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车志。com、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平台、李淑昕赛驰咨询发布了《2022年汽车质量性能研究报告(AQR)》、智能车机互联App用户体验和实车测评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与JD.COM汽车联合发布了《2022年乘用车轮胎用户满意度研究成果》。
Chezhi.com和凯瑞赛驰咨询董事长兼总裁唐卫国表示,Chezhi.com和凯瑞赛驰咨询希望通过十余年的数据积累和持续的年度及专题研究,让更多用户的声音被企业听到和理解,从用户的角度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价值。
“这也是我们坚持共享研究成果的初心。”唐卫国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第三空间、停车场景等新维度上不断为用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体验,也提升了用户的期待。2022年,基于用户反馈的研究成果覆盖车辆、车机互联App、零部件等多个领域,传递更多决策价值。
《2022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性能研究(AQR)》发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负性能值在增加,质量性能在下降:
负绩效值与质量绩效负相关。数据来源及绘制:李淑昕赛驰咨询公司。
●新能源车整体负表现好于燃油车,但都不如去年。新能源车下降率为55%,高于燃油车16%。驾驶系统和智能车系统在两个细分市场都有集中故障;
●在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的负面表现要好于合资和豪华品牌。自主品牌的提升来自于问题数量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的缩小和投诉的减少;合资品牌中,只有日系品牌的负面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故障点向基础性能和智能汽车转移。Top5故障中三大动力系统占比大幅降低;入门级和中档产品性能整体是拖累,噪音、车内异味、车系死机是主要故障点;中高端机型负面表现最好,高端机型问题较少,但用户投诉最高,静态表现较差;
●智能车撞车、卡壳问题成为“顽疾”。这两个问题连续三年位居故障榜前两位,用户选择的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分别达到11.67%和10.00%;信号差、系统功能少、假语音唤醒、热屏等二次元维度的选择率也大幅上升;系统首次故障时间从1个月延长到1-3个月;
●在驾驶系统这个二次元上,用户选择风噪、胎噪/路噪的比例大幅增加。燃油车相关问题数量同比增长648%,新能源车增长38%。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数据与同价位燃油车明显不同,且随着车型档次的提高改善不明显;
●用户的主观感受更具体。内饰材质造成的眩光、新功能覆盖的场景、外饰件的制造和组装工艺都可能引发抱怨;随着自行车使用时间的延长,预售用户的关注点已经从价格和品牌转移到安全和质量上。
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进步,软件和硬件都会影响产品质量,NVH等基础性能也不容忽视。汽车企业需要在发展阶段形成整合思维,加强质量不同维度的协同迭代能力,在提升实物质量和感知质量的同时,关注近几年的体验质量。
《2022年汽车智能车机互联App研究》显示,汽车企业推出的App用户体验下降:
数据来源及绘制:凯瑞赛驰咨询(单位:个)
●单个App行业平均问题数量大幅增加。用户满意度得分为7.29分(10分),比2020年下降0.31分;单个应用的平均问题数量从2020年的4.3个增加到2022年的近12个。实车测评行业平均56.96分(100分制),比2020年提高2.36分;
●自主品牌升级,新品牌稳定,合资、进口品牌赶超“及格线”。自主品牌单App问题数为12.48,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实车测试66.52分,位列细分市场第一。新势力的品牌问题数量最少,得分为64.52。合资和进口品牌问题数量为14.93,得分离散度较大,得分为46.44,与行业平均水平呈拉大趋势;
●车辆控制和监控功能的基础高频场景覆盖率高,时间和精度是痛点。控制和监控模块整体要求高,数字钥匙、远程锁车、充电状态监控是高频功能。信号不好、等待时间长、步骤复杂、信息错误、显示延迟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生态更完善,核心需求满足率不高。App在硬件支持和功能实现上更加完善,部分应用可以平移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服务延伸到用户的全旅程体验。用户使用扫码充电、支付加油、查询汽车说明书等多项功能,存在信息不准确、覆盖面小、查询效率低等问题。
相关结果表明,汽车企业在开发和优化App时,定位产品、走出误区非常重要。建议企业应避免以成熟app的同质化功能为出发点,基于大部分用户对付费使用接受度较低的现状,将用户数量作为推出app的重要价值。
