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外资企业在布局中国汽车市场时很少表现出纠结的情绪。毕竟,随着业绩的快速上升和明显的市场发展潜力,他们真的不必担心是否要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由于地缘的日益紧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外资企业似乎在相关的布局中纠缠不清。
担忧与日俱增。
一方面,外资企业的担忧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因素,三年抗疫,很多城市都经历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今年。
今年4月,上海疫情严峻,实行大规模封锁。上海许多企业和工厂暂停生产,出现生产问题和订单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外资企业“撤离”上海乃至中国的猜测不断传出。
你应该还记得,今年4月18日,美国半导体公司安森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业务转移到新加坡和菲律宾的配送中心。随后,“汽车芯片厂商安森美将‘撤离’上海”的消息在行业内外传开。
安森美在线沟通信;图片来源:国际电商
不过,4月24日,安森官方表示,之前“搬出去”的消息是一场误会。事实是,受疫情影响,上海配送中心暂时关闭,安森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
即便如此,乌龙事件还是引起了外企将加快“撤离”上海乃至中国的担忧,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国外媒体,国内汽车圈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今年5月初,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及俄乌战事对欧洲在华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现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下,11%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缩减在华业务。
不仅是疫情,越来越紧张的国际关系也让外资企业在全球布局,包括中国市场更加谨慎。有人认为,虽然相关企业可能不会很快与本国政府站在同一战线,但无疑会逐渐增加对地缘因素的考虑。
此外,一些曾经存在于外资企业头脑中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例如,近年来,中国的内资企业正在崛起,竞争加剧了外资在中国的经营压力。再比如,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些也增加了他们的担忧。
当然,从综合信息来看,相比商务成本上升等因素,外资企业似乎更关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此外,正如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外资企业长期以来对中国不断崛起并通过高增长率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抱有强烈预期。但如果外资企业开始担心中国经济近年来遇到的长期挑战固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会影响他们之前的判断,并可能引发他们加快调整产业链布局。
投资不降反增。
在上述因素下,外资企业的纠结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来看,纠结归纠结,布局还是要布局的。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逐渐从原来的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此外,由于疫情和地缘因素,企业的日子也不如从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外资企业继续活跃在这个市场。
而且,他们并不满足于本土产能的提高,而是开始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甚至把全球的R&D中心放在中国。
即使在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这一年,外资企业仍在加速对华投资。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下同),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外国投资仍有吸引力。
就汽车市场而言,外资企业尤其是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持续增加。单从今年9月份来看,动静不小。
9月21日,大陆长春技术中心(CCTC)新开发的办公楼正式启用。据悉,CCTC是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下的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PSS)R&D中心,专注于开发前瞻性技术、高品质产品和先进的被动安全解决方案。
……大陆集团长春技术中心;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当天,伟世通亚太最新技术中心正式落地武汉。该公司表示,该技术中心的落地将进一步加强伟世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R&D布局和技术R&D实力。
几乎与此同时,本田旗下的零部件公司H-ONE也宣布将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制造和销售纯电动汽车(EV)零部件。该公司将向其主要客户本田新建的纯电动汽车工厂交付车身框架零部件,并计划成为中国本土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据悉,本田正在广东建设年产12万辆纯电动汽车的新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H-ONE成立的子公司将为本田新工厂供货,加强对长城汽车、Xpeng汽车等中国企业的供货体系。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这也是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及外资在中国的布局时给出“直言不讳”评价的原因。
事实上,随着疫情的减缓和汽车市场的持续回暖,外资企业的信心明显恢复甚至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谈论自己的未来计划和市场预期,毫不掩饰他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决心。
“我们正在积极布局中国,围绕当地需求投资扩大生产,提高产能。”今年5月,博世中国区总裁陈宇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博世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制造中心来服务全球其他市场,而是把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来深耕。“中国在这里是一个如此好的市场,我们肯定需要拥抱这样的市场,拥抱这个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这里会坚定不移。”
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胶粘技术汽车OEM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安娜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也表示,汉高正在深入布局中国汽车市场。
集权化趋势逐渐显现。
总体而言,外资企业继续加大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但如果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更详细的趋势。
根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的报告,从投资的公司、来自的国家或经营的行业来看,欧洲在中国的投资变得更加集中。尽管一些大公司(其中许多是德国公司)继续投资于他们的中国业务,但许多在中国有业务的其他公司拒绝新的投资。与此同时,近年来很少有新的欧洲公司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报告提到,现在欧洲在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来自少数几家公司。例如,过去4年,欧洲前10大对华投资者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近80%。
图片来源:铑集团官网
