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三年前,电动车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就开始抢矿,但大多是动力电池企业。今年,情况有所不同。除了现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等。为了加快锁矿,下游的车企也加入了抢矿的热潮。
图片来源:印度国家铝业公司
短短几个月,通用汽车投资了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并与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达成合作。广汽与西施煤业、尊逸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奔驰与加拿大锂材料供应商签订原材料供应协议,大众被爆入股加拿大矿商。
眼看着钱越来越少,车企终于坐不住了,不得不进一步向上游“进攻”。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早些时候,车企在面对供应商时占据绝对上风,而现在,在动力电池这件事上,车企明显没有了当年甲方老爸的威信,甚至屡屡叫苦。
几个月前,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表示,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到60%,他任职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在不久前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透露,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导致长安不同车型的单车成本增加了约5000至3.5万元,这部分成本需要车企自己研究消化。
他直言,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产品效益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干扰了企业的成本。“汽车厂惨了。”
但动力电池厂商并不愿意背车企成本上涨的“锅”。今年上半年,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都上调了电池价格,理由都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言下之意,钱被上游的原料企业赚走了,他们也是“受害者”。
从账面数据来看,上游厂商确实盈利不错。锂矿龙头天齐锂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9.81亿元,同比暴涨29倍。赣锋锂业净利润也达到147.95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就连锂矿制造商中的“崇拜者”也大幅上升。比如融捷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逾45倍。
天齐锂业第三季度业绩;图片来源:官方公告截图
动力电池厂商虽然“叫好不叫座”,但钱好像也没少赚。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虽然增速不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锂矿商,但还是拿到了更多的钱。
相比之下,车企确实略逊一筹。据盖世汽车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即便是“最赚钱”的上汽集团,净利润也仅达到12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近四成,而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比亚迪也仅得分93.11亿元,更多企业表现平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上游“吃肉”,下游的车企只能“喝汤”,甚至喝不到汤。其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近年来,不少车企采取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策略加大动力电池布局,以应对全球电动化对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获得更多动力电池议价权,拿回失去的利润。
抢矿也是一样。有业内人士指出,锂资源充足的车企在面对动力电池企业时将更有发言权。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避免受到动力电池企业的限制,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走自主研发电池的道路,谁都不想摆脱给动力电池企业打工的局面,陷入给原材料企业打工的局面,所以还是要抢矿。
曾庆红之前公开表示:“电池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主机厂,我们主机厂被迫以后向一体化的方式做电池,布局电池原材料。所以广汽也在做电池,也在买矿。”
拒绝“打工”,自己当矿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矿是要抢的。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抢?目前最常见的做法是与相关厂家签订合同,锁定材料供应。
通用汽车近日表示,已与巴西矿商淡水河谷达成合作。该交易将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生效,该公司将为通用汽车提供精炼镍,每年可供35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此前,通用汽车还透露,已与至少20家电池材料公司签署了供应协议,包括Livent和嘉能可。
梅赛德斯-奔驰10月份宣布,它与加拿大锂材料供应商Rock Tech Lithium Inc签署了一份原材料供应协议。该协议规定,Rock Tech Lithium每年将向其提供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足以供应约15万辆电动汽车。该协议将从2026年开始生效,供应协议为期五年。
图片来源:奔驰
然而,这只是车企抢矿的措施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与原材料厂商深度绑定。根据咨询公司惠誉的统计,从2021年初到今年8月,汽车制造商已经投资了21个电池上游原材料,其中16个投资了锂产业。
这不难理解。第一,在锂资源需求暴涨,供应紧张的形势下,车企能有这么深的关系保证供应;其次,车企也可以获得分享上游锂资源高溢价的机会。
今年10月,通用汽车透露,除了与一些企业签署供应协议,该公司还将投资昆士兰太平洋金属公司,从而锁定用于电池的镍和钴的新来源。
8月初,奥迪公司董事会成员托马斯·施莫尔(Thomas Schmall)也表示,该公司计划进入加拿大的采矿业务。"我们希望获得加拿大采矿项目和矿工的股份."
