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淘金热”中,产能过剩已成为悬在头顶的利剑。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推出的“十城千车”计划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起点。在政策和补贴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从无到有,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嗅到了商机,纷纷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已经开始迅速扩张,风起云涌。热潮背后,行业泡沫也在堆积,大企业占比低、产能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太多,处于小而分散的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最近的国家发展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并购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无独有偶,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陆健康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替代优势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但在关键环节存在短板;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社会关注度持续上升,但盲目发展带来风险。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一个竞争发展和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代。“如果1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那么在如此残酷的赛道上还会有人参加相扑比赛吗?在微观世界里,很少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然而,从行业角度来看,各大企业蜂拥而至:这是新能源汽车的赛道——现在产能严重过剩。盈余达到什么程度?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为2669万辆/年,同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以此计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1%,闲置产能超过2500万辆。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我们查到,早在2017年5月,中国就有308家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截至今年5月,中国共有71家整车集团,455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据《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师的数据称,中国有487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达到500多家。尽管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持续上升,但一些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新产品的持续开发,一些企业甚至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许多尾部新能源汽车公司由于前期产能失速超支,陷入了销量低、产能闲置的困境,但并不重视技术研发。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就有39家乘用车公司没有销售,但它们的产能高达362万辆,其中大部分是知豆、康迪、时空、立德、拜腾、博讯等新能源汽车公司。我们发现,在多达5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大多数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仅占14.6%,注册资本低于4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41.3%。总体而言,规模大但实力不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马太效应将继续增加,弱势企业的生存将更加困难。
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不仅会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闲置和浪费,甚至可能导致价格的恶性竞争。对于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重组或淘汰是一个必须尽快决定的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表态向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兼并整合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特征。虽然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但决不能盲目进行。必须积极和消极地看待它们。一方面,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利用闲置汽车企业和工厂的剩余产能,将资源集中到需求旺盛的企业和行业的中高链。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集中度。这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整个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并购带来的隐患也值得警惕。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众多机遇,许多企业争相生产电动汽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些企业并没有对电动汽车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将发动机换成了电动机。因此,有必要警惕并购潮中的投机行为。“如果你只想玩资本,而不是真的想做实业,这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行业中一直存在产能利用率低的情况。今年年初,江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根据其公开的信息,2016年至2020年,产能利用率从78%逐年下降至33.03%,严重偏离了产能利用的合理范围。淮安、镇江、南通、泰州的汽车产能利用率不足10%,常州、苏州的产能利用率不到20%,闲置产能超过20万辆。除了江苏,江西也因投资过热被国家发改委公开点名。据悉,江西引进了国际智骏、山东凯马赣州分公司、常威汽车等企业,计划产能超过200万辆。然而,江西去年在全省生产了40万辆汽车。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陷入了产能闲置的困境。根本原因是他们不重视技术研发,导致补贴下降后产品失去竞争力,现有产能正在逐渐成为大规模落后产能。
然而,这些问题似乎远未成为企业淘金热的阴影。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空间的前景,汽车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抱有乐观的预期。产能规划基于市场预期。根据赛迪研究院的数据,“十四五”期间,广东、江苏、陕西和山东的产能预计分别为523万辆、471.5万辆、349万辆和309.5万辆。在车辆项目方面,江苏有27个,浙江有21个。车企也雄心勃勃,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和理想的产能预计分别达到138万辆、133.5万辆、105万辆、35万辆和30万辆。我们计算过,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应该在530万辆左右,但产能高达3661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14.47%,闲置产能将超过3000万辆。因此,需求增长明显滞后于产能增长。那么,你是如何平衡的呢?或者正常的容量利用率是多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企业和产品公告统计,2017年共有64家汽车公司实际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487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统计,这一比例仅为13%。到2021,尽管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比例显著提高,但目前预计2021全年的峰值为300万辆,几乎是计划产能的九分之一。对于弱势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更致命的是,这两三百万辆车的销量“头部集中度”非常高,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龙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来分一杯羹,为弱势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留下了一小部分。汽车产能利用率需要达到80%才能保证盈利。目前,新势力中只有特斯拉实现了个别季度的净利润,而其他新势力大多只有毛利率,净利润尚未转正。头部车企还是这样,但实力较弱的车企呢?新能源汽车的“超车”发展确实给行业带来了许多顽疾,主要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国家对行业的整体认识还没有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图。简单地用政策支持或财政资源补贴来鼓励汽车企业发展,导致了许多“劣币”的出现,它们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其他汽车企业盲目竞争。事实上,近两年来,造车新势力领域出现了一轮洗牌,包括游骑兵、赛麟……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拜腾、未来乐园、博顺汽车等众多造车新势力相继倒下。虽然爱驰、云度、新特等新势力已经实现量产交付,但其发展前景并不是很乐观。在经历了新秩序的洗牌和重组后,新能源造车热最终仍将是掌握核心技术、用心造车的企业。那么,谁最终会留下来呢?