此外,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也越来越集中于来源国。过去四年,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平均占总投资价值的87%。其中,德国占比最大,近四年平均占比43%。在德国公司中,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和化工集团巴斯夫的投资相对较高。从2018年到2021年,仅这四家公司就贡献了欧洲对华外国直接投资的34%。
从今年来看,这种趋势似乎还在继续。据盖世汽车报道,9月6日,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了全面开工暨首套设备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单个项目。项目建成后,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投资也更加集中在该行业。汽车、食品加工、制药/生物技术、化学品和消费品制作占总数的近70%。其中,汽车领域表现突出,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在2022年的H1会更高,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将在中国合资企业中的股份从50%增加到75%,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将投资新的电动汽车设施。
其实以上情况并不难理解。正如Rhodium Group在报告中所说,更集中的投资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他们在中国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并相信尽管经济和地缘逆风,市场仍将继续盈利;第二,这些公司认为他们必须继续在中国投资和开发产品,以保护过去投资的价值,并在电动汽车等行业保持竞争力;第三,他们试图通过更大程度的本地化来保护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免受不断上升的全球风险的影响。
中国还是“值得”的
今年8月底,《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称,虽然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一些外国公司计划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甚至做了一些调查,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因为他们发现其他国家不具备有效替代中国的能力。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可以为这些外资企业提供大量成熟稳定的工人、工程师、更好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自身完整庞大的产业链所提供的高效率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今年5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玉亭公开表示,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诸多挑战,但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没有改变。“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关报告还强调,随着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区域中心之一,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等传统优势可能会被削弱,但产业配套齐全、市场空间巨大、劳动生产率高的核心供应链竞争优势依然明显,许多跨国公司一直将中国作为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早些年,外资企业在布局中国汽车市场时很少表现出纠结的情绪。毕竟,随着业绩的快速上升和明显的市场发展潜力,他们真的不必担心是否要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由于地缘的日益紧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外资企业似乎在相关的布局中纠缠不清。
担忧与日俱增。
一方面,外资企业的担忧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因素,三年抗疫,很多城市都经历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今年。
今年4月,上海疫情严峻,实行大规模封锁。上海许多企业和工厂暂停生产,出现生产问题和订单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外资企业“撤离”上海乃至中国的猜测不断传出。
你应该还记得,今年4月18日,美国半导体公司安森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业务转移到新加坡和菲律宾的配送中心。随后,“汽车芯片厂商安森美将‘撤离’上海”的消息在行业内外传开。
安森美在线沟通信;图片来源:国际电商
不过,4月24日,安森官方表示,之前“搬出去”的消息是一场误会。事实是,受疫情影响,上海配送中心暂时关闭,安森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
即便如此,乌龙事件还是引起了外企将加快“撤离”上海乃至中国的担忧,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国外媒体,国内汽车圈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今年5月初,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及俄乌战事对欧洲在华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现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下,11%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缩减在华业务。
不仅是疫情,越来越紧张的国际关系也让外资企业在全球布局,包括中国市场更加谨慎。有人认为,虽然相关企业可能不会很快与本国政府站在同一战线,但无疑会逐渐增加对地缘因素的考虑。
此外,一些曾经存在于外资企业头脑中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例如,近年来,中国的内资企业正在崛起,竞争加剧了外资在中国的经营压力。再比如,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些也增加了他们的担忧。
当然,从综合信息来看,相比商务成本上升等因素,外资企业似乎更关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此外,正如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外资企业长期以来对中国不断崛起并通过高增长率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抱有强烈预期。但如果外资企业开始担心中国经济近年来遇到的长期挑战固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会影响他们之前的判断,并可能引发他们加快调整产业链布局。
投资不降反增。
在上述因素下,外资企业的纠结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来看,纠结归纠结,布局还是要布局的。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逐渐从原来的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此外,由于疫情和地缘因素,企业的日子也不如从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外资企业继续活跃在这个市场。
而且,他们并不满足于本土产能的提高,而是开始在中国设立设计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甚至把全球的R&D中心放在中国。
即使在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这一年,外资企业仍在加速对华投资。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下同),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外国投资仍有吸引力。
就汽车市场而言,外资企业尤其是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持续增加。单从今年9月份来看,动静不小。
9月21日,大陆长春技术中心(CCTC)新开发的办公楼正式启用。据悉,CCTC是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下的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PSS)R&D中心,专注于开发前瞻性技术、高品质产品和先进的被动安全解决方案。
