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来看,吉利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在汽车市场中名列前茅,但在上市某个品牌时,很难说它是杰出的。吉利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
图片来源:2023年2月16日,吉利宣布旗下中高端新能源品牌“银河”,并宣布将于2月23日发布吉利银河中高端新能量系列中的首款智能混合动力SUV“银河L7”。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普及,吉利推出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问题是,吉利之前并不缺少一个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例如,2019年4月和2021 3月,吉利分别推出了Geometry和Extreme Krypton品牌。考虑到吉利已经连续五年没有实现销量目标,并且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吉利内部的焦虑。然而,考虑到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趋势,拥有过多的品牌可能并不能缓解吉利的焦虑。众多品牌偶然发现了复杂的品牌矩阵,这是吉利近年来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仅在乘用车市场,吉利就拥有吉利、几何和领克等十二个品牌。如果加上商用车品牌,吉利手中大约有20个汽车品牌。为了避免左右竞争,吉利将这些品牌集中在不同的垂直赛道上。以新能源市场为例,吉利选择让极星深耕豪华市场,专注于中端市场,将极氪定位为高端品牌。可以说,仅在新能源市场,吉利的品牌矩阵已经能够尽可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吊诡的是,在品牌矩阵定位如此清晰的背景下,吉利选择再次推出一个名为“银河”的新能源品牌。
图片来源:吉利银河官方微信虽然在宣传海报中,吉利宣称“银河系是人人仰望的星空”,试图抵消比亚迪(002594)仰望汽车的热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Galaxy的定位与Looking Up完全不同。它不定位于奢侈品市场,而是专注于“中高端新能源”,这意味着与几何和极氪的市场定位有一定的重叠。吉利之所以选择在几何、极氪等现有品牌的背景下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可能是因为吉利对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不满意。以几何为例,它于2019年4月上市,定位为“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吉利声称,几何汽车已经注入了“多维、专注、纯粹”的品牌基因。然而,在现实中,几何汽车的大部分产品都走的是“以电代油”的技术路线。例如,几何A的底盘是从帝豪GL改进而来的,无论是空间利用率还是续航里程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在市场层面,反映出几何汽车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关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数据,2019年至2021,几何车型的销量分别为12700辆、10300辆和49500辆。
图片来源:几何汽车为了挽救市场,定位于中档车的几何汽车已经开始在官网上推出低端产品。例如,2022年年中,几何发布了纯电动小型SUV几何E,起价仅为8.68万元。这确实帮助几何汽车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几何汽车销量达到14.9万辆,同比增长170%。不幸的是,吉利在中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也开始落后。为了及时填补市场份额,2021 3月,吉利宣布推出吉利氪品牌,并推出了吉利氪001,起价28.1万元。尽管依靠其差异化的外观和独家纯电动平台……
极氪001在2022年赢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数据。但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出,自2023年以来,极氪001也开始承受巨大的市场压力。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1月,极氪销量达到3116辆,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72.51%。在几何和极氪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吉利确实有必要推出新品牌银河,以稳定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被比亚迪甩在了后面,吉利和比亚迪形成了鲜明对比。以2021的市场表现为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万辆,同比增长47%,仅占总销量的7.5%。相比之下,比亚迪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0.38万辆,同比增长218.30%,占总销量的81%。比亚迪之所以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市场宠儿,主要是因为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例如,早在2006年,比亚迪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配备ET-POWER铁电电池的F3e。2010年,除了“两个领域”,比亚迪还推出了搭载业界首款DM双动力混合动力系统的F3DM。
