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亢奋的动力电池 | 回望2022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共享2022过去了,汽车行业在这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领域的成就都值得记录。虎年即将结束,我们的年终系列盘点稿件将陆续发布。第一个就从动力电池行业开始。动力电池是2022年少有的能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疫情的最后阶段,这将在2023年为动力电池行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进一步提升,普及率再创新高。动力电池作为核心技术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回顾这一年的历程,很多业内人士用“加速扩张”来评价,甚至用“热闹”来形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状态。

随着价格飙升、产能扩张、融资增加、海外市场拓展、与主机厂深度绑定,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动作频频,呈现出较高的市场活力。

可以说,动力电池是疫情期间少有的能够快速发展的行业。2023年疫情结束已成定局,无疑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动力电池前景向好。

但产能大幅扩张的一个后果是,随着后续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和产能释放,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将成为现实。11月16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肯定会过剩。”??????????????

但产能过剩的预期也可能是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的契机。1月9日,碳酸锂价格已跌破50万元大关。这也可能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

但总体来看,2022年的动力电池行业无愧于“激动”二字。

01.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高,动力电池需求猛增。

乘用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净增38.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12月保持上升趋势,累计零售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至此,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锁定在27.6%,比2021年增长12.6%。

要知道,这还是疫情控制期间完成的表演。根据之前业内人士的分析,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在20%左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发展。

据乘联会专家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仍将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新能源普及率有望达到36%。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上涨,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需求的上升。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6%。

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占比56%,日韩品牌占比36%左右,前十企业占比92%。

其中,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五年获得营收规模全球第一,2022年1-11月动力电池装机124.13GWh,同比增长88.23%,占市场份额48.02%。

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同期装机59.74GWh,同比增长179.94%,占市场份额23.11%。

以下品牌同期装机量为:创鑫航空17.39GWh、郭萱高科12.01GWh、欣旺达6.33GWh、亿纬锂能5.91GWh、蜂巢能源5.64GWh、LG新能源4.95GWh、福能科技4.58GWh、瑞普……6月4.04GWh

综合统计,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装机容量较2021年有明显提升,年装机容量接近300GWh。这个装机量原本是行业预测的2023年的水平,可见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增长有多快。

02.动力电池价格飙升,市场和产能迅速扩张。

市场需求飙升的东西价格很容易上涨。这个市场规律在动力电池领域不会改变。

在谈到动力电池价格飙升时,2022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用“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来形容主机厂的情况。

曾庆红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从40%上升到60%。

但动力电池企业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了这个结果。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玉群表示,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原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此外还有资本炒作给产业链带来的困扰。

据媒体报道,2020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5万元一吨,2021年初涨到7.2万元一吨,2021年底达到28万元一吨。

进入2022年后,碳酸锂的价格仍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3月份突破50万元一吨,最高点甚至突破60万元一吨。与2020年相比,价格涨幅达到了十倍。

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通过买矿融资来达到目的。

相关资料显示,宝马集团、大众集团、Stellantis集团、通用汽车集团、福特、特斯拉、丰田等车企都直接投资了矿业公司或矿业项目,或直接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郭萱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中国电池巨头也不甘落后,开始加大在原材料领域的参与力度。

广汽集团,其金句“就职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备受关注,也于2022年11月7日宣布。其子公司广汽组件与东方阳光的子公司西施煤业、遵义能源签订合资合同,拟在贵州省遵义市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从事锂资源勘探、矿产地质勘探及后续采矿权收购。

对此,2022年,工信部在稳定动力电池原材料问题上多次表态,称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开发,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控机制。

在扩大产能方面,据相关媒体报道,2022年以来,动力和储能电池新建项目近50个,规划总产能超过1.2TWh,规划投资超过4300亿元,16个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

其中总投资超过100亿的项目有23个。

此外,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同时启动多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比如中创新航启动眉山、武汉基地,蜂巢能源启动上饶、盐城基地,比亚迪启动长春、南宁、襄阳基地。

与此同时,主机厂也在积极与动力电池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如比亚迪和一汽集团、SAIC和青山集团,吉利集团分别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和福能科技建立了合资企业。

动力电池企业反过来开始了与主机厂的“深度绑定”。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了奇瑞、哪吒、爱知、奥伊塔、北汽蓝谷等等。

