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年终策划丨国补退场,2000亿的算盘经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国购即将退出舞台,新能源汽车的征程或许才刚刚上路。

2023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正式成为历史。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至此,13年的新能源补贴将正式落下帷幕。

截至目前,国家已决定拿出1486.59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部补贴获批后,预计国家补贴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补贴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313.21万辆。十三年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09年的259辆增长到去年的298.9万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达到443.2万辆。2000亿,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真的领先世界了吗?到了年底,我们特别奉献了年终计划,告诉你13年来的补贴历史。

卷起袖子努力工作

2009年:新能源开始商业化。

早在2009年,我国就正式启动了“十城千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在示范应用阶段,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公务用车等领域。当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极小。

2010年:个人开始补贴购买新能源。

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中国真正开始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

当时比亚迪F3(参数|询价)DM于2010年3月正式开始向个人用户销售。F3DM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当年可以获得6万元国家补偿和2万元深圳土地补偿。8万元的补贴占整车价格的一半以上。但是这款车两年只卖了不到400台,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新能源车。

2011年:政策逐步完善。

2011年,各地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政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如提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不得少于3年或15万公里”等硬性标准。

* 2012年:增加补贴。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给予适当支持;补贴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和私人购买试点;示范城市将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建立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体系。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政策也开始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2013年:国家和地方政策紧锣密鼓。

2013年《关于继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开始鼓励个人大规模购买新能源汽车,明确了补贴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给予3.5万-6万元不等的补贴,纯电动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享受3.5万元的补贴。

2013年起,北京也开始实施新能源小客车单独摇号,逐年提高新能源指标配额份额;上海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政策;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在牌照、限行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基于此,2013年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2万辆,接近过去四年总和的两倍。

2014年: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给予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即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还提出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坚决打破地方保护”等建设性意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8万辆。

同时,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日趋成熟,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发布了《乘用车企业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规范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企业准入政策。

当时,随着特斯拉在华销量从2013年的2909辆飙升至2014年的24076辆,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开始如春雨般涌现。

2015年:出轨开始。

2015年,行业内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厂商意图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恶劣现象。财政部、工信部迅速作出安排,通报专项检查结果,个别企业被取消整车生产资格。

2017年:开始退款。

2017年起,国家提高了推荐车辆目录门槛,并进行动态调整。计划2017-2018年补贴标准降低20%,2019-2020年降低40%。2020年后,补贴政策将完全取消。

同年,中国创新了汽车管理方式。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并行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形成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

2018 -2020:“双积分”取得成效。

2018-2020年期间,相关部门组织国产和进口乘用车供应商通过积分交易平台完成3笔积分交易,累计交易金额43亿元。汽车“双积分”市场化机制初见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市场销量方面,2018年销量达到125.6万辆,2019年达到120.6万辆,2020年达到136.7万辆。其中,2019年由于补贴降幅较大,市场不如预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财政政策调整,补贴延长至2022年。

2021年:开始领导世界。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销量352.1万辆,市场份额13.4%;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累计建成充电站7.5万个、充电桩261.7万个、电站1298个;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接近300 WHr/kg,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00 WHr/kg。

猖獗的

补是我国新能源补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能源公交车

新能源汽车补集中在2013 -2015年,而这三年恰好是单车补贴金额最高、监管相对宽松的时期。届时,一辆新能源公交车最高补贴可达60万。

2016年补贴开始进入衰退期,直接导致一些新能源车企为了赶2015年底的“末班车”,炮制各种虚假的补贴订单。当监管部门意识到保的存在后,立即在2016年展开大规模核查。当年9月,财政部公开通报了苏州吉米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5家新能源客车企业,这5家企业申报补贴高达10亿元。

分时租赁

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在补贴标准线上生产汽车,然后卖给自己的分时租赁汽车公司,取成本和补贴的差价。这种方法是当年的常规操作。

曾经被吉利汽车拥有50%股权,绰号“老年代步车合法化”的第一代玩家康迪汽车就是典型代表。“与燃油汽车的每个发动机不同,电池系统没有可验证的标志,可以完全重复使用。所以有些车拆了电池换了车身就可以申请另一轮补贴了。”一位车企内部人士表示。

解决方案1:强制里程

2017年1月,工信部实施了一项被称为当时最严标准的新政策,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累计行驶里程超过3万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获得国家补贴;这一标准在2018年6月调整为“2万公里”。

以2019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公告为例。本批企业申报数量共计23.68万辆,最终获批推广数量为20.74万辆。近3万辆新能源车未通过审核,这些车大多因为“里程未达到2万公里”而被“淘汰”。奇瑞、BAIC和东风小康都屡试不爽。

方案二:提前拨款变成事后清算。

除了里程,监管部门还将补贴发放方式由之前的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车企资金链开始紧张。财报显示,北汽蓝谷、比亚迪等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均出现在榜单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监管部门在2019年3月提出了“预拨”机制,明确对于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在完成销售上牌后预拨一部分资金,达到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收拾残局,新生力量开始占上风。

经过对局的清理,行业发展逐渐转向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优秀的市场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特斯拉、“威小李”等新势力的成功,证明了无论政策如何,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新势力的创业浪潮中,也有无数的炮灰和反面教材。“平民跑车”林赛在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郭达斯泰瑟姆不远万里为其站台。烧了60亿,卖了30多辆车,董事长王晓林卷款跑路,被称为“不敢回家的贾跃亭第二”。

近年来,传统车企陆续推出纯电动平台和可靠车型。如吉利的CMA架构和广阔的平台;长城汽车提出,2025年400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将占80%。几何,欧拉,氪,蓝兔,深蓝,艾安等都表现出了十足的活力,今年更是展现了实力而不失新生力量。

现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接近30%。抛开国家的真金白银,“私有化”的浪潮才真正开始,市场也到了更加激烈的时候。

后补贴时代车企该如何应对?

