动。该政策的发布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指明了两大方向:混合动力和新能源。

但考虑到混动技术的复杂性,技术积累不如日系品牌,所以自主品牌都把混动技术作为重点研发方向。随着入局车企越来越多,混改市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发布的产品“有诚意”。近两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汽车陆续发布了混动系统架构产品,推出了专用发动机、变速器和发电机。这意味着混合产品终于有了适合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核心部件。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柠檬DHT技术,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搭载特殊传动系统的插电式、混动式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兼容了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比如比燃油车更省油,比纯电车价格更低,解决了能量补充的焦虑(针对长途驾驶),提高了续航能力(部分车型纯电动模式续航能力超过100Km),极大满足了城市和长途两用汽车的需求。比如大部分混动车型的百公里油耗在4L左右,普遍低于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6L,价格也开始接近燃油车。

有业内人士认为,混动产品表现出比纯电动车更高的性价比,使得其在北上广深等限购城市有“大市场”,在非限购城市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头型又变了。

鱼龙混杂的市场需求的快速膨胀,让提前布局的比亚迪脱颖而出。

了解his……回顾比亚迪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比亚迪是自主品牌中最早开发混合动力技术的公司之一。2008年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动车型F3DM(搭载第一代DM技术)。然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比亚迪的插电式车型销量并没有亮眼的表现。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比亚迪F3DM,图片来源:比亚迪

到2018年,比亚迪第三代DM技术应用后,插电板销量开始好转。但当时混合市场整体趋势不强,对比亚迪整体发展有帮助。2018-2020年期间,比亚迪年销量徘徊在50万辆左右。同期吉利,长城等。都已经是“百万俱乐部”成员了,和南北大众、丰田、本田比起来就更不用说了。

真正的机会是在去年。借助政策和DM 4.0(2021年初发布)的技术加持,比亚迪在插电市场打了个翻身仗。2021年,比亚迪DM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倍,达到27.3万辆,比纯电动汽车快1.5倍,对总销量的贡献升至40%。因为新能源板块的快速增长,比亚迪与长城、吉利的销量差距已经缩小。

今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完全不受燃油车停售的影响)。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98万辆,同比增长2.7倍,力压多家车企连续数月蝉联销量桂冠。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多次超越特斯拉,获得月度销量冠军。

通过分析比亚迪两大板块的销量,可以看到混合动力板块的增速远高于纯电动板块,对集团的红利越来越明显。今年8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板块的销量(9.1万辆)已经超过纯电动板块(8.2万辆)。

图片来源,比亚迪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亚迪业绩如此强劲。一是吃到了外挂市场爆发的“红利”。二是通过DM超级混合动力技术、三电技术、刀片电池强化了技术优势。比如在热效率和油耗方面,采用DM-i技术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43%,高于丰田混动系统的41%。秦加DM-i百公里油耗3.8L,低于平均水平。

比亚迪现在的状态是“订单太多,做不完”。比亚迪曾表示,目前仍持有约80万辆订单,计划冲击200万辆的年销量。如果比亚迪还能保持最近4个月终端销量增加的趋势(8月份销量超过17万辆),200万辆的目标有望实现。那么结果就是今年自主品牌的销售位置将被“取代”,或许可以和“南北大众”争夺车企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的高市值更是名副其实(目前比亚迪市值接近8000亿,远超其他中国品牌汽车,不输给大众集团、丰田等全球汽车巨头)。

自决的进一步机会

虽然勾兑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路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至少5-10年都会有市场需求。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将超过635万辆。市场需求带动部分车企纷纷布局混合市场,其中中国品牌更快。

在支持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政策出台两个月后,长城发布了柠檬DHT混合动力技术(第一家提出DHT技术的车企)。目前长城旗下三大乘用车品牌(威牌、坦克、哈弗)已经全部混动。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城在自研动力领域有一定优势,发布了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和纵置9AT变速箱。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哈佛品牌

日前,哈弗H6插电版(16.88万-17.68万……uan)上市,价格和定位与比亚迪宋加新能源较为一致。如果长城能有效转化哈弗H6燃油版庞大的基础用户,那么可能会迎来插电市场的转折点。

吉利去年也发布了雷神Hi X混动战略。亮点是使用3速DHT变速箱来提高系统效率和性能。现在已经上市了多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帝豪l雷神Hi P标杆比亚迪秦PLUS。和哈弗H6一样,帝豪L燃油版的基础用户也很庞大。

与此同时,广汽、SAIC、东风等车企也纷纷进入混合市场。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最近发布了星星混动版,售价10万左右。

至于合资品牌,大众品牌、丰田、本田等头部车企也有混动产品在售,但与自主品牌不同的是,使用的是混动专用动力系统,所以存在动力供应高、油耗高等问题。而且合资品牌的混动产品价格高也让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本田CR-V新能源的售价为27.38万-29.98万元,远高于燃油版的16.98万-27.68万元。帕萨特新能源,途观L新能源等车型也差不多。

有知情人士认为,合资品牌目前并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插电式产品,“大部分都是直接转型纯电动化”。导致合资品牌目前在混合市场处于落后地位。

BYD, Volkswagen, Great Wall, Harvard, Toyota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显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混合市场的竞争将主要在自主品牌之间展开,有望向大众市场渗透,缩小自主和合资品牌的差距。目前在售的混动产品大多集中在15-25万市场,可能会打破长期以来合资品牌主导的格局。

其他自主品牌的加入,可能会打破比亚迪在混合市场的垄断。但至少在两三年内,比亚迪的先锋红利和技术优势将使其保持在混动市场的领先地位。

至于两三年后的格局,就看谁的“拳头”更硬了。十年后,如果新的技术路线开始成为“趋势”,汽车市场的格局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

标签:比亚迪大众长城哈弗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FSD Beta测试版安全评分将扩大到80分以上用户

近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FSD106921将在几天后推出,并进行额外的优化,FSD10693将在AI日(9月30日)之后不久推出。

1900/1/1 0:00:00
2022年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将移师深圳举行,定档2022年12月20至23日

9月19日,2022年第17届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官微发布《关于2022年AutomechanikaShanghai移师深圳及展会最新档期的通知》。

1900/1/1 0:00:00
通用将投资近5亿美元升级印第安纳州工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在9月15日宣布,将对位于印第安纳州马里昂市(Marion)的金属冲压部门投资4

1900/1/1 0:00:00
博世推出用于轻型商用车的新型紧凑型电驱动模块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博世(Bosch)推出并开始量产用于轻型商用车的新型驱动模块。该模块由电机和集成逆变器组成,其中逆变器控制电机可实现与高压电池的连接。

1900/1/1 0:00:00
保时捷拟于9月29日上市 估值750亿欧元

日前,具外媒报道,大众汽车宣布,旗下保时捷将于9月29日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估值最高750亿欧元,将为德国历史上第二大IPO,同时也是欧洲第三大IPO。

1900/1/1 0:00:00
SOSLAB推出下一代3D固态激光雷达ML-X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SOSLAB宣布推出下一代3D固态激光雷达MLX。MLX尺寸紧凑,且其测距和分辨率是之前产品的两倍以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