《2022年中国乘用车轮胎客户满意度研究》显示,沉默和非人为质量问题容易引起用户投诉:
数据来源及绘制:凯瑞赛驰咨询公司。
低轮胎噪音和爆胎/擦伤是问题提及率最高的两项。用户对60km-120km/h范围内的轮胎噪音更敏感;用户对刺破/划伤的投诉同比增长22.33%,提及率也增长了14.22%。
●鼓包/变形投诉最高。这种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正常速度下颠簸造成的质量问题,很容易引起用户不满;
●海外头部品牌用户的认可度优势明显。米其林、德马品牌、普利司通精神占有率排名前三,品牌认知度前十榜单中无国产品牌;新能源特种轮胎赛道升温,国产品牌有机会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替代市场,线上渠道选择率持续提升。用户关注正品保障、渠道品牌、价格透明等因素;选择JD.COM等线上渠道的用户将从2017年的12.70%增长到2022年的48.22%。
研究院给出的观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上升。燃油车轮胎形成的用户品牌认知度,也会在新能源汽车轮胎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为国产轮胎品牌创造变道超车和品牌拉动的机会。国产轮胎品牌需要在市场、业务、产品结构上形成长期逻辑,真正践行以用户为中心,不受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干扰。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同时公布的还有整车各细分市场质量性能和体验最佳的车型、智能车机互联App中体验友好的品牌、轮胎细分领域的标杆品牌。
6 11月17日,车志。com、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平台、李淑昕赛驰咨询发布了《2022年汽车质量性能研究报告(AQR)》、智能车机互联App用户体验和实车测评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与JD.COM汽车联合发布了《2022年乘用车轮胎用户满意度研究成果》。
Chezhi.com和凯瑞赛驰咨询董事长兼总裁唐卫国表示,Chezhi.com和凯瑞赛驰咨询希望通过十余年的数据积累和持续的年度及专题研究,让更多用户的声音被企业听到和理解,从用户的角度帮助企业提升产品价值。
“这也是我们坚持共享研究成果的初心。”唐卫国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第三空间、停车场景等新维度上不断为用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体验,也提升了用户的期待。2022年,基于用户反馈的研究成果覆盖车辆、车机互联App、零部件等多个领域,传递更多决策价值。
《2022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性能研究(AQR)》发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负性能值在增加,质量性能在下降:
负绩效值与质量绩效负相关。数据来源及绘制:李淑昕赛驰咨询公司。
●新能源车整体负表现好于燃油车,但都不如去年。新能源车下降率为55%,高于燃油车16%。驾驶系统和智能车系统在两个细分市场都有集中故障;
●在燃油车市场,自主品牌的负面表现要好于合资和豪华品牌。自主品牌的提升来自于问题数量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的缩小和投诉的减少;合资品牌中,只有日系品牌的负面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故障点向基础性能和智能汽车转移。Top5故障中三大动力系统占比大幅降低;入门级和中档产品性能整体是拖累,噪音、车内异味、车系死机是主要故障点;中高端机型负面表现最好,高端机型问题较少,但用户投诉最高,静态表现较差;
●智能车撞车、卡壳问题成为“顽疾”。这两个问题连续三年位居故障榜前两位,用户选择的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分别达到11.67%和10.00%;信号差、系统功能少、假语音唤醒、热屏等二次元维度的选择率也大幅上升;系统首次故障时间从1个月延长到1-3个月;
●在驾驶系统这个二次元上,用户选择风噪、胎噪/路噪的比例大幅增加。燃油车相关问题数量同比增长648%,新能源车增长38%。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数据与同价位燃油车明显不同,且随着车型档次的提高改善不明显;
●用户的主观感受更具体。内饰材质造成的眩光、新功能覆盖的场景、外饰件的制造和组装工艺都可能引发抱怨;随着自行车使用时间的延长,预售用户的关注点已经从价格和品牌转移到安全和质量上。
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进步,软件和硬件都会影响产品质量,NVH等基础性能也不容忽视。汽车企业需要在发展阶段形成整合思维,加强质量不同维度的协同迭代能力,在提升实物质量和感知质量的同时,关注近几年的体验质量。
《2022年汽车智能车机互联App研究》显示,汽车企业推出的App用户体验下降:
数据来源及绘制:凯瑞赛驰咨询(单位:个)
●单个App行业平均问题数量大幅增加。用户满意度得分为7.29分(10分),比2020年下降0.31分;单个应用的平均问题数量从2020年的4.3个增加到2022年的近12个。实车测评行业平均56.96分(100分制),比2020年提高2.36分;
●自主品牌升级,新品牌稳定,合资、进口品牌赶超“及格线”。自主品牌单App问题数为12.48,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实车测试66.52分,位列细分市场第一。新势力的品牌问题数量最少,得分为64.52。合资和进口品牌问题数量为14.93,得分离散度较大,得分为46.44,与行业平均水平呈拉大趋势;
●车辆控制和监控功能的基础高频场景覆盖率高,时间和精度是痛点。控制和监控模块整体要求高,数字钥匙、远程锁车、充电状态监控是高频功能。信号不好、等待时间长、步骤复杂、信息错误、显示延迟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生态更完善,核心需求满足率不高。App在硬件支持和功能实现上更加完善,部分应用可以平移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服务延伸到用户的全旅程体验。用户使用扫码充电、支付加油、查询汽车说明书等多项功能,存在信息不准确、覆盖面小、查询效率低等问题。
相关结果表明,汽车企业在开发和优化App时,定位产品、走出误区非常重要。建议企业应避免以成熟app的同质化功能为出发点,基于大部分用户对付费使用接受度较低的现状,将用户数量作为推出app的重要价值。
《2022年中国乘用车轮胎客户满意度研究》显示,沉默和非人为质量问题容易引起用户投诉:
数据来源及绘制:凯瑞赛驰咨询公司。
低轮胎噪音和爆胎/擦伤是问题提及率最高的两项。用户对60km-120km/h范围内的轮胎噪音更敏感;用户对刺破/划伤的投诉同比增长22.33%,提及率也增长了14.22%。
●鼓包/变形投诉最高。这种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正常速度下颠簸造成的质量问题,很容易引起用户不满;
●海外头部品牌用户的认可度优势明显。米其林、德马品牌、普利司通精神占有率排名前三,品牌认知度前十榜单中无国产品牌;新能源特种轮胎赛道升温,国产品牌有机会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替代市场,线上渠道选择率持续提升。用户关注正品保障、渠道品牌、价格透明等因素;选择JD.COM等线上渠道的用户将从2017年的12.70%增长到2022年的48.22%。
研究院给出的观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上升。燃油车轮胎形成的用户品牌认知度,也会在新能源汽车轮胎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为国产轮胎品牌创造变道超车和品牌拉动的机会。国产轮胎品牌需要在市场、业务、产品结构上形成长期逻辑,真正践行以用户为中心,不受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干扰。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同时公布的还有整车各细分市场质量性能和体验最佳的车型、智能车机互联App中体验友好的品牌、轮胎细分领域的标杆品牌。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智能电源和传感技术公司安森美(onsemi)宣布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顶部冷却功能的新型MOSFET器件,以帮助设计人员应对具有挑战性的汽车应用,
1900/1/1 0:00:0011月17日,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社交平台上炮轰特斯拉,质疑其品牌对外回复公众“司机全程未踩刹车”的声明。目前,刘涛的个人社交平台上已不显示此篇文章。
1900/1/1 0:00:0011月17日电,印尼投资部长巴赫里尔周四发布视频声明称,鸿海拟在印尼中爪哇省巴塘综合工业区新建的电动汽车工厂将于2023年初动工。
1900/1/1 0:00:0011月17日电,记者获悉,吉利控股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极氪旗下ZEEKRMVision概念车将于2024年具备量产条件。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1月16日,马斯克在法庭上表示,他不想成为任何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最近收购了推特并担任首席执行官。此外,他还是特斯拉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
1900/1/1 0:00:002022年11月810日,以“聚力行稳蓄势新程”为主题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开放、协同,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圈的新生态”主题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