由此,动力电池行业在2022年开始呈现出新的趋势,即作为上游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动力电池企业自身和主机厂,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布局,三方已经深度捆绑成利益共同体。

03.电池技术百家争鸣,钠离子电池仍需培育。

动力电池技术层面上,2022年没有本质的提升,能量密度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充电效率只是略有优化。

这可能意味着在短时间内,现有的技术体系内,锂电池的推广空间已经有限。

但在电池结构方面,一些企业还在创新,使得新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代表性的就是2022年6月23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麒麟电池(CTP3.0)。最新一代的“飞栈”技术使麒麟电池成为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电池。据悉,其体积和空间利用率最高可达72%,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官方表示,量产后的车辆续航能力可以达到1000km以上。

现阶段,钠离子电池在技术前景上最有希望。

钠离子电池性能稳定,安全性好。因为可以使用稳定性更好的铝箔作为负极集流体,所以不用担心电池运输过程中电压过低导致电池性能衰减和失效。此外,钠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相对较低,能量密度约为140Wh/kg,循环寿命约为2000次,明显低于锂电池。

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但是这项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量产和实用化。

对此,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官员表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正在2023年推进。同时,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200Wh/kg。

也是钠离子电池。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还计划在2023年第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但官方否认了这一传闻。

即便如此,动力电池行业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还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在锂价格暴涨的阶段,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的优势更加突出。

04.中国拥有强大的品牌实力,在世界上牢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智能电动车的造车新运动也让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快速成长。

上面提到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在2022年依然牢牢占据动力电池领域的冠亚军位置,市场份额极大,2022年装机量达到总量的70%以上。

与第三名及后面的企业相比,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在行业中获得了滚动优势。

在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前十的企业中有九家都是中国品牌,只有韩国LG新能源排在第八位,与福能科技、瑞普蓝郡的差距非常小。

业内人士分析,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比亚迪等行业巨头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其在技术实力、供应链控制、产业规模、与各大主机厂的关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此外,这些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将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动力。

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是……ing进军欧洲和北美。其在德国的电池工厂已经投产,并计划在匈牙利建设产能为100GWh的生产基地。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分析指出,到2025年,国内主流厂商的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超过1TWh。

即便如此,中国品牌也面临着发展挑战。首先,不要忽视竞争对手的实力,尤其是来自韩日的LG、三星和松下。

据悉,松下电池去年表示,将斥资40亿美元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动力电池工厂,预计将用于生产4680块圆柱形电池,以满足特斯拉和其他主机厂的装机需求。

去年,三星还投资近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扩大产能,其匈牙利工厂正在扩建,并计划投资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8.4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去年5月,三星还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电池工厂。

不用说,LG在2022年依然是装机量前10的品牌,规模和发展速度完全可以和大部分中国企业相抗衡。

除了虎视眈眈的对手,一路阔步前进的中国品牌更应该关注高速发展下的隐患。

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由于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取消,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将放缓至30%。

此外,由于2023年疫情初步结束,部分消费者对私家车的需求也会下降,或将购车资金用于投资创业,可能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因此,相关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

总的来说,中国市场牢牢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的位置,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核心技术之一,也获得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力量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关键阶段,动力电池产业的成长和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将成为弯道超车路上的重要筹码。共享2022过去了,汽车行业在这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领域的成就都值得记录。虎年即将结束,我们的年终系列盘点稿件将陆续发布。第一个就从动力电池行业开始。动力电池是2022年少有的能保持高速增长的领域。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疫情的最后阶段,这将在2023年为动力电池行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进一步提升,普及率再创新高。动力电池作为核心技术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回顾这一年的历程,很多业内人士用“加速扩张”来评价,甚至用“热闹”来形容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状态。

随着价格飙升、产能扩张、融资增加、海外市场拓展、与主机厂深度绑定,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将动作频频,呈现出较高的市场活力。

可以说,动力电池是疫情期间少有的能够快速发展的行业。2023年疫情结束已成定局,无疑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动力电池前景向好。

但产能大幅扩张的一个后果是,随着后续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和产能释放,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将成为现实。11月16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肯定会过剩。”??????????????