同样在8月,广汽爱安表示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次签约,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强强联合,从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废旧电池综合回收等方面继续探索深度合作。
随后在11月,广汽的全资子公司广汽零部件与西施煤业和尊一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开展相关的矿产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投资管理。
广汽新成立合资公司;图片来源:广汽公告截图
可见广汽抢矿的方式越来越直接,甚至直接介入上游资源的勘探开发。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想自己当矿主。
今年1月,比亚迪在智利矿业部门发起的40万吨锂招标中中标8万吨,被智利法院叫停后被迫中止。随后在5月份,有消息称比亚迪在非洲发现了6个锂矿,并已达成收购意向。官方回应表示不予置评,但没有直接否认。
蔚来今年还被曝计划投资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石开采公司,这将加速其在阿根廷圣豪尔赫的锂项目的开发。
此前,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由于制造动力电池的必备材料金属锂的价格暴涨,特斯拉可能会亲自开采锂矿。
挖矿不易,投资需谨慎。
但是,矿主也不容易当。
首先是大量投资。据悉,比亚迪当初中标8万吨金属锂生产配额,报价为6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6亿元)。蔚来投资澳大利亚矿石矿业公司,总金额高达或超过6亿元。
虽然很多车企还能拿到上亿元,在研发、生产等各方面都需要花钱的时候,有些车企可以有钱任性,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以说是“自毁前程”。
更何况挖矿也不简单。有业内人士指出,挖矿和造车需要的专业度完全不同。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风险很大。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也表示,矿山开发周期往往很长,从原料勘探、采购设备开采、提炼到客户交付是3-4年的周期,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开发投资风险较高。
五矿证券的孙静雯最近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承认,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正在加剧。“因为利润过高,当然有整合。”
但他进一步表示:“同时,我们始终相信专业力量,我们相信包括锂盐厂在内的专业化矿山企业将承担主要责任。我们始终认为,在周期性行业,如果没有经历过周期底部的煎熬和磨炼,大概率享受不到周期高位的红利。”
所以总体来说,与锂矿厂商联手可能是比单独开采更靠谱的方式。事实上,无论是车企还是动力电池企业,这都是多手布局的关键举措之一。
广汽爱安与赣锋锂业合作;图片来源:广汽
这也更容易获得锂矿厂商的合作。孙静雯表示,海外锂矿资源商普遍不满足于卖矿,都希望向下延伸。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也指出,矿企之所以与电池厂合作,是为了了解电池材料、电池匹配、电池回收的全过程,有助于他们找到新的业务突破口。早在两三年前,电动车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就开始抢矿,但大多是动力电池企业。今年,情况有所不同。除了现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等。为了加快锁矿,下游的车企也加入了抢矿的热潮。
图片来源:印度国家铝业公司
短短几个月,通用汽车投资了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并与巴西矿业公司淡水河谷达成合作。广汽与西施煤业、尊逸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奔驰与加拿大锂材料供应商签订原材料供应协议,大众被爆入股加拿大矿商。
眼看着钱越来越少,车企终于坐不住了,不得不进一步向上游“进攻”。
上游“吃肉”,下游“喝汤”
早些时候,车企在面对供应商时占据绝对上风,而现在,在动力电池这件事上,车企明显没有了当年甲方老爸的威信,甚至屡屡叫苦。
几个月前,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表示,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到60%,他任职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在不久前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透露,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导致长安不同车型的单车成本增加了约5000至3.5万元,这部分成本需要车企自己研究消化。
他直言,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产品效益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干扰了企业的成本。“汽车厂惨了。”
但动力电池厂商并不愿意背车企成本上涨的“锅”。今年上半年,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都上调了电池价格,理由都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言下之意,钱被上游的原料企业赚走了,他们也是“受害者”。
从账面数据来看,上游厂商确实盈利不错。锂矿龙头天齐锂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9.81亿元,同比暴涨29倍。赣锋锂业净利润也达到147.95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就连锂矿制造商中的“崇拜者”也大幅上升。比如融捷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逾45倍。
天齐锂业第三季度业绩;图片来源:官方公告截图
动力电池厂商虽然“叫好不叫座”,但钱好像也没少赚。占据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虽然增速不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锂矿商,但还是拿到了更多的钱。
相比之下,车企确实略逊一筹。据盖世汽车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即便是“最赚钱”的上汽集团,净利润也仅达到12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近四成,而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比亚迪也仅得分93.11亿元,更多企业表现平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上游“吃肉”,下游的车企只能“喝汤”,甚至喝不到汤。其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近年来,不少车企采取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策略加大动力电池布局,以应对全球电动化对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获得更多动力电池议价权,拿回失去的利润。
抢矿也是一样。有业内人士指出,锂资源充足的车企在面对动力电池企业时将更有发言权。
另外,如上所述,为了避免受到动力电池企业的限制,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走自主研发电池的道路,谁都不想摆脱给动力电池企业打工的局面,陷入给原材料企业打工的局面,所以还是要抢矿。
曾庆红之前公开表示:“电池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主机厂,我们主机厂被迫以后向一体化的方式做电池,布局电池原材料。所以广汽也在做电池,也在买矿。”
拒绝“打工”,自己当矿主。
从这个角度来说,矿是要抢的。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抢?目前最常见的做法是与相关厂家签订合同,锁定材料供应。
通用汽车近日表示,已与巴西矿商淡水河谷达成合作。该交易将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生效,该公司将为通用汽车提供精炼镍,每年可供35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此前,通用汽车还透露,已与至少20家电池材料公司签署了供应协议,包括Livent和嘉能可。
梅赛德斯-奔驰10月份宣布,它与加拿大锂材料供应商Rock Tech Lithium Inc签署了一份原材料供应协议。该协议规定,Rock Tech Lithium每年将向其提供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足以供应约15万辆电动汽车。该协议将从2026年开始生效,供应协议为期五年。
图片来源:奔驰
然而,这只是车企抢矿的措施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与原材料厂商深度绑定。根据咨询公司惠誉的统计,从2021年初到今年8月,汽车制造商已经投资了21个电池上游原材料,其中16个投资了锂产业。
这不难理解。第一,在锂资源需求暴涨,供应紧张的形势下,车企能有这么深的关系保证供应;其次,车企也可以获得分享上游锂资源高溢价的机会。
今年10月,通用汽车透露,除了与一些企业签署供应协议,该公司还将投资昆士兰太平洋金属公司,从而锁定用于电池的镍和钴的新来源。
8月初,奥迪公司董事会成员托马斯·施莫尔(Thomas Schmall)也表示,该公司计划进入加拿大的采矿业务。"我们希望获得加拿大采矿项目和矿工的股份."