来源:比亚迪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其电池技术也开始开花结果。例如,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高达75.6%,生产效率提高60%,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还安全通过了“穿刺测试”。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前沿技术的积累,比亚迪甚至在2023年1月推出了“百万级豪华车”仰视系列,其中包括原地转弯、穿越沙漠、爆胎继续行驶等仰视U8配套功能。可以说,比亚迪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依托品牌溢价和内燃机,成功“突袭”了以传统燃油车为支撑的高端汽车市场。相反,吉利此前并没有比亚迪那样的“全能”技术,而是一直致力于在短时间内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技术突破。例如,2010年3月,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100%的股权。随后,吉利汽车通过联合研发和技术转让,获得了沃尔沃GMC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GX7安全创新等技术。这些技术立即提高了吉利汽车的综合素质,也帮助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事实上,由于传统燃油车已有百年历史,相对较晚的本土品牌很难自行超越。借用资本的力量收购外国汽车公司可能是发展的捷径。但问题是,吉利也陷入了过度依赖资本和相对忽视自身研发技术的困境。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许多车企都是白手起家,吉利没有现有的公司可供收购。其结果自然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表现不佳,过度依赖传统燃油汽车。在03军团的战斗中,成本问题很难解决。事实上,吉利并不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无动于衷。早在2015年11月,吉利就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0年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遗憾的是,2020年,吉利仅售出6.8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39.7%,仅占公司全年销量的5.2%。“蓝色吉利行动”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吉利没有努力。为了快速实现“新能源”,吉利不仅推出了众多品牌,还押注于纯电、混合动力、电池交换甚至氢能等技术。例如,吉利在2019年推出了其首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F12。拥有过多的品牌和技术路线固然可以提高吉利“新能源”的成功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例如,目前吉利的高端纯电动品牌极星瞄准欧美市场,以及专注于高端智能pu的极克朗……
电动汽车继续遭受损失。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极星公司经营亏损1.96亿美元;2021至2022年上半年,济余的净亏损分别为10.1亿元和7.59亿元。
图片来源:此外,比亚迪的瑞兰也需要大量投资,该公司押注于电池交换技术路线。2022年初,吉利旗下电动通勤品牌瑞兰宣布,到2025年,将在全球运营5000座智能电站。根据2021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单个NIO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200万元。按照这个计算,仅仅更换电站就需要瑞兰投资数百亿元。在这一点上,吉利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它希望尽可能抓住所有可预见的新能源汽车机会。另一方面,各垂直新能源汽车赛道都有重量级竞争对手,这让吉利作为“全才”很难与一群“专家”抗衡。以瑞兰为例,2022年,其累计年销量仅为5.6万辆,仅为蔚来汽车的一半左右。蔚来令人印象深刻的销售数字背后,不仅有运营多年的换流站生态系统,还有“海底捞式”的服务和业界领先的NAD蔚来自动驾驶技术。另一方面,瑞兰不仅在发电站数量上无法与NIO匹敌,在外围技术上也无法与之匹敌,难以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体验。这同样适用于纯电动产品。由于推出了众多品牌和不同的平台来打造每个品牌的车型,吉利发现很难实现规模经济。以极客龙为例,极客龙CEO安聪明透露,2022年上半年,极客汽车的毛利率仅在5%左右。相比之下,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5.9%。因此,在国家储备退出的背景下,特斯拉敢于逆势而上,于2023年1月6日大幅降价2万至4.8万元。这也导致特斯拉中国在2023年1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0.37%。综上所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热销,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趋势并非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应对市场趋势,吉利选择了技术和品牌并重,无论是纯电动、混合动力、氢能,还是低、中、高价位的品牌。但问题是,吉利在运营某项技术或品牌方面并没有付出太多努力。一旦业务或品牌布局下滑,吉利将选择推出新品牌。这样做的结果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吉利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在汽车市场上处于前列,但很难说它在拉出某个品牌方面表现出色。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博望财经。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3月7日消息,据乘联会初步统计,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364万辆,同比增长9,较上月环比增长6;今年12月累计零售2657万辆,同比下降21。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今年前11个月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
1900/1/1 0:00:00中国网汽车3月7日讯记者日前从官方获悉,零跑汽车公布2月最新销量,2月共交付3198台。此前,零跑汽车在1月交付量为1139台。
1900/1/1 0:00:00特斯拉打破了市场期待,其秘密宏图第三篇章并未发布众望所归的新车计划,也没有准车主们期待的降价策略,而是将重点落在可持续能源方面。
1900/1/1 0:00:00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昨日,一组关于“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的宣传海报引发热议,多个汽车品牌政企补贴内容清晰可见。
1900/1/1 0:00:003月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墨西哥方面宣布特斯拉计划在新莱昂州建设一座超级工厂之后,马斯克也在特斯拉2023年度的投资者日活动上,确认他们将在新莱昂州建厂,用于生产下一代的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