但是,过剩产能的预期也可能是……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的机会。1月9日,碳酸锂价格已跌破50万元大关。这也可能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

但总体来看,2022年的动力电池行业无愧于“激动”二字。

01.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高,动力电池需求猛增。

乘用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净增38.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12月保持上升趋势,累计零售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至此,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锁定在27.6%,比2021年增长12.6%。

要知道,这还是疫情控制期间完成的表演。根据之前业内人士的分析,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在20%左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发展。

据乘联会专家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仍将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新能源普及率有望达到36%。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上涨,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需求的上升。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6%。

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占比56%,日韩品牌占比36%左右,前十企业占比92%。

其中,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五年获得营收规模全球第一,2022年1-11月动力电池装机124.13GWh,同比增长88.23%,占市场份额48.02%。

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同期装机59.74GWh,同比增长179.94%,占市场份额23.11%。

以下品牌同期装机量分别为:创鑫航空17.39GWh、郭萱高科12.01GWh、欣旺达6.33GWh、亿纬锂能5.91GWh、蜂巢能源5.64GWh、LG新能源4.95GWh、福能科技4.58GWh、瑞普蓝骏4.04GWh

综合统计,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装机容量较2021年有明显提升,年装机容量接近300GWh。这个装机量原本是行业预测的2023年的水平,可见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增长有多快。

02.动力电池价格飙升,市场和产能迅速扩张。

市场需求飙升的东西价格很容易上涨。这个市场规律在动力电池领域不会改变。

在谈到动力电池价格飙升时,2022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用“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来形容主机厂的情况。

曾庆红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从40%上升到60%。

但动力电池企业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了这个结果。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玉群表示,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原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此外还有资本炒作给产业链带来的困扰。

据媒体报道,2020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5万元一吨,2021年初涨到7.2万元一吨,2021年底达到28万元一吨。

进入2022年后,碳酸锂的价格仍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3月份突破50万元一吨,最高点甚至突破60万元一吨。与2020年相比,价格涨幅达到了十倍。

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通过买矿融资来达到目的。

相关资料显示,宝马集团、大众集团、Stel……ntis集团、通用汽车集团、福特、特斯拉、丰田等车企纷纷直接投资矿业公司或矿业项目,或直接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郭萱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中国电池巨头也不甘落后,开始加大在原材料领域的参与力度。

广汽集团,其金句“就职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备受关注,也于2022年11月7日宣布。其子公司广汽组件与东方阳光的子公司西施煤业、遵义能源签订合资合同,拟在贵州省遵义市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从事锂资源勘探、矿产地质勘探及后续采矿权收购。

对此,2022年,工信部在稳定动力电池原材料问题上多次表态,称将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开发,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控机制。

在扩大产能方面,据相关媒体报道,2022年以来,动力和储能电池新建项目近50个,规划总产能超过1.2TWh,规划投资超过4300亿元,16个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

其中总投资超过100亿的项目有23个。

此外,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同时启动多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比如中创新航启动眉山、武汉基地,蜂巢能源启动上饶、盐城基地,比亚迪启动长春、南宁、襄阳基地。

与此同时,主机厂也在积极与动力电池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如比亚迪和一汽集团、SAIC和青山集团,吉利集团分别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和福能科技建立了合资企业。

动力电池企业反过来开始了与主机厂的“深度绑定”。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了奇瑞、哪吒、爱知、奥乌塔、北汽蓝谷等。

由此,动力电池行业在2022年开始呈现出新的趋势,即作为上游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动力电池企业自身和主机厂,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布局,三方已经深度捆绑成利益共同体。

03.电池技术百家争鸣,钠离子电池仍需培育。

动力电池技术层面上,2022年没有本质的提升,能量密度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充电效率只是略有优化。

这可能意味着在短时间内,现有的技术体系内,锂电池的推广空间已经有限。

但在电池结构方面,一些企业还在创新,使得新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代表性的就是2022年6月23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麒麟电池(CTP3.0)。最新一代的“飞栈”技术使麒麟电池成为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电池。据悉,其体积和空间利用率最高可达72%,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官方表示,量产后的车辆续航能力可以达到1000km以上。

现阶段,钠离子电池在技术前景上最有希望。

钠离子电池性能稳定,安全性好。因为可以使用稳定性更好的铝箔作为负极集流体,所以不用担心电池运输过程中电压过低导致电池性能衰减和失效。此外,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在低温下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自然环境。