同样在8月,广汽爱安表示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次签约,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强强联合,从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废旧电池综合回收等方面继续探索深度合作。
随后在11月,广汽的全资子公司广汽零部件与西施煤业和尊一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开展相关的矿产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投资管理。
广汽新成立合资公司;图片来源:广汽公告截图
可见广汽抢矿的方式越来越直接,甚至直接介入上游资源的勘探开发。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想自己当矿主。
今年1月,比亚迪在智利矿业部门发起的40万吨锂招标中中标8万吨,被智利法院叫停后被迫中止。随后在5月份,有消息称比亚迪在非洲发现了6个锂矿,并已达成收购意向。官方回应表示不予置评,但没有直接否认。
蔚来今年还被曝计划投资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矿石开采公司,这将加速其在阿根廷圣豪尔赫的锂项目的开发。
此前,马斯克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由于制造动力电池的必备材料金属锂的价格暴涨,特斯拉可能会亲自开采锂矿。
挖矿不易,投资需谨慎。
但是,矿主也不容易当。
首先是大量投资。据悉,比亚迪当初中标8万吨金属锂生产配额,报价为6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6亿元)。蔚来投资澳大利亚矿石矿业公司,总金额高达或超过6亿元。
虽然很多车企还能拿到上亿元,在研发、生产等各方面都需要花钱的时候,有些车企可以有钱任性,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以说是“自毁前程”。
更何况挖矿也不简单。有业内人士指出,挖矿和造车需要的专业度完全不同。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风险很大。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也表示,矿山开发周期往往很长,从原料勘探、采购设备开采、提炼到客户交付是3-4年的周期,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开发投资风险较高。
五矿证券的孙静雯最近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承认,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正在加剧。“因为利润过高,当然有整合。”
但他进一步表示:“同时,我们始终相信专业力量,我们相信包括锂盐厂在内的专业化矿山企业将承担主要责任。我们始终认为,在周期性行业,如果没有经历过周期底部的煎熬和磨炼,大概率享受不到周期高位的红利。”
所以总体来说,与锂矿厂商联手可能是比单独开采更靠谱的方式。事实上,无论是车企还是动力电池企业,这都是多手布局的关键举措之一。
广汽爱安与赣锋锂业合作;图片来源:广汽
这也更容易获得锂矿厂商的合作。孙静雯表示,海外锂矿资源商普遍不满足于卖矿,都希望向下延伸。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也指出,矿企之所以与电池厂合作,是为了了解电池材料、电池匹配、电池回收的全过程,有助于他们找到新的业务突破口。
FF任命陈雪峰为全球CEO11月29日,法拉第未来(FF)宣布已任命FF中国CEO陈雪峰为全球CEO,接替被董事会解除全球CEO职务的毕福康,该任命立即生效。
1900/1/1 0:00:001预售18万起合创A06将于12月3日上市从合创官方了解到,旗下中型纯电动轿车合创A06将于12月3日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日前,西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日发布成交公示显示,比亚迪汽车成功受让西安高科集团持有的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下称“西沃客车”100股权,成交价格为166亿元,成交公示期至11月29日。
1900/1/1 0:00:00今年9月,随着华为Mate50系列的回归,以及苹果iPhone14系列的发布,高端手机市场重现了“神仙打架”的局面。
1900/1/1 0:00:0001沙特奖励球员每人一辆劳斯莱斯?前沙特球员辟谣:假新闻一句短评前沙特球员:假的不能再假了,赢了阿根廷就送辆幻影,
1900/1/1 0:00:0011月28日,蔚来与腾讯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协议,将在智能驾驶地图、自动驾驶云、数字生态社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未来,双方将就蔚来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及用户体验创新展开深入探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