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责任”。它以用户为中心,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在市场上永远有你的位置。此前,OPPO创始人陈明勇曾多次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亲自解释。多年来,“责任”一直是OPPO的标签,但现在OPPO开始撕掉“责任”的标签。近日,据36氪报道,OPPO开始对新兴的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移动终端事业部进行改革,将其设立为一个单独的事业群,并更名为物联网事业群。这意味着独立的物联网企业集团将拥有决策权,独立发展,并对自己的盈亏负责。OPPO的物联网业务发展并不顺利,这与其保守的责任文化有关。2019年初,OPPO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并宣布进军物联网业务。相比之下,小米和华为早就提出了以手机为中心的“1+X+N”战略,并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智能硬件来抢占市场空间。在激烈的竞争下,OPPO失去了物联网业务的最佳发展期。根据36氪的一份报告,OPPO的物联网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亏损达到数亿。
面对持续亏损,OPPO终于不想再继续“本分”了,而是开始了狼性模式。在OPPO分离物联网部门后,全面的薪酬激励也将与业务目标挂钩,迫使员工改善物联网业务发展。5月6日,OPPO也发布了K9系列发布会,推出了另一款电视产品K9。与前两款电视产品的高昂价格不同,K9系列智能电视的起价为1999元,填补了OPPO入门级电视的空白,表明OPPO已经开始以高性价比的方式加快推进电视等物联网业务。除了推动物联网业务,OPPO还匆忙进入该局制造汽车。据36氪报道,几位接触过OPPO公司高层的业内人士了解到,OPPO集团也在为造车项目做准备。OPPO造车计划的推动者是创始人陈明勇,他已经对产业链资源和人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研究。这一次,陈明勇可能不想在物联网业务上再次犯下战略错误,选择紧跟潮流,与华为、小米一起加入造车大军。然而,汽车制造与手机不同。以营销起家的OPPO,在造车方面并没有核心技术积累。仅靠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和产业链能力“突围”造车领域,可能很难突围。此外,华为作为一线供应商,已经开始了智能汽车的“量产”。当OPPO系列智能汽车大规模生产时,它可能会再次失去机会。另一方面,OPPO的基石——手机业务近年来也面临着衰落。根据IDC的数据,在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中,OPPO跌出了前五名,成为了“其他”。与此同时,OPPO向高端产品的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IDC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600美元以上的价格区间,OPPO仅占据2.6%的市场份额,与苹果华为超过40%的份额存在巨大差距。如今,OPPO可以说在手机业务上落后了,在物联网业务上失去了机会。此时,造车已经成为讲述一个新故事的最佳选择。然而,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积累,要讲好这个新故事并不容易。
渠道受损和高端化失败,让OPPO很难依靠机海战术来稳定销量。自2021年初以来,OPPO开始实施疯狂的机器海上战术。据Insight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OPPO手机品牌共发布11款新机,定价从999元到6999元不等,涵盖低、中、高系列机型。5月6日,OPPO还发布了K9系列智能手机,起价仅为1899元。一直以来……
K系列产品也是OPPO的在线测量型号。很明显,OPPO想通过机海战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短期内,OPPO的销量确实有所提升。根据Canalys 2021第一季度的全球手机出货量,OPPO以3760万台的总销售额排名第四,占市场份额的11%。
在2021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中,Tuyuan Canalys OPPO终于从“其他”手机转移到了前五大阵营。然而,从长远来看,OPPO的处境并不乐观。OPPO一直以其广告营销和线下渠道而闻名。但过于注重营销,将资金花在聘请流量明星和冠名综艺上,导致大量研发资金被挤出,导致核心技术领域缺乏积累,逐渐被诟病为“高价低配”的问题。OPPO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于去年发布了“马里亚纳计划”,该计划涉及软件开发、云计算和芯片三大领域。计划在三年内投资500亿元人民币。然而,技术积累需要长期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这使得OPPO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果。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里,华为海思芯片的研发费用投资超过4800亿元,2019年增加到1200亿元。高通公司2017年的研发费用也超过了30亿美元。也就是说,即使OPPO将500亿元全部用于芯片研发,也只是处于普通的行业研发水平,更不用说分散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了。除了缺乏技术积累,线下渠道OPPO还面临着来自华为和小米的挑战。由于美国在2019年开始实施制裁,华为将手机产品的销售大规模转移到中国,并针对线下渠道发起了“渡河行动”,旨在抢占50%的国内市场份额。据财新网报道,华为在发起过江战役后,向渠道商家下达了多项发货任务。如果不完成,该渠道将面临降级处罚,同时也无法获得华为供不应求的机型。此外,华为还为渠道商提供了充足的利润空间,销售佣金也可以提高15%以上。在华为“狼性文化”的推动下,此前主导线下渠道的OPPO遭受了沉重打击。2019年第四季度,OPPO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6.4%,在年度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五。去年疫情好转后,小米也加快了线下门店扩张的步伐。去年年底,小米之家在成都万象城开设了旗舰店。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开设1000家门店的三年计划。截至今年4月,小米之家已扩张至5000家门店。