……大陆集团长春技术中心;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当天,伟世通亚太最新技术中心正式落地武汉。该公司表示,该技术中心的落地将进一步加强伟世通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R&D布局和技术R&D实力。
几乎与此同时,本田旗下的零部件公司H-ONE也宣布将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制造和销售纯电动汽车(EV)零部件。该公司将向其主要客户本田新建的纯电动汽车工厂交付车身框架零部件,并计划成为中国本土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供应商。
据悉,本田正在广东建设年产12万辆纯电动汽车的新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H-ONE成立的子公司将为本田新工厂供货,加强对长城汽车、Xpeng汽车等中国企业的供货体系。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这也是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及外资在中国的布局时给出“直言不讳”评价的原因。
事实上,随着疫情的减缓和汽车市场的持续回暖,外资企业的信心明显恢复甚至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谈论自己的未来计划和市场预期,毫不掩饰他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决心。
“我们正在积极布局中国,围绕当地需求投资扩大生产,提高产能。”今年5月,博世中国区总裁陈宇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博世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制造中心来服务全球其他市场,而是把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来深耕。“中国在这里是一个如此好的市场,我们肯定需要拥抱这样的市场,拥抱这个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这里会坚定不移。”
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胶粘技术汽车OEM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安娜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也表示,汉高正在深入布局中国汽车市场。
集权化趋势逐渐显现。
总体而言,外资企业继续加大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但如果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更详细的趋势。
根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发布的报告,从投资的公司、来自的国家或经营的行业来看,欧洲在中国的投资变得更加集中。尽管一些大公司(其中许多是德国公司)继续投资于他们的中国业务,但许多在中国有业务的其他公司拒绝新的投资。与此同时,近年来很少有新的欧洲公司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报告提到,现在欧洲在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来自少数几家公司。例如,过去4年,欧洲前10大对华投资者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近80%。
图片来源:铑集团官网
此外,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也越来越集中于来源国。过去四年,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平均占总投资价值的87%。其中,德国占比最大,近四年平均占比43%。在德国公司中,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和化工集团巴斯夫的投资相对较高。从2018年到2021年,仅这四家公司就贡献了欧洲对华外国直接投资的34%。
从今年来看,这种趋势似乎还在继续。据盖世汽车报道,9月6日,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了全面开工暨首套设备投产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单个项目。项目建成后,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投资也更加集中在该行业。汽车、食品加工、制药/生物技术、化学品和消费品制作占总数的近70%。其中,汽车领域表现突出,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在2022年的H1会更高,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将在中国合资企业中的股份从50%增加到75%,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将投资新的电动汽车设施。
其实以上情况并不难理解。正如Rhodium Group在报告中所说,更集中的投资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他们在中国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并相信尽管经济和地缘逆风,市场仍将继续盈利;第二,这些公司认为他们必须继续在中国投资和开发产品,以保护过去投资的价值,并在电动汽车等行业保持竞争力;第三,他们试图通过更大程度的本地化来保护他们在中国的业务免受不断上升的全球风险的影响。
中国还是“值得”的
今年8月底,《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称,虽然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一些外国公司计划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甚至做了一些调查,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因为他们发现其他国家不具备有效替代中国的能力。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可以为这些外资企业提供大量成熟稳定的工人、工程师、更好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自身完整庞大的产业链所提供的高效率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今年5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玉亭公开表示,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诸多挑战,但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没有改变。“中国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关报告还强调,随着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区域中心之一,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等传统优势可能会被削弱,但产业配套齐全、市场空间巨大、劳动生产率高的核心供应链竞争优势依然明显,许多跨国公司一直将中国作为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9月28日20时,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江铃福特科技”)携手苏见信、袁娅维、陈意涵、邓典,在线举办主题为“爱你所爱广阔天地自由追逐”的挚友音乐会,正式发布“广阔天地,
1900/1/1 0:00:009月28日下午,“氢”城相见2022临港新片区氢能大会在滴水湖南岛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出席活动。
1900/1/1 0:00:00早些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布局上,外资企业们很少显露纠结的情绪,毕竟在快速上扬的业绩以及明显可见的市场发展潜力之下,他们确实不必纠结是否加大中国市场投资这一问题,因为答案显而易见。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9月28日,非政府环保组织Transportamp
1900/1/1 0:00:00保时捷IPO发行价定为每股825欧元大众汽车集团将保时捷最终的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825欧元,估值达到750亿欧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要求联邦上诉法院,撤销其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8年达成的协议,该协议要求特斯拉的律师预先审核其所有与特斯拉有关的推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