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相对较低,能量密度约为140Wh/kg,循环寿命约为2000次,明显低于锂电池。

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160Wh/kg,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但是这项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量产和实用化。

对此,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官员表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正在2023年推进。同时,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200Wh/kg。

也是钠离子电池。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还计划在2023年第二季度量产钠离子电池,但官方否认了这一传闻。

即便如此,动力电池行业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还是有信心的,尤其是在锂价格暴涨的阶段,钠离子电池成本更低的优势更加突出。

04.中国拥有强大的品牌实力,在世界上牢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智能电动车的造车新运动也让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快速成长。

上面提到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在2022年依然牢牢占据动力电池领域的冠亚军位置,市场份额极大,2022年装机量达到总量的70%以上。

与第三名及后面的企业相比,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在行业中获得了滚动优势。

在20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前十的企业中有九家都是中国品牌,只有韩国LG新能源排在第八位,与福能科技、瑞普蓝郡的差距非常小。

业内人士分析,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比亚迪等行业巨头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其在技术实力、供应链控制、产业规模、与各大主机厂的关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此外,这些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将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动力。

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正寻求进军欧洲和北美。其在德国的电池工厂已经投产,并计划在匈牙利建设产能为100GWh的生产基地。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分析指出,到2025年,国内主流厂商的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超过1TWh。

即便如此,中国品牌也面临着发展挑战。首先,不要忽视竞争对手的实力,尤其是来自韩日的LG、三星和松下。

据悉,松下电池去年表示,将斥资40亿美元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动力电池工厂,预计将用于生产4680块圆柱形电池,以满足特斯拉和其他主机厂的装机需求。

去年,三星还投资近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扩大产能,其匈牙利工厂正在扩建,并计划投资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8.4亿元)在马来西亚建厂。去年5月,三星还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电池工厂。

不用说,LG在2022年依然是装机量前10的品牌,规模和发展速度完全可以和大部分中国企业相抗衡。

除了虎视眈眈的对手,一路阔步前进的中国品牌更应该关注高速发展下的隐患。

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由于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取消,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将放缓至30%。

此外,由于2023年疫情初步结束,部分消费者对私家车的需求也会下降,或将购车资金用于投资创业,可能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因此,相关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

总的来说,中国市场牢牢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的位置,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核心技术之一,也获得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力量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关键阶段,动力电池产业的成长和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将成为弯道超车路上的重要筹码。

标签:比亚迪广汽集团特斯拉阿维塔爱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氢燃料卡车初创公司HVS获英国政府660万英镑拨款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月31日,包括氢能源卡车初创企业HVS和连锁超市Asda在内的一个财团表示,已经获得了英国政府660万英镑(约81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氢能源重型货运车辆。

1900/1/1 0:00:00
中国品牌引领全球新能源潮流,五菱宏光MINIEV夺得2022年全球小型纯电汽车销量冠军

没有品牌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品牌,中国五菱以“人民代步车”回应人民之需、时代之唤,书写一段新的传奇。

1900/1/1 0:00:00
前特斯拉高管加盟通用负责收并购业务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表示,该公司已聘请特斯拉前高管ZachKirkman担任企业发展和全球收并购副总裁。

1900/1/1 0:00:00
奇瑞宣布,全系车型整车终身质保!

2023年,为抢占更多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车企之间的竞争已不止于“降价”促销层面,而是“卷至”售后服务。2月1日,奇瑞汽车宣布,正式开启全系车型整车终身质保政策。

1900/1/1 0:00:00
通用汽车投资Lithium Americas 取代赣锋锂业成最大股东

盖世汽车讯1月31日,通用汽车公司和LithiumAmericasCorp宣布将共同投资开发内华达州的ThackerPass矿。该矿是美国已知最大的锂矿,也是世界第三大锂矿。

1900/1/1 0:00:00
一句话点评12月及全年自主品牌:掉队严重的不止哈弗

市场概述:这几年尤其是去年,中国汽车品牌无论是市场声量还是份额日益扩大,甚至多个月份完成了超过50份额的突破。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还带来了高价格产品的持续上涨,以及新能源领域的主导权掌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