小米之家,土源小米官方网站据小米中国总裁陆卫兵介绍,截至2021 4月底,小米之乡已覆盖近60%的县城,河南和江苏已全部覆盖,预计今年上半年将覆盖70%至80%的县城市场。未来,小米之家将在每个地级市开设10家,在每个县级市场开设2至4家,在人口超过5万的乡镇市场开设1家。小米的县域战略已经直接渗透到了OPPO赖以生存的线下市场,而小米手机目前的高性价比优势必然会通过线下渠道对OPPO手机产生重大影响。中低端市场已经被小米入侵,OPPO想要拓展的高端市场也并不顺利。第一季度发布的Find X3将成为OPPO品牌强势突破的“先锋之作”,也是我们“十年理想之作”,”陈明勇在1月4日的新年致辞中提到。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今年3月,OPPO发布了Find X3旗舰机,该机采用了骁龙870处理器。标准版最低售价4499元;
搭载骁龙888处理器的Find X3 Pro基本版售价5499元。Find X3的配置和价格不匹配,Pro版本的价格太高。消费者现在知道如何比较配置,当他们看到Snapdragon 870芯片售价超过4000元时,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Dixintong的一位渠道经理告诉《连线洞察》,“此外,OPPO过去专注于中低端市场,但现在突然进入高端市场,消费者无法接受,某电商平台显示,Find X3系列手机月销量在3000部左右。
截至4月底,OPPO在某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已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OPPO很难迅速说服消费者接受其“高价高配”的形象。如果OPPO想要重新获得稳定的销量,仅仅依靠短期的机海战术显然是不够的。关键是弥补技术缺陷,树立高端形象,但这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如今,OPPO不仅在手机业务上落后,在物联网业务上后知后觉,也失去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经过两年的运营,没有任何改善的物联网部门也开始了面向所有员工的狼式模式。
物联网业务在年亏损数亿、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还能突围吗?在经历了两年的不活跃和一年内数亿美元的损失后,OPPO终于对物联网部门采取了行动。据36氪报道,OPPO最近将物联网事业部改革为物联网事业群,并将组织结构分为三类:可穿戴事业部、智能显示事业部和音频事业部。在实现物联网业务独立之前,今年4月中旬,OPPO已经向所有新兴移动终端业务部门发送了一份题为《星火燎原》的文件。OPPO表示,新业务部门的薪酬激励措施将与业务目标挂钩, “让每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成为首席执行官,并对业务结果负责。当业务组的业绩优秀时,员工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当业绩不理想时,他们将承担收入下降的风险。这意味着物联网业务组将与所有员工一起开始一种狼式的模式,并对自己的利润负责损失,而不是让整个OPPO集团为他们承受损失的压力。此次改革后,OPPO还迅速发布了性价比极高的K9系列智能电视,起价1999元,以期通过性价比打开智能电视市场。自2019年正式宣布全面投资物联网业务以来,OPPO的产品发布相对缓慢。根据Insight的官方网站,OPPO目前的智能硬件分为四类:智能电视、可穿戴、声学和配件。具体产品包括智能电视、手表、手环、耳机、路由器等。
OPPO的智能硬件类别,OPPO在图源OPPO官网上选择的产品方向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进入为时已晚,市场空间已经被其他玩家挤得水泄不通。根据第三方组织中一康家用电器的数据,从2021 1月至3月,小米和霍诺尔在在线彩电市场上分别售出110万台和7.2万台,而OPPO只售出不到1000台电视。奥维云网的最新报告还显示,在彩电市场上,消费者向顶级品牌集中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前五大品牌占66%,将市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OPPO的智能电视要想抢占市场份额,不仅需要击败一批传统家电品牌,还需要承受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的压力。同时,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周期较慢,中国电子视频行业协会建议,根据电视机的使用寿命,电视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应限制在7年以内。也就是说,一台电视机将在7年后进行更新和升级,如果原制造商……
图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该品牌的电视。在这种情况下,新玩家很难获得市场份额,中国彩电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自2017年以来,零售规模逐年下降,这使得新玩家更难实现突破。智能电视市场很难突破,可穿戴市场也没有太大的市场空间。小米手环、华为手表和苹果耳机等主要制造商的可穿戴产品已经占据了市场空间。如果没有受欢迎的产品,OPPO很难动摇前几名制造商的地位。
根据IDC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得益于手环产品、W系列蓝牙耳机和线下渠道系统,OPPO在该季度的出货量达到138.8万台,成为排名第四的手机制造商。
2020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中,图源IDC。然而,尽管OPPO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467.6%,但市场份额仅为4.6%,而排名前三的华为、小米和苹果的市场份额均在20%左右。已经失去领先地位的OPPO目前正被其在物联网业务上的朋友们全面碾压,这也是它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目前,OPPO加快了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步伐,不仅通过内部改革,还通过外部投资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PCBA制造商云鼠标技术,布局智能家居市场。显然,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企业集团想要改变其目前在狼性文化中的劣势,但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这场逆转之战实际上很难打。也许意识到物联网业务很难取得重大发展,陈明勇将注意力转向了汽车制造。然而,在汽车制造领域,没有一家OPPO尚未站稳脚跟。还有时间进去吗?