涨价潮

目前,盈利仍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头号问题。

除了特斯拉,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亏损。同时,除了产业链完善的实力玩家,大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尚未实现自我造血,再加上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今年的KPI无法完成。

因此,取消国家补贴和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发布通知。比如,比亚迪将从明年1月1日起,对比亚迪海洋、王朝、腾势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提价2000-6000元。明年爱安将提价3000-8000元。比亚迪作为“新能源一哥”,抵挡不了第一轮冲击,那么规模较小的新能源企业压力自然会更大。

降低成本

补贴出台后,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较大的企业倾向于保持原有的降低成本的优势。蔚来的第二第三品牌,理想的L789的车海战术等等。,都是暗示。哪吒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新势力必须迅速扩大规模,包括在供应链上的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全文总结:当新能源赛道正式从真金白银切换到纯粹的市场导向,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从营销、人员配备等软实力悄然演变到成本控制、技术储备、R&D投资等硬实力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能直接反映市场的存亡。

13年国家赔偿后,将正式退出舞台。2000亿,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了吗?当合资品牌纷纷退出中国,智能汽车像家电一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答案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国购即将退出舞台,新能源汽车的征程或许才刚刚上路。

2023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正式成为历史。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至此,13年的新能源补贴将正式落下帷幕。

截至目前,国家已决定拿出1486.59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部补贴获批后,预计国家补贴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补贴新能源汽车总量将达到313.21万辆。十三年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09年的259辆增长到去年的298.9万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达到443.2万辆。2000亿,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是中国汽车工业真的领先世界了吗?到了年底,我们特别奉献了年终计划,告诉你13年来的补贴历史。

卷起袖子努力工作

2009年:新能源开始商业化。

早在2009年,我国就正式启动了“十城千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在示范应用阶段,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公务用车等领域。当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极小。

2010年:个人开始补贴购买新能源。

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分…死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决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中国真正开始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

当时比亚迪F3(参数|询价)DM于2010年3月正式开始向个人用户销售。F3DM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当年可以获得6万元国家补偿和2万元深圳土地补偿。8万元的补贴占整车价格的一半以上。但是这款车两年只卖了不到400台,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新能源车。

2011年:政策逐步完善。

2011年,各地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政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如提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不得少于3年或15万公里”等硬性标准。

* 2012年:增加补贴。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给予适当支持;补贴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和私人购买试点;示范城市将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建立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体系。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政策也开始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2013年:国家和地方政策紧锣密鼓。

2013年《关于继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开始鼓励个人大规模购买新能源汽车,明确了补贴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给予3.5万-6万元不等的补贴,纯电动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享受3.5万元的补贴。

2013年起,北京也开始实施新能源小客车单独摇号,逐年提高新能源指标配额份额;上海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政策;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在牌照、限行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基于此,2013年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2万辆,接近过去四年总和的两倍。

2014年: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给予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即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还提出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坚决打破地方保护”等建设性意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8万辆。

同时,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日趋成熟,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发布了《乘用车企业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规范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和企业准入政策。

当时,随着特斯拉在华销量从2013年的2909辆飙升至2014年的24076辆,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开始如春雨般涌现。

2015年:出轨开始。

2015年,行业内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厂商意图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恶劣现象。财政部、工信部迅速作出安排,通报专项检查结果,个别企业被取消整车生产资格。

2017年:开始退款。

2017年起,国家提高了推荐车辆目录门槛,并进行动态调整。计划2017-2018年补贴标准降低20%,2019-2020年降低40%。2020年后,补贴政策将完全取消。

同年,中国创新了汽车管理方式。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并行管理办法》,旨在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形成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

2018 -2020:“双积分”取得成效。

2018-2020年期间,相关部门组织国产和进口乘用车供应商通过积分交易平台完成3笔积分交易,累计交易金额43亿元。汽车“双积分”市场化机制初见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市场销量方面,2018年销量达到125.6万辆,2019年达到120.6万辆,2020年达到136.7万辆。其中,2019年由于补贴降幅较大,市场不如预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财政政策调整,补贴延长至2022年。

2021年:开始领导世界。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销量352.1万辆,市场份额13.4%;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累计建成充电站7.5万个、充电桩261.7万个、电站1298个;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接近300 WHr/kg,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00 WHr/kg。

