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
前脚理想L7一落地,后脚零跑C11的增程版强势来袭。有“理想”,就会有“现实”。尤其是面对更具性价比的价格,消费者往往会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什么。
借助燃料发电,然后用电驱动汽车,不需要工作,这使得对增程技术的评价不友好。但是,市场的风格变化总是瞬息万变。从2023年开始,延长旅程的风向发生了变化。
年初,特斯拉突然发动价格战,让所有玩家措手不及。
当市场的主旋律已经从营销战变成了现在的价格战,如何更好的降低成本,增加分销,成为了每一个造车新军和新能源车企必须思考的关键。
是的,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回顾过去的一年,动力电池的高成本已经成为车企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当广汽董事长曾庆红愤怒地喊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时,想要改变的种子已经埋在所有车企的心里。
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研自制动力电池,投入大,见效慢;第二,主动找二供三供,质量没保证,浪费了需要验证;第三,借助增程式车过渡,一举两得,但可能会挨骂。
事实上,随着比亚迪、吉利和长安的妥协,增程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01
延伸“咸鱼”翻身
“一个公司对于延寿旅行的落后营销方案是可以叫停的,省点钱干正事吧。”
理想L7上市前一天,李想在微博中自问自答,同时做了一波自我营销。不得不说,有了比亚迪仰望U8,再把吉利和长安拉到同一个阵营,李是想把流量搞清楚。
不过话也不糙,今年增程车突然多了起来。
长安深蓝、赛丽斯文杰、吉利星月、比亚迪旺旺、蓝兔等众多品牌车型都加入了增程式车的序列。
而这种多方合力的新趋势,也可以看做是全系混合发展战略中的又一个明确方向。简而言之,适合就是市场优势。
首先,在市场层面,降低成本的问题是新能源车企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大环境的竞争态势下,难度低、技术成熟的增程为新生力量和传统新生力量指明了新的方向。
对于车企来说,推出增程车型可以降低成本、回血、重组、再出发一气呵成。相应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好的产品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无论是充电焦虑还是里程焦虑,都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所突破,于是有了800V高压平台、换电等补救措施,提高能量补充效率。但还是同样的问题。相比增程,两者真的太贵了。
理想是第一家在程红利吃饭的车企,不逊于天地和深蓝。在他们的销售车型中,增程大多是名副其实的主力。
以此为例,车企卖增程车型,不赔钱的概率很大。如果它们物美价廉,甚至可能出现“小爆炸”。
而“爆款”这个词,不就是这些“新生力量”和“新生力量”在努力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强证据吗?
特斯拉后来居上,鲶鱼效应在低价攻势中越来越明显。而国内车企,除了咬着牙跟进降价,也要和增程车型打太极。但有一点不能忘记,产品的质量总是需要保证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加长还是混装才是硬道理。只有消费者和市场的双重肯定,弱小的造车新势力才能以更大的概率生存下去。
02
活着,继续
再次,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任务是活下去,活给自己看。特斯拉的价格屠刀一直被高举,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无论是咬紧牙关还是强化品牌价值,都需要一种应对方法来度过难关。你可以看不起增程技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辆价格实惠、使用经济的合格汽车。
正如零跑董事长兼CEO朱所说:
“我们所有的用户都是最聪明的,知道买什么车最好。油是用来减轻长途车辆的焦虑,在长途车辆难以使用时作为‘备胎’。作为这样的角色,增程更合适,其零部件数量更少,可以进一步保证技术可靠性。”
对于增程式是落后技术的说法,零跑科技SVP和整车产品线负责人曹礼进一步坚持:“从技术上来说,只有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才是先进技术。”
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车企自己会算账,而con……mers心里也有杆秤。当用户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时,谁能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谁就能笑到最后。这不就是这个时候理想火热的原因吗?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跌跌撞撞,经历了核心缺失、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艰难险阻,但依然向上。
现在2023年,与其说是特斯拉开启了洗牌模式,不如说是市场的又一次风暴。
机遇与挑战并存。黎明前倒下的自助游、恒大汽车、威马汽车,从来没有人意气风发,但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也不知道谁会被下一波浪潮“击倒”,再也爬不起来。
好消息还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足够广阔,足够包容。车企,尤其是造车的新生力量,想要过得好,往往会得到很多帮助。其中,能否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最难的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车企靠什么“生存下去”?
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发展中后期,主要特点是“表面风光,内心有压力”。更何况车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比比皆是。突破在于发现产品力,衡量产品在于用户。至于用户的需求,永远是多样性。
延程也是一样,对消费者来说是可行的选择,并不完美。增程的缺点很多,比如高速时燃油经济性表现差,保养和燃油车一样,会造成很多售后问题...
