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J.D. Power 在北京举办2016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 新闻发布会。研究结果显示, 小型车和微客细分市场的质量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新车质量的进步。该研究衡量新车车主购车后2-6个月内经历的问题,并将新车质量问题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缺陷和故障/无法操作。中国新车质量研究在8个问题类别(车身内装、车身外观、发动机/变速系统、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座椅、音响/通讯/娱乐/导航和空调系统)中包含了更多的具体诊断问题。新车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问题数越低表明质量越高。整个汽车行业的质量问题数从去年的105个PP100降低到今年的102个PP100。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型车质量的提升。小型车细分市场新车质量问题数是99个PP100,降低了12个PP100。微客细分市场降低了10个PP100,问题数为114个PP100。
“小型车引领了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J.D. Power中国汽车产品和质量总经理蔡明说:“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过去,小型车,特别是价位低的小型车质量较差。但是今年,小型车和低价位的汽车质量显著提升。通过高品质的质量和不断的提升改进,厂家将在未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其他主要发现包括:? 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提升:相比国际汽车品牌,2016年自主品牌质量差距继续缩小,两者的问题数差距从2015年的22个PP100降低到今年的14个PP100。问题差距的最大数落在了发动机/变速系统(6 PP100).? 中国消费者讨厌汽车异味: “汽车异味”连续第二年成为消费者反应最高的问题,从去年的14.2个PP100上升到今年的16.0个PP100。胎噪声过大、耗油量过大、风噪声过大和空调开启后发动机没力无力成为今年消费者反应最多的五大问题。? 空调质量提升,噪音/异响问题上升: 和2015年相比,十大进步的问题数中,有四个问题是空调相关的问题。相反,与往年相比的十大增加问题数中,有四个问题和噪音/异响相关。? 导航系统困扰新车车主: 安装导航系统(包括原厂和加装)的新车比例增加 (2016年64% 相比 2015年51%)。尽管导航系统总体问题数呈现下降 (2016年2.68 PP100 相比2015年 2.7 PP100),但是“精确导航系统”的问题数从1.8个PP100上升到了2.0个PP100。2016 中国IQS排名亮点在豪华车品牌中,保时捷(67个PP100)名列新车质量榜首,雷克萨斯(76个PP100)和奥迪(83个PP100)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位。在主流车品牌中,MINI(80个PP100)名列新车质量榜首。北京现代(84个PP100)和一汽马自达(88个PP100)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位。北京现代荣获三个车型层面的奖项,雷克萨斯荣获两个车型层面的奖项。在2016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一共有13个细分市场符合颁奖要求。? 紧凑型高端轿车细分市场:起亚K2? 中型基础轿车细分市场:标致301? 中型轿车细分市场:日产轩逸? 中型高端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场:MINI? 中型高端轿车细分市场:现代索纳塔? 紧凑型豪华轿车细分市场:奥迪A4L? 中型豪华轿车细分市场:雷克萨斯ES? 微型SUV细分市场:东风风行景逸X3? 紧凑型SUV细分市场:现代途胜? 中型SUV细分市场:本田CR-V? 大型SUV细分市场:现代胜达? 紧凑型豪华SUV细分市场:雷克萨斯NX? 中型豪华SUV细分市场:保时捷Macan2016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是基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购买新车的21,706位车主的反馈。研究报告一共涵盖了71个品牌的259个车型的乘用车。数据收集工作于2016年3至7月在中国各地62个主要城市进行。
国家统计局27日数据显示,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36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17月加快15个百分点。
1900/1/1 0:00:00十一的黄金周就要到了,不少朋友有去出去玩的打算,当然开车自驾的也不占少数。一提到自驾,那肯定是三五成群的朋友或者和睦的一大家子一起组团出行。所以,车内空间是自驾永远也避不开的话题。
1900/1/1 0:00:009月29日,吉利汽车在宝鸡工厂举行博越下线仪式。该工厂该将承担博越车型90的产能,其前期产能规划为16万辆月,后期规划产能达2万辆月,另外10的产能将继续由宁波春晓工厂承担。
1900/1/1 0:00:009月28日,2016汽车与保险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1900/1/1 0:00:00重庆晚报讯昨日,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发布消息,国庆期间,我市高速执法部门将对在高速路上能保持正常车距的情况下,车速低于60公里小时的车辆进行查处,违者将被罚款200元。
1900/1/1 0:00:00近日,比亚迪与众合科技的合作的消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比亚迪与众合科技之间的合作主要针对轨道交通领域,而并非是无人驾驶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