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间,吉利控股公布了与沃尔沃集团的最新合并计划。双方明确表示,在保持现有独立公司结构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将继续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业务整合的最大价值。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寻求开放、协调、融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支持合并计划和合作共识。此次,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进一步整合业务,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协同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合并效果。这将在快速变化的汽车技术和出行服务领域创造两家更强大的公司,创造新的发展格局,并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作为回应,“懂经济”邀请了懂经济APP的几位专家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平安建投高级业务经理张世元组建联盟以应对行业变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这种公司之间的“联盟”包括企业之间的并购、企业集团之间的产业联盟等等。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变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集团内部,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运营子品牌或模式独立为公司,而另一些则在合并。我个人认为,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是李书福自合并之初就一直想做的事情。然而,当时有利的形势和人们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融入。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吉利有一家国际汽车巨头+特斯拉,其次是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比亚迪和长城也在其身边。每个人都在努力通过变革来生存,同样在等待死亡。变革是应对竞争格局的必然原则。改变的具体方法与创始人的想法、企业基因和资源禀赋有关。大众和长城以车型为业务单元实施的转型,更符合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和创建“独立小团队”的建议;
吉利目前的整合更像是大公司进行的“资源重组和再整合”,可能会对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调整。不过,外界猜测不会有大动作,属于渐进式改革,效果还有待观察。
首先,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本质上是企业之间的合并。那么,企业合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十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本质上是股权收购,当时的股权比例并不高。因此,收购这一股权的过程本身花了大约七、八年的时间。从参与股票市场到控制公司,再到最终完成收购,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股权投资过程。在投资过程中,合并现在才开始,因为它现在专注于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深度沟通已经达成协议,所以这不仅是股权合作,也是企业文化的融合。这需要时间,所以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来看,吉利需要的是加快品牌提升,并开始与沃尔沃一起发展中高端品牌。因此,这是当务之急。第二个节奏在于,在现在可以成立的国产自主品牌中,并没有真正的奢侈品牌。所谓的奢侈品牌基本上被德国和美国垄断,甚至一些日本品牌也垄断了。因此,如果中国想建立一个豪华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收购是最简单的模式。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是基于这种渐进式的整合模式,这对所有国内制造商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甚至有传言称他们未来会收购一些其他品牌。所以,我认为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是品牌水平的提高,这是必然的。第二是为一些国内车企提供一个模式,这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思考它会是什么样子,包括长城和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他们可以走出去。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对于整个车型来说,它可以为吉利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当然,近年来,吉利的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包含了大量沃尔沃的技术部件,所以我认为这种整合现在只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节奏,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改进。
从时间节点来看,产业和经济观察人士、钉科技创始人丁绍江认为,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吉利正在努力实现汽车的“新四化”;其次,吉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不必担心可能影响沃尔沃品牌基调和两个品牌发展的潜在问题。进一步讨论影响,首先,吉利希望在汽车“新四化”方面走得更远。与沃尔沃合并可以增强其研发能力。例如,之前沃尔沃的一些专利来自第三方,吉利实际上会在这里对技术和专利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吉利系列的“新四化”可以更好地与国际化相结合。其次,收购沃尔沃首先提高了吉利的技术和品牌,沃尔沃发挥了推动者的作用。在“新四化”的趋势下,凭借其积累的技术能力,理论上,吉利也可以支持沃尔沃的一些发展。庞大且技术先进的建筑可以被视为证据。
《人民日报》和《人民邮报》的专栏作家张书乐符合目前的情况。吉利现在需要真正与沃尔沃成为一家公司,才能从传统汽车公司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在宣布与百度合作后,百度需要的是一家与高端、中低端完全兼容、整体战力强的传统车企。这也促使吉利采取了一种宽松的控制方式,“自由放养”沃尔沃十年,并最终合并。当然,这也是沃尔沃的需求。毕竟,智能汽车是全球趋势,互联网科技巨头正在与传统车企深度合作,形成“一对一”的合作模式。作为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只有集体才能有机会参与新一轮的汽车大战,重回C位。
张翔长风计划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家沃尔沃与吉利合并,主要是因为吉利对沃尔沃的业绩不满意,他的销量和数据都不好,甚至沃尔沃也开始出现亏损。合并后,两家公司成为一家公司,这相当于只有一套人员来运营。如果两家公司是独立的,他们将需要两套人员和两套机构,这在成本上相对较高。合并后,沃尔沃的主要影响是海外市场,因为中国汽车的实力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认可。合并后,可能会有海外市场,如美国和欧洲市场。对于沃尔沃的消费者来说,在知道沃尔沃是中国品牌后,他们可能不会购买沃尔沃汽车。对于中国市场,消费者并不在意。中国消费者已经知道沃尔沃已经被吉利收购,无论是否合并,影响都不是很大。然而,对于海外市场来说,他们仍然更关心,因为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后,需要对汽车的后续维护和维修进行长期考虑。因此,此次合并的主要原因是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豪华汽车品牌,没有发挥作用,与其他品牌相比,其运营成本太高。因此,吉利正准备将其合并,降低成本,同时保留品牌。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沃尔沃和吉利的品牌战略合并是必然趋势,相当于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沃尔沃利用其在高端品牌方面的制造和服务能力,以及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一系列基础。因此,吉利更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包括供应链和制造业,包括在中国的一系列相关品牌口碑,我相信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需求。在宏观背景下,我认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此外,目前有大量玩家加入该行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品牌合并和战略合并实际上是一个强强联合的过程,互联网巨头加入的可能性也很大。一家新的互联网巨头为吉利汽车的整个范围添加了新的互联网基因技术和资源,形成了一个新的品牌。所以,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吉利和沃尔沃未来合并后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部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否实现更好的团队整合?以前是合作,现在是合并,肯定会有战略合并的“阵痛期”。另一点是市场定位。如果我们能推出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特别是对于与互联网巨头结合的品牌,我认为形成多品牌战略确实很好。如果短时间内没有与互联网巨头形成新的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价将如何……
呃他们的合并?长期以来,吉利更注重性价比,而沃尔沃仍走中高端路线。他们的定价和战略定位还有待观察。了解迷你程序现已上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了解经济。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经济观察网记者刘晓林王国信“我们要在今年实现快速增长。”2月25日,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月25日,T3出行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战略新动向。
1900/1/1 0:00:00“车标越大排量越小”,奔驰的这个造车特点,在GLB这款中国特供SUV身上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1900/1/1 0:00:00汽车情报局1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合并2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C级全球首发3
1900/1/1 0:00:00在国内高端乘用MPV市场,别克GL8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月均销量1万,远超其余品牌的乘用MPV车型。
1900/1/1 0:00:00就市场再次盛传的造车传闻,华为第一时间回应证券时报表示,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1900/1/1 0:00:002月26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