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翼回归奇瑞——日前,媒体的“独家爆料”,把近期颇为沉寂的凯翼再度拉回到媒体的聚光灯下。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凯翼有可能回归奇瑞,奇瑞要再度调整的消息。只不过这一次,奇瑞官方正式确认消息属实。在奇瑞内部,凯翼回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年初就已确定,落实推进也有小半年了。”一位奇瑞汽车的中层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不过,对于凯翼为何要回归,这位中层表示:“有点蒙圈,很多内部人都看不懂。”
外界同样看不懂凯翼回归奇瑞的逻辑,对此业内有着不同解读。有分析认为是奇瑞销量落后的情况下,把凯翼等品牌拉过来冲量,使得总体销量更好看一些;也有看法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先天不足的凯翼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下去,干脆回归奇瑞母体,抱团求生。尽管外界有诸多猜测,凯翼和奇瑞方面对于凯翼回归都不愿多谈。“这个事情,你还是去问奇瑞吧。”凯翼某高层如此回复经济观察报记者。“这就是集团内部资源的一次正常调整,对于外界而言凯翼的品牌定位和渠道都没有什么变化。”奇瑞汽车的一位公关负责人如此表示。不管凯翼回归的原因如何,其回归都意味着奇瑞的再次调整。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了解,凯翼今后会成为奇瑞汽车旗下的一个子品牌,品牌与渠道独立运营。另有传闻称,奇瑞控股旗下的开瑞汽车,也有可能回归。但奇瑞公关负责人否认这一说法,称是“没有的事”。某种程度上,凯翼、开瑞两个品牌是奇瑞汽车此前多品牌战略调整、收缩战线不彻底的遗留资产。此番凯翼重新回归奇瑞汽车,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和增强竞争力。只是,重回多品牌的老路,奇瑞能否比上一次走得更好?凯翼回归2.46万辆,这是今年前5月凯翼品牌的销量业绩、刘杨三位为公司执行副总,分管相应模块业务;此前分管国际业务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分管国内销售;副总经理高新华分管产品开发。另有李康、潘燕龙、余久锋三位新聘为公司副总,其中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尽管官方称这次人事调整是奇瑞“技术2.0、品质2.0、国际化2.0”时代,高层优化变阵,体现管理模块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趋势。但在外界看来,多年来奇瑞在销售公司一把手等关键岗位频繁换人,表明奇瑞的战略转型未能取得预期。而此番凯翼回归奇瑞后,奇瑞将再次回到多品牌运营的老路上。“奇瑞不像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转型那么彻底。即便是砍掉了一些品牌,还保留了一些尾巴,在管理上因人设岗的老问题也并未彻底根治。”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奇瑞中层管理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这位中层管理者看来,管理体制与人事变动频繁,是造成奇瑞汽车在这一轮竞争中落后于其他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从技术研发上看,奇瑞的技术投入、研发队伍的实力,都好于人家,可为什么市场销量赶不上别人的增速?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问题、人的问题没解决好。”但目前而言,变数最大的依然是凯翼。这个在技术、网络上与奇瑞高度重叠的新品牌,本来刚刚靠着与众不同的品牌打造思路在市场上打响知名度,但随后便遭遇核心创始人出走、品牌声势不再的重创。在奇瑞体制下,仍号称独立运作的凯翼还能撑多久?
自科雷嘉、科雷傲两款SUV国产以来,东风雷诺的销量有了明显的增长。网通社从东风雷诺官方获悉,东风雷诺上半年销量超37000辆,全年必达销售目标已完成超六成。
1900/1/1 0:00:00天津,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最主要的物流城市之一。
1900/1/1 0:00:00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并开始出现负增长局势。而在相对低迷的大背景下,东风本田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速。网通社从东风本田官方获悉,今年6月份,东风本田共售出59020辆,同比增长292。
1900/1/1 0:00:00在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引发的争议尚未平息时,被认定为积分大户的北汽新能源再度发布新品。6月26日,在北京三里屯的ARCFOXSpace体验中心,北汽新能源宣布续驶里程400公里的EU400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特斯拉还未与相关主体签署任何合资协议。”6月23日,针对特斯拉将在上海国产的传闻,特斯拉中国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如是回复。这个回复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1900/1/1 0:00:00近日,德国宝沃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BX7成功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证书,该证书由卢森堡交通部签发、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V集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