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批准建设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5月24日发改委已经批复了8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而去年全年,获得批复的企业总共才7家。也就是说,今年不足半年内的批复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批复总量。与此同时,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170余家。按照今年批复的项目以及各大车企发布的产能规划估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0万辆,远超《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所谓的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只是规划的产能过剩,实际不一定都投产。崔东树同时表示,新能源车正处于发展期,应鼓励车企参与者的进入热情,但还是宽进严管为好。江淮大众联姻获准释放鼓励电动车信号事实上,早在2015年12月份《证券日报》记者就曾独家刊登了《大众高管秘访江淮汽车双方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联手》的报道。如今预言成为现实。对此,有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既不是大众也不是江淮,将使用全新品牌和商标。该名负责人同时表示,获得批复后的细节还要等双方未来的合资协议来明确。现阶段国内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不在少数,为何大众会选择与江淮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呢?对此,崔东树表示,南、北大众在传统车领域体系完整健全,很难有模式突破。而江淮作为目前唯一一个不靠合资而生存的国有企业,实力与口碑皆具,因而获得了大众的垂青。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息发布之后,江淮汽车的股票并未有明显提振走势。资质批复加速新能源车产能过剩预警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似乎有意放宽了准入申请资质门槛、释放着鼓励入局的信号。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批复速度也在不断加速。就在江淮大众的项目获批前,国家发改委刚刚批复了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从企业端来看,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发布的15个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中,有5家为汽车供应商背景,有2家为传统商用车生产企业,4家为传统乘用车生产企业,2家为中外合资车企。无论是传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还是互联网车企,都正在争分夺秒的抢占新能源车的最佳“窗口期”。针对是否存在资本过热的问题,在崔东树看来“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大、规模大、有国家补贴且利润较高,都是吸引资本进入的理由”。然而,伴随资本过热而来的问题是潜在的产能过剩,已有业内人士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扩张提出产能忧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曾公开表示:“最担心的是只关注了量的上涨而忽略了技术的进步。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好。”据记者了解,目前仍有超过200家企业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若再加上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等,整个潜在造车规模数量将十分庞大。
昨晚,某知名博主在网上晒出一组《欢乐颂2》的截图,并配文称:心疼涛姐你们可能不知道这车后排是两座的。但是,原来这款车的后排是这样的这有两个位置。
1900/1/1 0:00:002017年6月1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和德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将通过在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1900/1/1 0:00:00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两周。
1900/1/1 0:00:006月1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大众汽车集团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德两国合作新的里程碑。
1900/1/1 0:00:00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两周。
1900/1/1 0:00:00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会于6月1日宣布新的人事任命,网通社从其官方了解到,原长安PSA副总裁沈明均先生升任长安PSA执行副总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