OPPO还能及时生产汽车吗?时隔六年,不喜欢公开露面的陈明勇突然出现在2019年的OPPO未来技术大会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露面的陈明勇也带来了许多关键信息。大会上,除了宣布万物融合战略,投资500亿元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外,他还提到“如果汽车制造商不能制造好的汽车,而OPPO有这样的实力,他们将来会尝试。即使他们制造汽车,他们仍然会专注于OPPO可以做得好的领域。没想到,两年后,陈明勇亲自带领团队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据36氪报道,陈明永最近会见了中国乘用车总裁朱伟宁德时代汽车事业部(300750,股吧),双方已经聊了几个小时。此外,陈明勇还带队参观了中国汽车研究开发总公司等机构。最近,有人在脉脉上认证为OPPO员工,他也表示,“总部设在成都,这清楚地表明它是汽车业务部门。
0
与华为在自动驾驶、智能电动、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同,OPPO与小米一样,在造车领域没有深厚的积累。为此,OPPO已经开始通过资本和产业合作进行多重布局。据36氪消息人士透露,去年年底,在高通的推荐下,OPPO对上海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纵牧科技进行了深入研究,投资意向明确。“目前已进入SPA阶段。”此外,OPPO还参与了上汽集团(600104,股吧)零部件公司Zero Beam的SOA架构项目,希望输出相机防抖技术,用于驾驶舱摄影和面部识别。尽管OPPO尚未正式宣布生产汽车,外界也不知道是选择华为模式作为一线供应商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还是选择小米模式亲自造车,但OPPO……
s悄然开启了汽车领域的加速模式。今年1月,OPPO还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创新中心,主要研发显示屏相关技术,既可用于手机屏幕,也可用于智能座舱显示器。3月,在OPPO举办的Find X3手机发布会上,OPPO正式宣布与理想汽车建立合作关系。OPPO Find X3系列手机可以作为理想ONE的蓝牙车钥匙,在接近汽车时可以自动解锁车门。此外,他们还可以远程打开车窗并按喇叭搜索汽车。在汽车专利方面,OPPO也毫不含糊。获得上述脉冲认证的OPPO员工也表示,“公司在今年年初申请了几项造车专利,这似乎是有预谋的。
1
企查查数据显示,搜索“OPPO汽车”关键词,可以找到88项相关专利,包括车辆自动驾驶、车辆定位、车辆控制系统、汽车显示屏等。今年,已有14项汽车相关专利被披露。除了预先布局技术,OPPO已经开始吸引汽车行业的人才。去年中期,小鹏首席科学家郭延东加入OPPO,担任OPPO智能感知首席科学家。在加入小鹏之前,郭延东曾在微软研究院担任研究员,该研究院被称为“人工智能世界中的黄埔军校”。在微软任职期间,郭延东将其在计算机视觉和面部识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微软图像搜索和人工智能云服务等视觉相关产品。他还领导了视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推广,并开发了基于视觉的内部和外部感知功能。目前,在招聘网站上,OPPO还发布了汽车网络领域的高级人因工程师和远程/短程通信软件技术专家等职位。从公开信息来看,OPPO显然已经做好了投资汽车制造的充分准备,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汽车制造需要花钱。特斯拉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直到2020年才实现盈利;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仍然无所适从;小米宣布生产汽车,初步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目前,OPPO不仅在弥补技术短板,宣布未来三年将在芯片等领域投资500亿元,还将进军造车市场。无论积累多少资本,都可能不够,更不用说与手机行业的各方竞争了。如今,尽管OPPO急于改变自己的“职责”形象,开始狼一样的追逐,但其线下渠道正面临着一个无底洞,小米、荣耀入侵、物联网业务不火,芯片投资也在烧钱。同时,汽车制造所需的能力远远超过手机等业务,使得OPPO很难在短时间内“销售”。多重因素下,即使OPPO开启“狼性”模式,也不容易改变颓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Connect Insight。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自五菱全球银标公布后,五菱汽车就开启了品牌向上进阶之路,其首款车型五菱凯捷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如今五菱银标第二款车型也来了。5月7日,五菱汽车公布了全球银标首款战略型SUV星辰官图。
1900/1/1 0:00:00中华网财经讯,5月6日深夜,特斯拉河南安阳维权女车主张女士宣布决定寻求司法途径,向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起诉特斯拉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
1900/1/1 0:00:005月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此前在上海车展中维权的河南安阳车主张女士已起诉特斯拉。
1900/1/1 0:00:00由上海车展“车顶维权”引发的特斯拉“刹车失灵”风波仍未平息。
1900/1/1 0:00:00天天及时送,汽车早知道,欢迎收看今天的汽车情报局,我是陈睿。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情报局带来哪些最新消息。
1900/1/1 0:00:00此前一段时间,一汽马自达旗下阿特兹,因为车身异响问题,被众多网友在网上投诉。并且连续多月都是“投诉王”,投诉原因均是车身异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