还是那句话,增程式或许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此时,它确实有资格被称为市场的“现在”。
毕竟市场的紧迫性已经不允许车企多想了。时代变了。
前脚理想L7一落地,后脚零跑C11的增程版强势来袭。有“理想”,就会有“现实”。尤其是面对更具性价比的价格,消费者往往会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什么。
借助燃料发电,然后用电驱动汽车,不需要工作,这使得对增程技术的评价不友好。但是,市场的风格变化总是瞬息万变。从2023年开始,延长旅程的风向发生了变化。
年初,特斯拉突然发动价格战,让所有玩家措手不及。
当市场的主旋律已经从营销战变成了现在的价格战,如何更好的降低成本,增加分销,成为了每一个造车新军和新能源车企必须思考的关键。
是的,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回顾过去的一年,动力电池的高成本已经成为车企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当广汽董事长曾庆红愤怒地喊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时,想要改变的种子已经埋在所有车企的心里。
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研自制动力电池,投入大,见效慢;第二,主动找二供三供,质量没保证,浪费了需要验证;第三,借助增程式车过渡,一举两得,但可能会挨骂。
事实上,随着比亚迪、吉利和长安的妥协,增程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01
延伸“咸鱼”翻身
“一个公司对于延寿旅行的落后营销方案是可以叫停的,省点钱干正事吧。”
理想L7上市前一天,李想在微博中自问自答,同时做了一波自我营销。不得不说,有了比亚迪仰望U8,再把吉利和长安拉到同一个阵营,李是想把流量搞清楚。
不过话也不糙,今年增程车突然多了起来。
长安深蓝、赛丽斯文杰、吉利星月、比亚迪旺旺、蓝兔等众多品牌车型都加入了增程式车的序列。
而这种多方合力的新趋势,也可以看做是全系混合发展战略中的又一个明确方向。简而言之,适合就是市场优势。
首先,在市场层面,降低成本的问题是新能源车企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大环境的竞争态势下,难度低、技术成熟的增程为新生力量和传统新生力量指明了新的方向。
对于车企来说,推出增程车型可以降低成本、回血、重组、再出发一气呵成。相应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好的产品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无论是充电焦虑还是里程焦虑,都倒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所突破,于是有了800V高压平台、换电等补救措施,提高能量补充效率。但还是同样的问题。相比增程,两者真的太贵了。
理想是第一家在程红利吃饭的车企,不逊于天地和深蓝。在他们的销售车型中,增程大多是名副其实的主力。
以此为例,车企卖增程车型,不赔钱的概率很大。如果它们物美价廉,甚至可能出现“小爆炸”。
而“爆款”这个词,不就是这些“新生力量”和“新生力量”在努力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强证据吗?
特斯拉后来居上,鲶鱼效应在低价攻势中越来越明显。而国内车企,除了咬着牙跟进降价,也要和增程车型打太极。但有一点不能忘记,产品的质量总是需要保证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加长还是混装才是硬道理。只有消费者和市场的双重肯定,弱小的造车新势力才能以更大的概率生存下去。
02
活着,继续
再次,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任务是活下去,活给自己看。特斯拉的价格屠刀一直被高举,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无论是咬紧牙关还是强化品牌价值,都需要一种应对方法来度过难关。你可以看不起增程技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辆价格实惠、使用经济的合格汽车。
正如零跑董事长兼CEO朱所说:
“我们所有的用户都是最聪明的,知道买什么车最好。油是用来减轻长途车辆的焦虑,在长途车辆难以使用时作为‘备胎’。作为这样的角色,增程更合适,其零部件数量更少,可以进一步保证技术可靠性。”
对于增程式是落后技术的说法,零跑科技SVP和整车产品线负责人曹礼进一步坚持:“从技术上来说,只有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才是先进技术。”
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
车企自己会算账,而con……mers心里也有杆秤。当用户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时,谁能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谁就能笑到最后。这不就是这个时候理想火热的原因吗?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跌跌撞撞,经历了核心缺失、动力不足等一系列艰难险阻,但依然向上。
现在2023年,与其说是特斯拉开启了洗牌模式,不如说是市场的又一次风暴。
机遇与挑战并存。黎明前倒下的自助游、恒大汽车、威马汽车,从来没有人意气风发,但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也不知道谁会被下一波浪潮“击倒”,再也爬不起来。
好消息还在。中国的汽车市场足够广阔,足够包容。车企,尤其是造车的新生力量,想要过得好,往往会得到很多帮助。其中,能否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最难的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车企靠什么“生存下去”?
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发展中后期,主要特点是“表面风光,内心有压力”。更何况车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比比皆是。突破在于发现产品力,衡量产品在于用户。至于用户的需求,永远是多样性。
延程也是一样,对消费者来说是可行的选择,并不完美。增程的缺点很多,比如高速时燃油经济性表现差,保养和燃油车一样,会造成很多售后问题...
还是那句话,增程式或许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此时,它确实有资格被称为市场的“现在”。
毕竟市场的紧迫性已经不允许车企多想了。
2月13日,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王军被曝停职,余承东独揽大权日前,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车BU首席运营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经被停职,
1900/1/1 0:00:00上周,发生在湖南的一起高速严重车祸,造成49车相撞,并有多人伤亡,事故现场的画面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仅仅几天后,兰州市内的一条快速路,也发生了多车连撞的重大事故,造成2人受伤。
1900/1/1 0:00:00近日,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2023年1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1900/1/1 0:00:002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纯电动SUVbZ4X限时降价3万元,起售价降至1698万元,不过该限时降价优惠具体何时截止,官方暂未提及。
1900/1/1 0:00:002月10日,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其个人社交平台表示,腾势D92月订单将破万台,交付7000,目前仍有很多订单未交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