事实上,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已经出现了几轮并购。早在2009年,中国就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和长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北汽、广汽、奇瑞和中国重汽进行区域兼并重组。这一理念在业内被称为汽车兼并重组的“四大四小”模式。2013年,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为汽车行业定下基调:到2015年,整车企业前10强的产业集中度将达到90%,形成3-5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尽管政策频繁出台,但国内汽车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国内汽车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重组与市场因素无关。除了政府牵线搭桥,还有外国投资者的推介。因此,许多重组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并购似乎大不相同。光明的未来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近年来,汽车公司、汽车公司和跨境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成为“后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发展模式。自2018年以来,长安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车、一汽轿车等主流汽车公司要么引入了新的投资者,要么完成了资产重组。爱知汽车、江铃集团、长安汽车已完成对江铃控股的混合重组。2020年3月,比亚迪与丰田汽车合资成立的比亚迪丰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个合作伙伴在技术上完全对等,代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合资时代”。不仅在汽车公司之间,在科技公司进入之后,这种整合也得到了推动。例如,百度和吉利于今年3月成立的积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一轮的一体化也开始出现。例如,小米集团,该集团刚刚与一汽集团达成合作,目前正在积极谈判收购宝沃。早些时候,与360牵手的Nezha Motors和计划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格力电器等。然而,要想彻底改变行业现状,日后仍需要一条真正残酷的兼并整合之路。美团CEO王兴曾预测过中国车企的未来格局,他认为下半年基本上是“3+3+3+3”的竞争。其中,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上汽、广汽、北汽三家地方国企,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家民企,理想、蔚来、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无论谁最终会留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并购步伐的加快,毫无疑问,寡头垄断企业将诞生,并代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登上世界舞台end-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
开头讲一个恐怖故事,这是我打开第347批工信部新车目录之后的场景:好事成双,恐怖故事可以再讲一个,这是新款名爵小汽车,叫“MG5参数询价天蝎座”,长这样:对,
1900/1/1 0:00:002019年8月6日,国机智骏GX5参数询价在位于江西赣州的智造基地正式下线投产。
1900/1/1 0:00:00近日获悉,国机智骏GX5参数询价将于9月底上市发售。
1900/1/1 0:00:00即日起至6月30日,凡在北京GMC中美仕家金港4S店购车的用户均可获赠价值8288元的Applewatch一支。
1900/1/1 0:00:00说起皮卡这个车型,可能美国人最有发言权,拿着猎、开着皮卡、拖着房车,这些场景在美国尤其是西部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活状态,虽然在国内这个向往自由的情景实现起来几乎不可能,
1900/1/1 0:00:00日前,两辆适时全驱版捷豹XJ成功抵达全球最冷的城市。在这次长达3219公里的极限之旅中,捷豹XJ再次展现了自己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勇气和能力。
1900/1/1 0:00:00