猖獗的

补是我国新能源补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能源公交车

新能源汽车补集中在2013 -2015年,而这三年恰好是单车补贴金额最高、监管相对宽松的时期。届时,一辆新能源公交车最高补贴可达60万。

2016年补贴开始进入衰退期,直接导致一些新能源车企为了赶2015年底的“末班车”,炮制各种虚假的补贴订单。当监管部门意识到保的存在后,立即在2016年展开大规模核查。当年9月,财政部公开通报了苏州吉米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5家新能源客车企业,这5家企业申报补贴高达10亿元。

分时租赁

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在补贴标准线上生产汽车,然后卖给自己的分时租赁汽车公司,取成本和补贴的差价。这种方法是当年的常规操作。

曾经被吉利汽车拥有50%股权,绰号“老年代步车合法化”的第一代玩家康迪汽车就是典型代表。“与燃油汽车的每个发动机不同,电池系统没有可验证的标志,可以完全重复使用。所以有些车拆了电池换了车身就可以申请另一轮补贴了。”一位车企内部人士表示。

解决方案1:强制里程

2017年1月,工信部实施了一项被称为当时最严标准的新政策,要求非私人用户购买累计行驶里程超过3万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才能获得国家补贴;这一标准在2018年6月调整为“2万公里”。

以2019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公告为例。本批企业申报数量共计23.68万辆,最终获批推广数量为20.74万辆。近3万辆新能源车未通过审核,这些车大多因为“里程未达到2万公里”而被“淘汰”。奇瑞、BAIC和东风小康都屡试不爽。

方案二:提前拨款变成事后清算。

除了里程,监管部门还将补贴发放方式由之前的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车企资金链开始紧张。财报显示,北汽蓝谷、比亚迪等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均出现在榜单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监管部门在2019年3月提出了“预拨”机制,明确对于有运营里程要求的车辆,在完成销售上牌后预拨一部分资金,达到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请清算,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收拾残局,新生力量开始占上风。

经过对局的清理,行业发展逐渐转向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优秀的市场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特斯拉、“威小李”等新势力的成功,证明了无论政策如何,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新势力的创业浪潮中,也有无数的炮灰和反面教材。“平民跑车”林赛在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郭达斯泰瑟姆不远万里为其站台。烧了60亿,卖了30多辆车,董事长王晓林卷款跑路,被称为“不敢回家的贾跃亭第二”。

近年来,传统车企陆续推出纯电动平台和可靠车型。如吉利的CMA架构和广阔的平台;长城汽车提出,2025年400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将占80%。几何,欧拉,氪,蓝兔,深蓝,艾安等都表现出了十足的活力,今年更是展现了实力而不失新生力量。

现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接近30%。抛开国家的真金白银,“私有化”的浪潮才真正开始,市场也到了更加激烈的时候。

后补贴时代车企该如何应对?

涨价潮

目前,盈利仍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头号问题。

除了特斯拉,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亏损。同时,除了产业链完善的实力玩家,大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尚未实现自我造血,再加上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今年的KPI无法完成。

因此,取消国家补贴和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发布通知。比如,比亚迪将从明年1月1日起,对比亚迪海洋、王朝、腾势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提价2000-6000元。明年爱安将提价3000-8000元。比亚迪作为“新能源一哥”,抵挡不了第一轮冲击,那么规模较小的新能源企业压力自然会更大。

降低成本

补贴出台后,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较大的企业倾向于保持原有的降低成本的优势。蔚来的第二第三品牌,理想的L789的车海战术等等。,都是暗示。哪吒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新势力必须迅速扩大规模,包括在供应链上的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全文总结:当新能源赛道正式从真金白银切换到纯粹的市场导向,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从营销、人员配备等软实力悄然演变到成本控制、技术储备、R&D投资等硬实力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消费者的选择也能直接反映市场的存亡。

13年国家赔偿后,将正式退出舞台。2000亿,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了吗?当合资品牌纷纷退出中国,智能汽车像家电一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答案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奇瑞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研究人员开发机器学习技术 优化分析和预测锂离子电池寿命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苏格兰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以改进对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分析和预测。

1900/1/1 0:00:00
车主:吹一辈子 蔚来为车主送新冠药物

日前,一位蔚来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叹称,在这个新冠疫情集中爆发的时刻,还有哪家车企能给车主送药?这位车主是一位孕妇,怀孕第9周,最近不幸阳了,但家里没有需要的药,

1900/1/1 0:00:00
特斯拉为扩大德国超级工厂寻找水源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当地政府和水务协会的消息,特斯拉计划钻探新的水源,以供应其德国柏林附近超级工厂的扩建。

1900/1/1 0:00:00
Melexis与MulticoreWare开展合作,加强ToF技术在汽车安全的应用

2022年12月23日,比利时泰森德洛全球微电子工程公司Melexis今日宣布与MulticoreWare加深战略合作关系,携手推动基于ToF技术的汽车安全功能应用。

1900/1/1 0:00:00
MPV、皮卡同步落地,北汽制造双车5.98万元起售

分享北京汽车制造厂(BAW)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二家大型汽车企业。

1900/1/1 0:00:00
马斯克的「烂摊子」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如今随着马斯克有望辞去推特CEO,其是否能重新专注于特斯拉的运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