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汽车制造遇到了困难,小米汽车品牌没有获批。”
来自市场的消息总是有很强的冲击力。据传闻,小米汽车的车型已经定型,酷似Taycan,并“抄袭”了不少;此外,更严重的一点是,小米汽车的品牌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纳入了资本的无序扩张。
米卡还没开始,但已经结束了?
毫无疑问,小米汽车这个品牌即使被扣上了“大帽子”,也未必能继续使用。在这方面,华为和百度似乎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完美地进行了规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变成:如果小米电机换了品牌名称或者生产资质有问题,是否意味着小米电机会成为第二个搭便车的人?
也许它被击中了痛处,或者也许谣言是真的错了。原本承诺不辟谣的小米汽车,没想到竟然是变态,抢着辟谣。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华亲自下台,直言该消息不实,没有任何品牌需要审批的说法。
后来就没有再花言巧语了。总结起来只有三点:信息来源是否准确;小米的车是不是长得像Taycan如何解决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问题?
但恰恰是这三个问题在不断被切割,被混乱地管理,没有人愿意逐字逐句地解释。
所以很多吃瓜的人,只能在这种扑朔迷离的迷雾中,努力去猜测一个真相。
毕竟随着2023年的到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迭代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再“辟谣”,所以只剩下谣言
毫无疑问,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变得更加滚滚而来。无论是特斯拉潜在的降价攻势,还是比亚迪、威小利等强势品牌的持续发力,都在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格局将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上全部荣誉的雷军似乎并不着急。
今年以来,关于小米汽车最大的启示来自雷军的演讲。
当时,在小米发布会最后的One more thing环节,雷军亲口透露,小米汽车已经决定将自动驾驶作为第一个突破方向,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经超过500人。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披露小米押宝自动驾驶时,雷军甚至进一步表示,未来两年不准备辟谣或推出任何新的进展,会在适当的时候定期汇报。
在营销套路满天飞的今天,小米汽车却因“绯闻”选择了沉默。很难想象如此胆小的小米如何能站出来对抗一个汽车品牌。没有常规口径的输出,市场上剩下的只是满天飞的“谣言”。
事实上,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此前,根据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披露,预计小米汽车工厂将于2023年6-7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当局正计划推动小米收购宝沃汽车,并将18万辆宝沃汽车的产能转移至小米汽车项目。
2022年11月29日,BAIC福田发布《法院宣告宝沃汽车破产通知书》,正式宣告宝沃汽车破产。然而,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与宝沃之间的“好消息”并没有进一步的进展。而且接手宝沃实际上就是接手高达22.9亿元的负资产。
总的来说,小米汽车是否承担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崛起的责任,还不容易提前下结论。但从其积极建厂来看,小米汽车势必在汽车制造资质问题上有很强的把握。
让他强如他强,清风拂山岗。小米汽车向来深谙此道,一副风从东南吹向西北的样子。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即使小米汽车依旧风平浪静,也一定是急不得的。
肖鹏汽车G9车型的失败让人们看到了市场残酷的一面,很多人甚至认为肖鹏将面临落后的风险。和特斯拉一样强大,它不得不依靠降价来恢复日益疲软的订单,以及解决随之而来的长尾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小米汽车不站出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到2023年可能就有点晚了。
自信地活着,自负地死去
与小米汽车同期上市的杜畿汽车已经与Robo-01、Robo-02同台亮相,势必将于近期上市。华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知识化,奇瑞、姬胡、江淮等都有智能化的选车计划。此外,Avita、姬胡Alpha S、华为HI版也扩充了团队。
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和市场环境变化下,小米汽车如何实现有针对性的目标?
小米汽车网上谍照
小米懂市场……就连刘和都为自己的营销能力感到惭愧。
所以在宣传方面,小米汽车是否在憋大招,等待决定性的时刻,也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仍然是,小米汽车依靠什么样的宣传内容最有效地树立自己对行业的初步印象?
一言以蔽之,性价比是小米最好的标签,但面对特斯拉的降维攻击,性价比显然不如。以自动驾驶为突破口,小米可能只剩下一条路了——智能均衡。
什么是智能奇偶校验?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足够完整的智能能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等。相对便宜的电动汽车。显然,如今的智能标签电路已经非常拥挤,小米汽车要想冲出重围,只能在智能化上下更多功夫,甚至亏本赚钱。
另一方面,小米似乎更害怕落入低价陷阱,所以表现出更多的犹豫。好消息是,基于最新披露,雷军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做第二个“小米手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首款车是一款中型两厢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Modena),分为两个版本。目前内部正在讨论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在26-30万元区间,另一个版本定价在35万元以上。
抛开产品谈价格,有点耍流氓。但我相信,即使让广大米粉来衡量,小米汽车的起步价也是26万元,超出了心理预期。
从这个定价区间来看,小米汽车似乎想走肖鹏P7的老路,直接面对特斯拉Model 3的挑战。而小米汽车革命的目标不是各家的“混动品牌车”,至少是肖鹏汽车的水平。
谁能想到,这一对曾经的好兄弟竟然要打起来!
“当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成熟时,全球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雷军的言论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然而,现在进一步考虑,即使是拥有类似用户群的肖鹏汽车,每年也仅交付12万辆汽车。
如果小米汽车真的把第一辆车的价格定在26万元,那么它一年出货1000万辆的目标就像天与地的距离一样近。
所以,小米汽车是不是太自信了?
其实自信一直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活得自信很重要。“但在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不听取市场的声音,我们没有100%完美的钻石。那些自负的年轻人,必然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教育。”。
小米汽车也不例外,即使重兵围困,也要在2023年这个不确定的年份里挣扎。
最狠的马斯克杀回来了。今天上午,国产Model3和Y继续大降价,这一次确实够狠,model3低价版直接降36万,价位去到2299万,Y低价版直接降29万,价位去到2599万。
1900/1/1 0:00:0012023款全能进化,售价30万起至386万起2023款极氪001亦保持着性能绝对领先和智能持续进化的强大实力,满足用户对极致出行体验的进阶需求。
1900/1/1 0:00:00近日,标致Inception概念车在2023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1900/1/1 0:00:002023年1月6日,美的工业技术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以下简称“威灵安庆基地”)一期正式投产。
1900/1/1 0:00:00车载部门这个大疆扶着走了近6年的孩子,在经历数次方向的摇摆趔趄后,终于自立门户了。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1月5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TechnologiesAG)宣布与嵌入式安全和安保领域领导者GreenHillsSoftware达成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